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在教育细节中的渗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实施。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开展。在日常的常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目前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思考,认为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围绕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以及唯物史观等几个不同的内容进行。基于此,站在高中一线历史老师的角度,对此进行逐一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思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并为历史同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历史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观念的引导为基础进行开展,在每一种社会的状况下、每一个时代中都有能够表现出时代意识以及社会特点的历史解释方式。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从旧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以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思考在历史学习中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考试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成绩。
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常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对于目前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一、史料证实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对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思考过程中,我将这二者进行了结合。
在历史的学习以及研究中,史料是唯一的真实信息的来源,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史料进行关注。一般情况下,史料的类型可以表现为文字资料史料和实物史料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一般难以接触到较多的实物史料,而是以较为确信的文字史料内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基础学习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字史料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掌握一定的阅读史料的能力。例如,在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能够帮助理解中国史中的史料内容;英文的学习对于世界史的学习以及史料的阅读具有一些帮助等。
在时空观念的构建上,需要以已经掌握的历史事实内容作为基础,在此之上,结合历史地理学的信息,进行时空观念的构建。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到三个重点问题。其一,在目前中国史的学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这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需要寻求教师或者其他手段的帮助,树立基础的历史朝代的认知,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点,构建时空观念中的时间观念。其二,在历史的学习中,我发现及时地使用历史地图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建立一个具体化的认知,与此同时可以辅助以拍摄质量较好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例如我国所拍摄的《大国崛起》系列以及《中国通史》系类等。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纪录片的选择可以在历史发生地国家的精品纪录片中进行选择性观看,明确其中的地理信息,构建一个具象化的认知。其三,由于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对历史的认知范围较为有限,在进行时空观念的构建以及具体的历史内容学习时,通常应用东西方国家的对比法进行学习。例如,由于学生对于汉朝的历史具有较多的认识,其中的事件、时间等较为清楚,就利用汉朝的历史对应于西方罗马帝国的历史,进行细节的记忆,构建时空观念。
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养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研究中,占有绝对性的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引导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并非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是由无数的人民所共同推动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在今天历史的推动中,高中生同样是推动今天历史进步的一份子,需要具有自我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唯物史观的中心性观点,是明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对于历史研究的所有内容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及相关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思维作支撑,只有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才能在面对学科问题时,基于学科知识合理的思考,进而探寻正确的答案。而在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唯物史观的学科思维是高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
此外,在唯物史观的应用意义上,需要对其中的中国的特色主义的历史研究进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正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史观的基础之上。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中以及问题的思考过程中,都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这是最为基本的立场,需要坚持。
三、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每一个时代中的历史描述中,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印记,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解释,更是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立场。因此,在历史解释的构建上,笔者将之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进行联结,使得学生在进行历史思考以及历史问题的解答中,能够以明确的立场做出回答,这是高中阶段历史学习需要训练的基础性的内容。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从反方面去审视历史的教育。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体现家国情怀的人物以及事件。较早的体现在汉代的历史中,在近代中国史阶段,家国情怀的体现更为明显。在西方国家的文明历程中,也有许多家国意识的体现,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起就已经开始出现,有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是粗略地了解以往的历史事件吗?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明确地为我们勾勒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先贤、先烈的具体事迹的了解,培养高中生在意识的深处能够对这样的行为与事迹产生认同感,从而在家国情怀的感染下,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勇于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青年。
结束语:
我认为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注重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奠定时空观念的基础;对于史料,要以历史的学习立场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形成带有时代立场的基本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为学生在未来全面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翎.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萍.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02+105.
[3]陈静.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23):10.
[4]全建英.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70.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历史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观念的引导为基础进行开展,在每一种社会的状况下、每一个时代中都有能够表现出时代意识以及社会特点的历史解释方式。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从旧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以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思考在历史学习中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考试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成绩。
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常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对于目前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一、史料证实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对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思考过程中,我将这二者进行了结合。
在历史的学习以及研究中,史料是唯一的真实信息的来源,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史料进行关注。一般情况下,史料的类型可以表现为文字资料史料和实物史料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一般难以接触到较多的实物史料,而是以较为确信的文字史料内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基础学习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字史料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掌握一定的阅读史料的能力。例如,在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能够帮助理解中国史中的史料内容;英文的学习对于世界史的学习以及史料的阅读具有一些帮助等。
在时空观念的构建上,需要以已经掌握的历史事实内容作为基础,在此之上,结合历史地理学的信息,进行时空观念的构建。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到三个重点问题。其一,在目前中国史的学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这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需要寻求教师或者其他手段的帮助,树立基础的历史朝代的认知,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点,构建时空观念中的时间观念。其二,在历史的学习中,我发现及时地使用历史地图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建立一个具体化的认知,与此同时可以辅助以拍摄质量较好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例如我国所拍摄的《大国崛起》系列以及《中国通史》系类等。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纪录片的选择可以在历史发生地国家的精品纪录片中进行选择性观看,明确其中的地理信息,构建一个具象化的认知。其三,由于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对历史的认知范围较为有限,在进行时空观念的构建以及具体的历史内容学习时,通常应用东西方国家的对比法进行学习。例如,由于学生对于汉朝的历史具有较多的认识,其中的事件、时间等较为清楚,就利用汉朝的历史对应于西方罗马帝国的历史,进行细节的记忆,构建时空观念。
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养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研究中,占有绝对性的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引导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并非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是由无数的人民所共同推动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在今天历史的推动中,高中生同样是推动今天历史进步的一份子,需要具有自我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唯物史观的中心性观点,是明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对于历史研究的所有内容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及相关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思维作支撑,只有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才能在面对学科问题时,基于学科知识合理的思考,进而探寻正确的答案。而在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唯物史观的学科思维是高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
此外,在唯物史观的应用意义上,需要对其中的中国的特色主义的历史研究进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正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史观的基础之上。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中以及问题的思考过程中,都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这是最为基本的立场,需要坚持。
三、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每一个时代中的历史描述中,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印记,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解释,更是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立场。因此,在历史解释的构建上,笔者将之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进行联结,使得学生在进行历史思考以及历史问题的解答中,能够以明确的立场做出回答,这是高中阶段历史学习需要训练的基础性的内容。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从反方面去审视历史的教育。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体现家国情怀的人物以及事件。较早的体现在汉代的历史中,在近代中国史阶段,家国情怀的体现更为明显。在西方国家的文明历程中,也有许多家国意识的体现,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起就已经开始出现,有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是粗略地了解以往的历史事件吗?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明确地为我们勾勒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先贤、先烈的具体事迹的了解,培养高中生在意识的深处能够对这样的行为与事迹产生认同感,从而在家国情怀的感染下,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勇于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青年。
结束语:
我认为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注重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奠定时空观念的基础;对于史料,要以历史的学习立场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形成带有时代立场的基本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为学生在未来全面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翎.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萍.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02+105.
[3]陈静.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23):10.
[4]全建英.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