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最擅长杜撰新词,继BOBO、Kidult之后,《纽约时报》又新发明了Grup(grown+up的简写)一词,用来指称那些年龄介于30-40岁之间,心理与行为仍停留于、或希望停留于二十来岁的人。
Grup(中文称为“寡皮”)算的上是Kidult(20—30岁,心态稚童化)的升级版,但与其不同的是,Grup在保有赤子之心的同时,也追求事业的成功,是“能够坚持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奢侈地自我一把的成功一族”。这个童稚未脱而又收入不菲的一族,是消费时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正在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全球时尚界的走向。
走近Grup族
Grup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如今,中国的Grup族也不在少数。关于他们的描述,中外几乎如出一辙。
Grup一词的发明者亚当·斯坦博格曾这样描述他们:耳朵里总是塞着iPod的耳塞,听着最流行的乐队的歌曲,带着孩子去参加布鲁克林一间酒吧里的party,经常在闹市区买衣服,不刮胡子,穿尺寸不合的衬衫,也让三岁的孩子跟他们一样邋遢,不修边幅,但会花120美元理发……
中国的Grup族基本上是这个模样:上QQ或MSN一定要用可爱表情符号打招呼,对可爱娃娃毫无抵抗能力,衣柜里有5件以上卡通图案的名牌T恤,热衷于购买旧版运动鞋和比西装更昂贵的毛边牛仔裤,喜欢穿运动鞋多过皮鞋……
这些描述很容易给人Grup就是装“嫩”的感觉。事实上,要成为一个标准的Grup并不容易。心态年轻,喜欢装嫩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你得事业成功,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持自己的装嫩行为。符合这两条,你才算得上一个标准的寡皮族。
三十七岁的室内设计师卡文就是一个标准的寡皮族。他长年穿一条昂贵的破牛仔,经常更换款式不同的运动鞋,戴着黑边方眼镜,背着一个大书包,带着iPod,逍遥自在玩滑板。
快要四十岁了,他还是童心未泯,口头禅是JUST FOR FUN,追求风花雪月,换女朋友犹如换餐馆。朋友都以为他会一直潇洒到老,没想到他轻轻松松就结婚了,结了婚之后也生了孩子,买了房子。大家以为他做了父亲,会有点责任感,没想到他继续PARTY,继续狐群狗党,偶尔玩疯了也会夜不归宿。婚姻没出问题,是因为妻子跟他一样爱玩,经常带着儿子去泡吧,享受周末的快乐时光,跟其它妈妈喝小酒话家常、购物、修指甲,年轻女子拥有的她一样也没少。
这种兼顾工作和享受,在自我和责任间游刃有余的生活,才是寡皮族们所向往的。他们并不拒绝成长,也不抗拒承担责任,只是不想为了这些东西而放弃自我。自小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他们,视享乐为人生大事,绝对不想为了其它东西而放弃享受生活的权利与机会。
他们也不漠视成功,在物质社会中长大的他们,太清楚对生活来说,金钱意味着什么。与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想两者兼得,不愿意为了金钱或事业而泯灭自我。
Grup族在中国
中国的Grup并不在少数。几乎可以在每一个大中城市看见他们的身影。在MSN或者QQ里打招呼永远只用动漫表情的小美眉们,永远牛仔裤卡通T恤衫斜挎名牌休闲包的大男生们,还有那些个把宠物猫狗当孩子养、迷恋电游也迷恋旅游永远声称“还没玩够”的丁克一族。
现居成都的小曹以图书封面设计为职业,有一家自己的小型工作室,收入很不错。不过,他说,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综合能力游戏,游戏暂停的时候,生活的功课才真正开始。
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各种各样的资讯上。比如他喜欢的衣服品牌,一定能拿出一叠资料,从品牌历史、设计师变迁,到每一季度的风格更替,他甚至会研究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用来分析其品牌策略:“衣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如果它都引不起你关注的兴趣,那你也绝对穿不出那种感觉和品位。”
小曹就是一个典型的寡皮族,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更热爱兴趣,在追求品味上,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但中国的寡皮族里,并不是人人都像小曹一样收入不菲。很多人月薪五六千照样狂买LV包,有些人的花钱方式更是让人难以理解。有的疯狂搜集麦当劳的卡通玩具,有的习惯到“7-11”换Hello Kitty磁铁,有的狂看动画片和企鹅电影,有的玩遍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
美国人曾经奇怪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竟然这么大,而且消费人群异常年轻。有家美国媒体把原因归结到,“他们基本上与父母同住,在家吃饭。因此几乎能任意支配全部薪金。他们在相对稳定繁荣的社会里生活,有父母可以依赖,认为将钱存起来没有多大作用。”不管美国人的推测是否属实,很多中国年青人包括已经结婚的30—40岁一族的消费能力超过其赚钱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多大年纪能叫男孩子?这不是一个生理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对于那些想持续活在20岁男孩气氛中的人来说,30岁也好,40岁也好,都是男孩子。小资的鼻祖、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一个57岁的老男孩。他在一篇名叫《穿运动鞋去理发厅》的文章中提到,他到现在都被人认为是一个男孩子,他还认为要当男孩子得符合三个条件:穿运动鞋、每个月理一次发和不为自己做的事多做辩解。
“谁想这么早就老气横秋,总想让自己感觉年轻一点。”心态与穿着都非常年轻,现年45岁的某IT界著名人士说。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寡皮族。
这里有大环境的影响。网络与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工作观、消费与娱乐样貌,让休闲与工作的界限逐渐模糊,SOHO族与创意工作者不需要穿得一板一眼,而且像Apple、Google等新经济时代模范企业的休闲穿着也带来反思与流行。
为什么有人喜欢这么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股风潮的流行让很多原先不登大雅之堂的街牌咸鱼翻身。日本有很多服装品牌专作街头风,趁此走出日本,在伦敦、纽约占有一席之地。别看只是件简单的T恤、牛仔裤、军装夹克、怀旧球鞋,经济实力雄厚的寡皮族有能力承担精工细作。不少街牌已晋身Hi-End行列,订价直接向高级精品看齐。很多顶级时尚品牌也不得不正视这股男孩力量,在风格设计上向街牌靠拢。可以说,男孩风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流行尺度。
Grup经济的前景广阔,Grup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澳洲有个市场调查发现,澳洲成年人穿着有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的趋势;美国一项调查也显示,1990年玩Video Game的人平均年龄是18岁,到了2003年,玩家平均年龄却达到29岁,表示当年热爱玩Game的人并未放弃这项兴趣;还有人发现,去迪斯尼游乐园的成人中,就有一半是没带小孩、自己去玩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