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改进,逐渐由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改进,首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想法和建议,仅供从事大学体育教学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方法 实践 创新
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可惜的体育锻炼过程。在这个个过程中,只有当教与学的方法互相协调、配合恰当时,才能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当前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许多大学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方法上仍停留在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方式方法上。这也是有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对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感到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注重形式,实效不佳。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及示范课,为了体现全新的教学,把在平时体育课上很难见到的高、尖、精的道具搬到体育课中,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效欠佳。在教学实际中采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正确的,对教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
(二)偏重技能、轻视能力。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过分苛求动作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导致了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教师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抑制。
二、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多年来,大学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完善大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能提升学生的顽强意志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压力,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变化教学方法能有效的磨练和提升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能升华学生的个性特点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就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存在,根据学生体育认识水平、兴趣爱好、体育基层、学习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来及时改变教學方法,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向导、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体育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经过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大学体育课中加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一个篮球中灌篮动作的分解动作示范,体育老师不可能用慢动作一点一点完成。但是在计算机里就可以把这些复杂动作简单化,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规格难度的技术示范和分解示范,甚至还可以把学生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里进行技术比较,纠正和改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
“开放式”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不是简单的指在体育课上给学生设置自由练习的时间或者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练。而是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所构建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在体育学习中让学生大胆的去切身体验和探究,只有这样,才是在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
(三)合作竞争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搭建平台。使学生在群里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评价他人。通过培养学生永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具备了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从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善于合作并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德育情感教学方法
结合我国优秀运动员争创世界佳绩的事迹,激发学生积极参加锻炼、长大后为祖国争光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来认识到体育的价值,而丰富的体育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所应采取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地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运,马国强,于剑锋,林萍.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
[2] 武文宇.在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中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研究.2005.
[3] 严红.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4] 李汉涛,邹德明.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5]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改进,逐渐由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改进,首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想法和建议,仅供从事大学体育教学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方法 实践 创新
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可惜的体育锻炼过程。在这个个过程中,只有当教与学的方法互相协调、配合恰当时,才能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当前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许多大学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方法上仍停留在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方式方法上。这也是有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对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感到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注重形式,实效不佳。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及示范课,为了体现全新的教学,把在平时体育课上很难见到的高、尖、精的道具搬到体育课中,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效欠佳。在教学实际中采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正确的,对教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
(二)偏重技能、轻视能力。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过分苛求动作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导致了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教师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抑制。
二、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多年来,大学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完善大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能提升学生的顽强意志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压力,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变化教学方法能有效的磨练和提升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能升华学生的个性特点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就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存在,根据学生体育认识水平、兴趣爱好、体育基层、学习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来及时改变教學方法,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向导、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体育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经过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大学体育课中加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一个篮球中灌篮动作的分解动作示范,体育老师不可能用慢动作一点一点完成。但是在计算机里就可以把这些复杂动作简单化,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规格难度的技术示范和分解示范,甚至还可以把学生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里进行技术比较,纠正和改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
“开放式”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不是简单的指在体育课上给学生设置自由练习的时间或者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练。而是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所构建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在体育学习中让学生大胆的去切身体验和探究,只有这样,才是在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
(三)合作竞争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搭建平台。使学生在群里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评价他人。通过培养学生永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具备了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从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善于合作并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德育情感教学方法
结合我国优秀运动员争创世界佳绩的事迹,激发学生积极参加锻炼、长大后为祖国争光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来认识到体育的价值,而丰富的体育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所应采取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地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运,马国强,于剑锋,林萍.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
[2] 武文宇.在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中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研究.2005.
[3] 严红.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4] 李汉涛,邹德明.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5]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