从“虚无”中再生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最近一次引发议论,是来自于我的好友杨庆祥君的长文《80后,怎么办?》。提出问题的契机之一,源于下面这个细节:一次学术会议后,“我”和两位师长一块从京郊驱车回城,已是深夜,因为找不到路,在高速公路上盘旋了很久,在找路的过程中,两位前辈突然唱起了《沙家浜》……“我惊讶不在于他们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而是在于他们的‘文化记忆’如此地坚固,几乎以自然的形式作用于他们的言行。这种情况在50后那一代人身上表现得极其明显,共和国的早期历史与他们个人的生活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在他们生命最重要的一些时期,历史戏剧性地楔入了他们的生活,并从此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当他们回首往事,书写历史的时候,他们不仅是在一个个人的空间里面思考和想象,而是与历史进行有效的互动。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那段历史(知青、上山下乡、大跃进、“文革”、学潮等等),这段历史都是与他们的身体、生命接触过的实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叙述,一段故事,或者一段话语宣传。”相比较之下,“这三十年的历史同样充满了变化和震荡”,但“历史似乎是外在于我们生活的”,“因为无法找到历史与个体生活之间的有效的关联点,所以不能在个人生活中建构起有效的历史维度,另外一方面‘暂时性’的参与历史的热情又不能持久和加固,这一切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历史虚无主义”。
  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的序言中,同样发现了当下青年人“对他们生活的空虚、对他们的世界那种令人沮丧的无目的性表达的挫折感”,朱特感慨:“这是对前一个时代的态度的具有讽刺意味的转向。在过去那个自信的激进教条时代,年轻人从来不会觉得举棋不定”,你在上个世纪60年代随便拉一个走上街头的青年人交谈,都会发现那个群体“最典型的色调就是唯我独尊的信心:我们就是知道如何改正世界”。这里有意味的是朱特本人的态度,这两个时代也许他都不满意。虚无主义可能有问题,但“强历史”的时代同样不是一个正常的时代。
  《80后,怎么办?》的举荐者之一是北岛先生,我记得当年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人们崛起文坛时,这些青年人遭受的批判之一就是被指为历史虚无主义。所以,庆祥所开启的讨论方向,决非贴标签式的指认;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去研讨,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所谓虚无的一代会登场,他们“不相信”的是何种历史,他们拒绝的是何种历史认知的态度……再具体一些,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时刻,“反讽者”登场,虚无主义重临,“回收自我”(庆祥的用语)的“地下室人”又被召回?是什么样的历史动能,让喊着《回答》的一代从历史和世界中摆脱出来。如果“对症下药”,为了克服虚无主义,将今天“80后”的立场召唤、阐述为“重回历史”,那么:首先,我们如何看待此前的那代青年人“出走”、“摆脱”的姿态?是因为他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选择了错误的姿态,以致我们今天要承担这笔历史性的“债务”?其次,我们今天要重回的“历史”,就是他们曾经试图告别的“历史”吗(是一个东西吗?)……除开以上这些可能有所分歧的、具体的讨论面向,《80后,怎么办?》最具价值的地方,我想是痛切的自省意识,归结到一点:我们这代人如何诚恳而有效地建立与历史的关联。
  1922年的时候,茅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青年的疲倦》。和今天一样,当时的舆论也在指责青年的暮气沉沉,但是茅盾却很为青年人叫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各派思想的交流,都足以使青年感得精神上的苦闷。青年的感觉愈锐敏,情绪愈热烈,愿望愈高远,则苦闷愈甚。他们中间或者也有因为不堪苦闷,转而宁愿无知无识,不闻不见,对于社会上一切大问题暂时采取了冷淡的态度,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俄国青年;但是他们何曾忘记了那些大问题,他们的冷淡是反动,不是疲倦,换句话说,不是更无余力去注意,乃是愤激过度,不愿注意。”(茅盾:《青年的疲倦》,《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八期,1922年8月10日)这里提到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俄国青年”,也正是“虚无党”的代表。
  承接茅盾的意思,青年人的冷淡、虚无,恰是“反动”,恰证明“锐敏的感觉”、“热烈的情绪”与“高远的愿望”,还未被彻底压服、绞杀。我近年追踪阅读“80后”作家郑小驴的作品,从他择取的小说题材来看,抗战、解放、土改、反右、“文革”……几乎构成一幅庞大的现代史画卷,而且有些作品(比如《没伞的孩子跑得快》)涉及到的是在当代中国依然作为话语禁忌的历史创伤记忆。我们怎么能够把这样的青年人的努力忽略掉呢。再比如同样年轻的作家飞氘,他的中篇《蝴蝶效应》以科幻形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这个“中国”是多重意义上的:首先是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与典籍,小说三章分别以逍遥游、沧浪之水、九章算术命名;其次是现代中国的思索与抗争,尤其通过鲁迅这个意象表达出来;再次是当下的流行趣味,引入大量西方科幻大片,这些大片已不仅仅是“外部”资源(你看那么多“80后”抱着重温童年记忆的心态而拥进电影院看《变形金刚》,你就无法再去区分这是外来的制作还是我们自己的趣味投射)。飞氘的作品是在以上几者杂糅的意义上来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近年来文坛热议的关键词,我特别反感以某种“寻根”的姿态去拼凑太多浪漫与抽象的符号。飞氘倒是很忠实于中国青年人当下的生命经验。《蝴蝶效应》杂糅了那么多中西、古今、雅俗的资源,错杂、交织、重叠甚至凌乱,乍看上去特别吻合今天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表象。我读这个小说的时候一直想到鲁迅,这不仅是因为《蝴蝶效应》中有不少关于鲁迅的“故事新编”——比如在《异次元杀阵》的题名下再写“无物之阵”的故事,也不仅是因为小说集的题词“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就来自鲁迅;而是出于一个强烈的感受:今天我们身上密集了那么多眼花缭乱的语义、信息、符码,但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恰是鲁迅式的辩证法“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于自己一身”(竹内好语)。
  鲁迅说“虚无主义者”是屠格涅夫“创立出来的名目”(并因此成为俄国以及世界现代思想史上的专有名词),即指《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这是“一个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他不跟着旁人信仰任何原则,不管这个原则是怎样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鲁迅由此区分两种虚无主义:俄国的“虚无主义者”“不跟着旁人信仰任何原则”,通过“否定”来“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导出真正精神性的生命价值坚守与意义创造;而中国“做戏的虚无党”“善于变化,毫无特操”(鲁迅:《马上支日记》)。当面对“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的“无物之阵”时(鲁迅:《这样的战士》),“虚无”,恰恰可以在积极意义上,指向一种主动否定现有环境秩序、正面质疑美丽而空洞的教条的力量。
  由今天的青年作家上溯到鲁迅,最后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忠实于这样的当下处境—— 一方面沉迷于一个丰富、充裕甚至过剩、泛滥的时代,另一方面在各种“好名称”、“好花样”的背后产生“虚无”的自觉,最后“无中生有”。对于今天我们青年一代来说,其实并无现成的资源可以捡拾,唯如鲁迅所言,必须“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当然,“无中生有”,通达真正生命意义的自由创造,这是至难的事情,必须出以卓绝的洞识、付出艰险的精神承担。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英国《国际核工程》2004年7月刊报道] 目前许多国家的核工业都面临着因人员退休而造成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流失。加拿大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International Nuclear Project
进入21世纪,“中国是否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为国内外所瞩目。经济管理出版社先后与2003年9月和10月先后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吕政、赵英主编的《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该
S设计院是一家国家甲级设计院,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设计和小区规划,具各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甲级工程总承包资质。近几年,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建筑工程设计行业,S设计院的人力
施坦威钢琴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国际著名的钢琴家几乎都用它进行演奏,在音乐王国里施坦威钢琴象征着专业、高贵与昂贵,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各种音乐会上都
随着ERP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从生产竞争转向市场竞争和客户竞争,企业管理的重心也随之从传统的生产、物流、财务等内部管理转向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据专
3月14日,健力宝正式推出冰红茶、冰绿茶、麦香茶3大系列茶饮料,这是健力宝继推出“第五季”、“爆果汽”之后的又一大动作。业界普遍认为,健力宝这次进入茶饮料行业标志着其
老山药业潜心打造绿色蜂产品江苏老山药业生产的蜂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引起众多消费者的高度关注.老山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就是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蜂产品。蜂产品的绿色
南盘江为珠江正源,发源于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东麓,流经曲靖、陆良、宜良、华宁、弥勒、开远、泸西、罗平等县,汇入黄泥河后出省境为贵州、广西的界河,经珠江三角江,于广州附
方正电子举办数码印刷技术研讨会近日,国内著名印刷行业软件供应商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京举办北大方正印刷技术研讨会,100多家印刷企业领导和部分专家等120多人参加研讨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4年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于5月24日在北京召开。在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通过发布电力可靠性指标.强化可靠性管理,既有利于科学评价和预测各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