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高校的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随着高校转型速度的加快和校企合作战略的实施,高校的舞蹈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求高校教学的实践性更为突出,面对这种形势,实现舞蹈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改革;艺术教育;舞蹈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高校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一些艺术类专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舞蹈专业。学校对于学生的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培养,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人才,通过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以达到新世纪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本文将从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现状及改革对策这三个方面对舞蹈教学进行阐述。
一、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舞蹈教学历史悠久,从古代器就有专门的舞蹈设置机构,如历代宫廷所建立的宫廷乐舞机构。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地开始兴起各种文化站、文化馆、艺术教育机构,从事舞蹈教育活动,这对于以后的各大院校进行舞蹈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各种专业的、非专业的舞蹈教育机构的设置都遵循着严格的教材规范标准,对学院进行着严格的正规训练,旨在培养专门的舞蹈人才,这对于发展舞蹈艺术和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相对于其他艺术类教育,我国的舞蹈教学相对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从舞蹈被纳入高校正式教育课程开始到现在,总共经历不到50年,在这短短的50年间,舞蹈教学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素质教学、教学转型这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在舞蹈教育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的教学方式和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舞蹈教学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型舞蹈教学和非专业性舞蹈教学。非专业性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满足普及和自娱自乐的效果,通过对学员进行短期培训和传授基础舞蹈知识,提高群众性的舞蹈欣赏水平,实现健身和美体的效果,对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专业性舞蹈教学则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途径,在高校内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舞蹈历史、理论的讲述,培养优秀的舞蹈团体和专业人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各大高校对于舞蹈课程的讲授开始重视起来,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对于舞蹈课程的开设,但是从高校文艺演出以及各类舞蹈比赛的现状来看,高校的舞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舞蹈基础不牢固,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通过对于教学内容和教材大纲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舞蹈教学体制规定不明确,教学指导标准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是根据高校的不同现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就是由于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实力状况、硬件设备设施、资金投入状况以及师资力量差异所导致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学校对于舞蹈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舞蹈教学投入逐渐增大,舞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师资力量缺乏,创新意识不足
我国舞蹈教学起步较晚,专业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很多的高校舞蹈教室都是来自于一些歌舞团,这些教师普遍素质不高,且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对于舞蹈教学前景分析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不能发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实现因材施教,这样教学的后果往往是学生一味听从教师教导,缺乏自主思考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规划
虽然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高校的舞蹈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他们偏重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一般来说,舞蹈实践能力是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只有理论知识足够坚实,才能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而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起到阻碍作用的。此外,一些理科性较强的院校基本上不会开设舞蹈专业,忽视对学生艺术思维的教育,只有当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相结合时,才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在对理工类院校制定课程设置时,应该适当加入舞蹈教学类课程,培养同时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综合型人才。
(三)舞蹈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脱节
舞蹈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不是全部艺术类课程的总体,而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等这些课程同样作为衡量标准应该与舞蹈教学相结合。但是,在现代的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在单一的舞蹈教学课程上展开,忽视了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结合,甚至有些高校在制定舞蹈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教学方案时,也是围绕单一的舞蹈教学实施的,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与素质教育宗旨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四)舞蹈教学在艺术类教学中地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艺术类课程中,舞蹈课程往往是作为选修课程进行设置的,而不同学校开设的舞蹈课程也是不一样的,有注重培养技能的,有注重培养基础知识的,有注重培养欣赏能力的,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在选修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课程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评判标准和考核要求,而且这些课程极容易受到课程设置场地、师资力量、课程资金投入、教学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进行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传统教学课程的学习人数低很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有限的。在目前的高校舞蹈评价过程中,评价体制仍然是以旧制度的根据学生掌握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行评价的判断标准,这种评价机制以现在的教育发展来看,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如果仅仅看学生的舞蹈技能是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的,这种单一的只以学生的舞蹈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不公平的,这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舞蹈教师作为培养舞蹈人才的直接指导教师,必须是综合性实力很强的,不仅需要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水准和技能,还应该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要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责任心之外,还要具有很高水准的表演和示范能力、创造以及编舞能力;除了要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极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而对于当前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素质不高的普遍情况,一般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引进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对于师资力量缺乏起到一个弥补的作用;而在教师质量的提高问题上,主要实行教师进行自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组织专业讲座,聘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组织文化交流,及时把握舞蹈文化发展的方向趋势和最新动态,鼓励教师多参加舞蹈科研活动,通过研究了解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进,以适应现代舞蹈教学的步伐,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应该摒弃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主,实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将情境教学、形象教学、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情与景的结合,达到形情兼备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可以采取模仿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摩,继而对教师示范的各种舞蹈基本技巧和节奏进行模仿,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结合自己所学的舞蹈知识和技巧,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编舞,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舞蹈,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舞蹈的优势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技巧和节奏有一个总体的基本认识,这对于以后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舞蹈的创编任务,学生将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和以结合音乐、表演或者游戏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去研究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三)调整课程设置
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结合本专业的各项分项知识,还要结合其他专业知识,要开设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如舞蹈基础、舞蹈素材以及编导等,还要考虑到实际社会需要问题,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不同的舞种和舞蹈编排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内容教学。在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基础、欣赏、鉴赏为主线的舞蹈学习板块,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开设各种不同舞种课程,还要开设国外的代表性舞蹈和作品赏析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开发。
(四)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
舞蹈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评价能力、洞察能力的培养,教育的重点应该从只重视本学科教学转移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育上,如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建筑学等。
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高校的舞蹈教学也逐渐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舞蹈教学在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在当前这个高校转型最为关键的时期,实行舞蹈教学改革能够为舞蹈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为高校的舞蹈教学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娄珏.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2014,(5).
[2]龚剑.浅谈对舞蹈艺术的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9).
[3]李宇博.关于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黄河之声, 2015,(6).
[4]尹珂.试论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4,(23).
[5]张孟国.我对师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意见[J].舞蹈,2014,(2).
【关键词】教育改革;艺术教育;舞蹈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高校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一些艺术类专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舞蹈专业。学校对于学生的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培养,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人才,通过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以达到新世纪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本文将从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现状及改革对策这三个方面对舞蹈教学进行阐述。
一、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舞蹈教学历史悠久,从古代器就有专门的舞蹈设置机构,如历代宫廷所建立的宫廷乐舞机构。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地开始兴起各种文化站、文化馆、艺术教育机构,从事舞蹈教育活动,这对于以后的各大院校进行舞蹈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各种专业的、非专业的舞蹈教育机构的设置都遵循着严格的教材规范标准,对学院进行着严格的正规训练,旨在培养专门的舞蹈人才,这对于发展舞蹈艺术和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相对于其他艺术类教育,我国的舞蹈教学相对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从舞蹈被纳入高校正式教育课程开始到现在,总共经历不到50年,在这短短的50年间,舞蹈教学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素质教学、教学转型这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在舞蹈教育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的教学方式和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舞蹈教学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型舞蹈教学和非专业性舞蹈教学。非专业性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满足普及和自娱自乐的效果,通过对学员进行短期培训和传授基础舞蹈知识,提高群众性的舞蹈欣赏水平,实现健身和美体的效果,对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专业性舞蹈教学则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途径,在高校内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舞蹈历史、理论的讲述,培养优秀的舞蹈团体和专业人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各大高校对于舞蹈课程的讲授开始重视起来,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对于舞蹈课程的开设,但是从高校文艺演出以及各类舞蹈比赛的现状来看,高校的舞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舞蹈基础不牢固,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通过对于教学内容和教材大纲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舞蹈教学体制规定不明确,教学指导标准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是根据高校的不同现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就是由于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实力状况、硬件设备设施、资金投入状况以及师资力量差异所导致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学校对于舞蹈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舞蹈教学投入逐渐增大,舞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师资力量缺乏,创新意识不足
我国舞蹈教学起步较晚,专业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很多的高校舞蹈教室都是来自于一些歌舞团,这些教师普遍素质不高,且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对于舞蹈教学前景分析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不能发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实现因材施教,这样教学的后果往往是学生一味听从教师教导,缺乏自主思考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规划
虽然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高校的舞蹈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他们偏重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一般来说,舞蹈实践能力是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只有理论知识足够坚实,才能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而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起到阻碍作用的。此外,一些理科性较强的院校基本上不会开设舞蹈专业,忽视对学生艺术思维的教育,只有当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相结合时,才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在对理工类院校制定课程设置时,应该适当加入舞蹈教学类课程,培养同时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综合型人才。
(三)舞蹈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脱节
舞蹈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不是全部艺术类课程的总体,而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等这些课程同样作为衡量标准应该与舞蹈教学相结合。但是,在现代的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在单一的舞蹈教学课程上展开,忽视了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结合,甚至有些高校在制定舞蹈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教学方案时,也是围绕单一的舞蹈教学实施的,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与素质教育宗旨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四)舞蹈教学在艺术类教学中地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艺术类课程中,舞蹈课程往往是作为选修课程进行设置的,而不同学校开设的舞蹈课程也是不一样的,有注重培养技能的,有注重培养基础知识的,有注重培养欣赏能力的,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在选修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课程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评判标准和考核要求,而且这些课程极容易受到课程设置场地、师资力量、课程资金投入、教学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进行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传统教学课程的学习人数低很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有限的。在目前的高校舞蹈评价过程中,评价体制仍然是以旧制度的根据学生掌握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行评价的判断标准,这种评价机制以现在的教育发展来看,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如果仅仅看学生的舞蹈技能是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的,这种单一的只以学生的舞蹈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不公平的,这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舞蹈教师作为培养舞蹈人才的直接指导教师,必须是综合性实力很强的,不仅需要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水准和技能,还应该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要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责任心之外,还要具有很高水准的表演和示范能力、创造以及编舞能力;除了要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极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而对于当前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素质不高的普遍情况,一般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引进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对于师资力量缺乏起到一个弥补的作用;而在教师质量的提高问题上,主要实行教师进行自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组织专业讲座,聘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组织文化交流,及时把握舞蹈文化发展的方向趋势和最新动态,鼓励教师多参加舞蹈科研活动,通过研究了解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进,以适应现代舞蹈教学的步伐,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应该摒弃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主,实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将情境教学、形象教学、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情与景的结合,达到形情兼备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可以采取模仿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摩,继而对教师示范的各种舞蹈基本技巧和节奏进行模仿,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结合自己所学的舞蹈知识和技巧,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编舞,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舞蹈,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舞蹈的优势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技巧和节奏有一个总体的基本认识,这对于以后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舞蹈的创编任务,学生将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和以结合音乐、表演或者游戏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去研究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三)调整课程设置
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结合本专业的各项分项知识,还要结合其他专业知识,要开设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如舞蹈基础、舞蹈素材以及编导等,还要考虑到实际社会需要问题,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不同的舞种和舞蹈编排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内容教学。在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基础、欣赏、鉴赏为主线的舞蹈学习板块,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开设各种不同舞种课程,还要开设国外的代表性舞蹈和作品赏析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开发。
(四)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
舞蹈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评价能力、洞察能力的培养,教育的重点应该从只重视本学科教学转移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育上,如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建筑学等。
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高校的舞蹈教学也逐渐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舞蹈教学在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在当前这个高校转型最为关键的时期,实行舞蹈教学改革能够为舞蹈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为高校的舞蹈教学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娄珏.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2014,(5).
[2]龚剑.浅谈对舞蹈艺术的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9).
[3]李宇博.关于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黄河之声, 2015,(6).
[4]尹珂.试论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4,(23).
[5]张孟国.我对师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意见[J].舞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