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 烟波 水乡
  芦苇 菱藕 荷塘
  夕阳 归舟 渔歌
  枫叶 灯火 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写字教育为办学特色,确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核心理念,挖掘写字教育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素质养成教育相结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授予“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荣誉称号。为了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提高写字教学效率,我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写字校本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小学写字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应运而生。    一、 构建写字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期刊
年轻的妈妈眼看着自己最挚爱的宝贝,走进校园,融入成群的小伙伴,她默默地期盼:希望这小小的园地,能带给他快乐,成为他一生健康、向上的起点。然而,现实的压迫使得孩子们的脸上多了愁容,妈妈的心中升出了疑惑:难道这就是理想的教育?难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侵占孩子们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以提高所谓的“成绩”?难道理想的教育是自上而下、自校而家的层层高压?教育不应当是种心灵的交流吗?教育不是为了生命成长得更丰盈、完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润物无声的指导,将彰显出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那怎样的评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就撷取几个课堂评价片段,浅谈几点认识。  倾听——发展性评价之基础  镜头一 “你说……”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
期刊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你们好!时隔九个月又跟大家见面了,心里十分高兴。  昨天一整天,聆听了各位选手精彩的诵读,很兴奋。我感到整体水平比上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听了曹灿、雅坤等专家的点评,感到获益匪浅。各位专家是从诵读的技巧谈的,今天我想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诵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没有诵读的提法,诵读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来的。什么是诵读?诵读是不是等同于朗读?我们
期刊
尊敬的张庆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张庆文集》首发式暨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经过紧张筹备,于今天隆重召开,我谨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张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长期关心支持江苏的教育事业,不辞辛劳来到南京,在此,我也向各位与会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忱的欢迎!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
期刊
所谓的淡化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中,不再有文化传承的沉重,更没有教师刻意地教,学生吃力地去学的现象,教学如生活般自然地、朴实地流淌,同时课堂中的教与学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辉映,达到一种无痕的境界。“最好的学习是不知道学习的学习”,一语破的,道尽了淡化教学的实质。    一、 有意识导入,无意识中滋生学习的热望    俗话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
期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利用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学生状态,导引学生的阅读视线,变学生资源为推进教学的生长点,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了解课前状态    教学活动应在学生个体经验的背景下展开,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课前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个体经验。为此,教师应在课前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感知、感悟等,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对学生的课前状态作出判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分段目标中,一二年级,要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三四年级,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五六年级,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阅读交流,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交流的误区,试举三例:  [误区一]你说,我说,他说……  进行阅读交流时,面对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能偏爱哪只手吗?不能。一个说了,又接着一个,另一个说了,还有小手举起……现在新“课标”不是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吗?只要学生举手了,就应当给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  【思
期刊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求得真知。下面谈谈我在叶老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导路求真”法进行阅读教学的体会。    一、 遵思路,纲举目张    思路,是作者思考的线索、思维的轨迹。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都有一条或几条线索贯穿全文。阅读教学遵思路、抓主线,就能纲举目张。  遵路,体现了整体性原则。不少老师在开始教一篇课文时,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