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9月3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团长于健同志的带领下,从北京飞往旧金山,开始了为期20天的访美之旅。所到之处,与各大摄影团体、组织以及摄影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摄影,让中国的摄影走向世界,是本次出访的主要目的。
传媒协会:美国职业摄影师组织
访问传媒协会,是美国之行的主要项目。
在摄影面对市场的浪潮中,中国的摄影师们已经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中国摄影家协会力求与美国的一些专业摄影机构建立联系,既借鉴其科学的经营模式,又搭建中美摄影之间的桥梁,为中国摄影家走向世界寻求更多的可能。
在费城,代表团专程拜会了美国传媒摄影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edia photographers)现任总裁理查德与继任总裁莫帕斯克。
该协会现有5000多名会员,占美国传媒摄影人员的1/3,是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师。理查德说,他们是按照协会职业的要求训练出来的,具有良好的市场眼光。会员每年向协会交纳约300美元的会费,同时享受协会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服务。
传媒协会的主要工作,一是给予摄影师经营上的指导;二是维护摄影师的权益;三是争取对摄影师有利的政策或法规的出台;四是教育摄影师更适应市场。目前,传媒协会正积极筹办网站,将作品分成70种类别,以便检索,并与摄影师个人网页链接,目标是让客户找到摄影师,让买家找到作品。
传媒协会本身不做经营,图片销售工作由两年前成立的公司负责。目前,公司拥有900名会员,年费500美元,公司与摄影师的分成比例为3∶7。
看到我们带去的“中国国际影展获奖作品”,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合作,给中国的摄影师带来商机。
再会美国《大众摄影》
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团赴美访问,总要安排对美国《大众摄影》的访问,因为美国先进的传媒业,将启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作为所有权,美国《大众》已经多次转让,人员也有所变化,但杂志的品质却始终如一,即关注器材评测与使用。作为品质的保证,他们凭借的是实力雄厚、设备精良的实验室。而且,这个实验室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当我们前往参观时,发现他们已把数码器材的评测,列为实验室的重要构成。
美国《大众》现有人员11位,专门从事编辑工作。杂志的发行与广告等业务,均由出版集团掌握。办公地点坐落在曼哈顿商业区,颇给人财大气粗的感觉。但从主编大人到办公人员一律的和蔼可亲,让人顿有“宾至如归”的温暖。
见面会上,于健团长特别介绍了中国摄影家协会“联络、协调、服务”6000多名会员及团体会员的宗旨,以及中国摄影界发展趋势、与国际间交流的现状等情况。我们还在现场陈列了中国摄影家的作品,演示了当代中国摄影家不同风格与流派的创作,外国同行对此表示赞赏。
的确,与十多年前的摄影相比,中国摄影水平开始了与世界接轨的努力;与五年前还深感美国《大众》遥不可及相比,中国的摄影传媒的确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至于资深编辑莫尼卡拿着中国的《大众摄影》杂志说: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变得如此精美!但事实上,中国的摄影还需更上一层楼,中国的传媒也当打造更坚实的基础,才能达到他们现有的高度。
美国国际摄影交流中心
简称ICP,是专门从事摄影培训、图片展览、照片收藏的民间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捐赠。
该机构是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弟弟康乃尔·卡帕于1974年创办。现在,每年举办近20个展览,培训6500位学生。他们拥有75名教师,还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办硕士研究生班。他们收藏的6万多幅珍贵的图片,也正以数据文件形式逐步保存。
中心也坐落在繁华的曼哈顿,但教学与展览不在同一个地点。参观完这两个相去不远的场地,感慨良多。一个民间机构,其设施如此完备、管理如此有序、环境如此整洁、服务如此周到,非常值得我们从事教育的同行的学习。美国纽约大学艺术系摄影专业,其规模与经营则远不及ICP的水准。看来苦心经营才有硕果。
华人影会,中国摄影人的家
在世界各地,华人摄影协会的数量不少,他们以影会友、借影抒情,在异国营造一份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当我们离开祖国,这些地方就象家一样的温馨,让我们感到踏实。
在美国,不论是在西岸的旧金山、洛杉矶,还是南部的休斯敦,东岸的纽约,美国本土之外的夏威夷,都有相应的摄影学会,他们之间也相互联系。所有成员都有各自的职业,有时一年忙得都见不上一次,但共同的爱好把他们的心连在一起。会长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因为他是召集人也常常是出资者。在这些成员中,除了极少数进入美国职业摄影范围,大多数还是喜爱自娱自乐,喜欢回到祖国拍照。
中国第一水乡到美国
江苏的周庄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改革开放为周庄带来了商机,旅游热更使她锦上添花。本次代表团成员之一是周庄镇的一镇之长庄春地,他看到摄影带给周庄的前景,多次投资聘请高手拍摄周庄,并亲自带着这些作品到美国展出。他想让众多的老外们也去看看他的周庄,不知此举是否也算是一个创举?
在华盛顿酒店,由美中文化交流协会组织举行了影展开幕式,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东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马里兰一个巨型的商厦,周庄摄影作品展将与众多的视线会面。
尽管这种方式,国人觉得“展”似非“展”,但就其客观效果看,恐怕还真有“促销”的功效。但愿明年在周庄的街头上,能看见更多的老外。
美国,初来乍到的感受
虽说国门开放,常人去一次美利坚也决非易事。未去之前总有许多的梦想,去过之后更有诸多的感受。
第一,除了纽约,在各地你基本上见不到人,宽宽的道路上都是车。虽说美国的高速路四通八达不收费,但也有车堵心焦的时候。说是居住远离城区,是现代的生存标准,但总觉得空空落落,好不冷清。
第二,作为一个游客,我们无法体味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而且按国人习惯,得说中国话(方便又快捷),得吃中国菜(便宜又热乎),于是见得最多的还是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
与从前相比,现在的同胞总是说中国好,说退休了要回中国去。也许,他们说的不错,否则怎么会有“海归派”这种时尚话题呢?
第三,老有来得不是时候的感觉,9·11真是恶梦。边检、安检没完没了让人头疼。甚至连周庄镇长护胃的“神功元气袋”也被查个“水落石出”。
诸多机构谢绝参观、有的不让拍照、到处还有警察巡视,更有甚者,是华盛顿的11起枪击事件,吓得导游天天让我们早早休息。
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希望我们下次再有机会前来的时候,少一些担忧多一些收获。
中国摄影代表团成员(左起:孙燕聪、李文君、于健、庄春地、高琴)与美中文化交流协会总经理周佳利(左四)
于健团长向美国《大众摄影》编辑们介绍中国摄影界
ICP负责人介绍教学设施,背景管道为显影与定影液流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