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两段四问”的课堂气氛,要热烈而不是热闹,热烈应包括思维,热烈应讲究自然。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两段四问”,课堂气氛,热烈,思维,自然。
现在教育都在进行新课改,我们杨林中心学校依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新理念,创立了两段四问学模式,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倡导: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在教学中,自然也刻意营造课堂良好的气氛。想出各种办法来全员调动学生,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设开放型、超市式的课堂,学生想看就看,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思考就思考,我的课堂我作主。学生学习有着高昂的情绪,发言积极踊跃,甚至几个人争着讲。课堂上只听得人声鼎沸,有大声争辩的,有高声诵读的,为表自己唯一正确而大喊大叫的,情急之下,也免不了锤桌拍椅的,整个课堂像六月的闷雷在滚动,耳朵里只觉得“轰轰”一片。在人们心目中,也形成了这样的定势:开放嘛,愈热闹愈是好课。愈是好课愈是热闹。
果真这样吗?
所谓热烈,是指的课堂气氛,也就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进而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热烈并不是热闹。
我之所以要这样认为,并不是反对热烈,留恋那传统教学的正襟危坐,暮气沉沉,没精打采,胆怯害怕的课堂情景,而是要把热闹的场面与活跃的课堂气氛区分开来。我们追求的热烈,并不是一味的说、唱、读、辩论、演讲…用嘈杂的声响去烘托热烈。因为长时间内学生情绪激昂,到处叽叽喳喳,课堂象一个捅炸了的马蜂窝,这种单纯的热烈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脱离讨论的问题,感官被外界的喧嚷所左右,头脑空白一片,从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叫热烈,是热闹。
我任教的有个学生李卫,在讨论中总爱钻牛角尖,总在一点上纠缠不休,而且又倔强,撞上南墙不回头。人家过了几个知识点,他还在原点上喋喋不休,引得满堂象一锅煮沸了的粥。既影响了全班学习进度,还误导其他同学滑向歧途。虽说个个面红耳赤地演练舌战群儒的本领,但还仍属热闹。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适时地加以诱导: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并用《爷爷和孙子骑毛驴》的故事来启发他们。为什么爷爷骑不行,孙子骑不行,俩人都骑也不行。俩人不骑更不行,爷孙俩扛上驴子走越发不行。这是因为旁观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罢了。这样,纷乱、嘈杂的课堂气氛得到心悦诚服的解决。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课堂纪律去要求,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等方面去规范。同样能处理好局面。
二、热烈应包括思维。
有人说:,热烈是动态的,思维也是动态的。这句话说得通吗?其实应该说得通,思维也是动,是动脑筋。我们常说思维活跃,能说活跃没有动的成份吗?只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的动罢了,运用到课堂中,就是学生在热烈的场面中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去积极地思考问题,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出自己以及同学所提问题的正误。是大脑对外界的表象,依据己有的储存,对这些表象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少有言语,或者根本就没有言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想,思考。任何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都是一个思维诸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和加工处理的系统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主体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中接受各种外部客观信息对自身思维系统的输入,将这些信息移入人脑而储存下来,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主体通过发挥思维逻辑力、想象力以及直觉力等各种思维能力,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形象逻辑思维,乃至灵感直觉思维等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对这些思维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加工、建构,即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复杂创造,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信息成果,最后,主体将这种新的思维成果信息输出,投身于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并将这些成果检验的信息再反馈到自身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以便进行思维活动进一步的调整,因此,我们应在热烈的同时着重思维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和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乃至在学习的一切活动中,如果没有了这个环节,或者人为地取消了这个环节,我还就搞不懂知识在书本上怎样到了学生的脑海里的。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涉及到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知识点,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叮嘱他们:要三思而后行,会说话的想话说,不会说话的人抢话说。有意地腾出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其次在展示的评价中,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答,给予特殊的加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我还采取了讲座,如:《思考,学习的最好方法》,《思考与创新》等。我要求一堂课总体上要学生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运转有序,在情感上让学生洋溢着愉快、激动、喜悦、兴奋、高昂的情绪,在思维上要求学生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言行不超过课堂教学所规定的尺度,随时把放开的思绪收拢,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个知识点上去,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热烈应讲究自然。
“两段四问”教学模式遵循英特尔未来教育理论,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是研究教材,教法,我们现在的侧重在琢磨学生,学法。面对开放的学生,教师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别看教师上课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三言两语,稍事点拨。藐似轻松,殊不知幕后做了大量工作,才搏得这课堂的潇洒,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朋友,是学习伙伴,大家一起讨论,探究,教师起着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开悟的作用。我们所追求自然的热烈,绝不是教师预先的编排和强调、要求所能得到的,实际上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自主、自在、自信、自由、自然地学习。课堂上,学生或站或坐,或写或画,或说或唱,或不声不响,或争执辩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转动,都因学习而发,他们自己学习,自己讨论,自己展示,自己欣赏,是一种自然的发挥,是一种本性的发挥,是一种由衷的发挥,或者干脆称自我陶醉。这就是自然的热烈,自然,并不意味着涣散和任性,更不是随心所欲,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基础的自然,是和热烈统一的自然,是英特尔未来教育自主学习这个理念深入到骨髓里的产物,是自然而然。 要追求自然的热烈,我们先来看气氛形成的因素。其因素有组织结构、活动性质、物质环境、所用枝术等等,但最为主要的是人的因素。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师生互动立体型。
课堂中师生交往有三大类型,其一是单向交往型,就是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其二是双向交往型,基本上步入了启发式教学。其三是多向交往型,也叫立体型。这也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重要理念,就是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是一种讨论式的教学,我们是学生的学长。没有过去教学的居高临下,课堂自然、活跃、热烈。
二、师生交流民主型。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对学生态度和管理。也有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前两种不需说,不可取。民主型,实际上是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它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知识。在态度上,我们要知道,学生在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境中进行学习,其效果是相差甚远的。因而我和学生是学习伙伴,我是孩子头,师生在平等中愉快学习,其气氛是自由、自主、自然、自在的。不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做作,更不是铁板着脸的居高临下。
在知识上,我是这样做的:就是学生不正确的提问,也不要一口回绝。要给他们以余地,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一时不解的问题,不要马上滔滔不绝地给出答案,以示高明。要知道:真正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学法、方法,而不局限某个知识点。能让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这才是你最大的成功。这更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就是来些怪题也不必恼火,更不能去责备。世上有的发明创造,不就源于奇思怪想吗?或许正是我们要培养的。一时给不出答案也没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就整体知识而言,我们也许比学生强,但单项来讲就未必了。我们的鼻祖孔老夫子,不也被几个小屁股难了个脸红耳赤嘛!
三、威信、情感自然型。
有人疑惑道:气氛扯上威信、情感做什么?其实就威信而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你想,教室后边座上几位领导听课,或者专家、名人来讲课,纪律肯定比平时不一样。又如一个班,这位教师上课纪律好,那位却不好。何也,难道其中没有威信的因素吗?在威信中,又分权力威信和自然威信。众所周知,自然威信最被学生所接受。自然威信又叫信服威信,由品格、能力、知识、情感等构成。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师,往往会从内心产生敬爱感。当这样的教师一进课堂,学生就自然而然地遵守纪律,听从安排,容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争取做一个学生敬爱的老师。
我们现在的课堂评价,大多注意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上,对教育自身的艺术:情感和认知的关系,涉及的不多。举个小例:我教《背影》,当我深情地读到他父亲爬月台的那节,我脑海里泛起我父对我的关爱,不由得声音哽咽了。再看学生,个个正襟危坐,眼圈发红,教室里静得可听到针掉到地上的声音。这情景,用气氛二字嫌太浅,简直进入一种境界了。当然,我不是说我如何的艺术,而是意在表明:教师把自已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感情的满足,进而能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促进学习更深入、更持久地进行。如此知情并用,相互促进,才有可能培养完美的人格,达到“成于乐”的境界。从理论上讲:叫信息加强效应。也是魏书生先生的“快乐学习法”的核心所在。
当然,营造课堂良好气氛的方面还有很多,我不一一述说,只是谈点自已的感受,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两段四问”,课堂气氛,热烈,思维,自然。
现在教育都在进行新课改,我们杨林中心学校依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新理念,创立了两段四问学模式,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倡导: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在教学中,自然也刻意营造课堂良好的气氛。想出各种办法来全员调动学生,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设开放型、超市式的课堂,学生想看就看,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思考就思考,我的课堂我作主。学生学习有着高昂的情绪,发言积极踊跃,甚至几个人争着讲。课堂上只听得人声鼎沸,有大声争辩的,有高声诵读的,为表自己唯一正确而大喊大叫的,情急之下,也免不了锤桌拍椅的,整个课堂像六月的闷雷在滚动,耳朵里只觉得“轰轰”一片。在人们心目中,也形成了这样的定势:开放嘛,愈热闹愈是好课。愈是好课愈是热闹。
果真这样吗?
所谓热烈,是指的课堂气氛,也就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进而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热烈并不是热闹。
我之所以要这样认为,并不是反对热烈,留恋那传统教学的正襟危坐,暮气沉沉,没精打采,胆怯害怕的课堂情景,而是要把热闹的场面与活跃的课堂气氛区分开来。我们追求的热烈,并不是一味的说、唱、读、辩论、演讲…用嘈杂的声响去烘托热烈。因为长时间内学生情绪激昂,到处叽叽喳喳,课堂象一个捅炸了的马蜂窝,这种单纯的热烈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脱离讨论的问题,感官被外界的喧嚷所左右,头脑空白一片,从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叫热烈,是热闹。
我任教的有个学生李卫,在讨论中总爱钻牛角尖,总在一点上纠缠不休,而且又倔强,撞上南墙不回头。人家过了几个知识点,他还在原点上喋喋不休,引得满堂象一锅煮沸了的粥。既影响了全班学习进度,还误导其他同学滑向歧途。虽说个个面红耳赤地演练舌战群儒的本领,但还仍属热闹。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适时地加以诱导: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并用《爷爷和孙子骑毛驴》的故事来启发他们。为什么爷爷骑不行,孙子骑不行,俩人都骑也不行。俩人不骑更不行,爷孙俩扛上驴子走越发不行。这是因为旁观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罢了。这样,纷乱、嘈杂的课堂气氛得到心悦诚服的解决。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课堂纪律去要求,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等方面去规范。同样能处理好局面。
二、热烈应包括思维。
有人说:,热烈是动态的,思维也是动态的。这句话说得通吗?其实应该说得通,思维也是动,是动脑筋。我们常说思维活跃,能说活跃没有动的成份吗?只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的动罢了,运用到课堂中,就是学生在热烈的场面中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去积极地思考问题,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出自己以及同学所提问题的正误。是大脑对外界的表象,依据己有的储存,对这些表象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少有言语,或者根本就没有言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想,思考。任何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都是一个思维诸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和加工处理的系统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主体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中接受各种外部客观信息对自身思维系统的输入,将这些信息移入人脑而储存下来,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主体通过发挥思维逻辑力、想象力以及直觉力等各种思维能力,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形象逻辑思维,乃至灵感直觉思维等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对这些思维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加工、建构,即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复杂创造,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信息成果,最后,主体将这种新的思维成果信息输出,投身于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并将这些成果检验的信息再反馈到自身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以便进行思维活动进一步的调整,因此,我们应在热烈的同时着重思维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和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乃至在学习的一切活动中,如果没有了这个环节,或者人为地取消了这个环节,我还就搞不懂知识在书本上怎样到了学生的脑海里的。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涉及到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知识点,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叮嘱他们:要三思而后行,会说话的想话说,不会说话的人抢话说。有意地腾出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其次在展示的评价中,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答,给予特殊的加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我还采取了讲座,如:《思考,学习的最好方法》,《思考与创新》等。我要求一堂课总体上要学生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运转有序,在情感上让学生洋溢着愉快、激动、喜悦、兴奋、高昂的情绪,在思维上要求学生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言行不超过课堂教学所规定的尺度,随时把放开的思绪收拢,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个知识点上去,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热烈应讲究自然。
“两段四问”教学模式遵循英特尔未来教育理论,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是研究教材,教法,我们现在的侧重在琢磨学生,学法。面对开放的学生,教师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别看教师上课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三言两语,稍事点拨。藐似轻松,殊不知幕后做了大量工作,才搏得这课堂的潇洒,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朋友,是学习伙伴,大家一起讨论,探究,教师起着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开悟的作用。我们所追求自然的热烈,绝不是教师预先的编排和强调、要求所能得到的,实际上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自主、自在、自信、自由、自然地学习。课堂上,学生或站或坐,或写或画,或说或唱,或不声不响,或争执辩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转动,都因学习而发,他们自己学习,自己讨论,自己展示,自己欣赏,是一种自然的发挥,是一种本性的发挥,是一种由衷的发挥,或者干脆称自我陶醉。这就是自然的热烈,自然,并不意味着涣散和任性,更不是随心所欲,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基础的自然,是和热烈统一的自然,是英特尔未来教育自主学习这个理念深入到骨髓里的产物,是自然而然。 要追求自然的热烈,我们先来看气氛形成的因素。其因素有组织结构、活动性质、物质环境、所用枝术等等,但最为主要的是人的因素。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师生互动立体型。
课堂中师生交往有三大类型,其一是单向交往型,就是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其二是双向交往型,基本上步入了启发式教学。其三是多向交往型,也叫立体型。这也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重要理念,就是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是一种讨论式的教学,我们是学生的学长。没有过去教学的居高临下,课堂自然、活跃、热烈。
二、师生交流民主型。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对学生态度和管理。也有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前两种不需说,不可取。民主型,实际上是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它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知识。在态度上,我们要知道,学生在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境中进行学习,其效果是相差甚远的。因而我和学生是学习伙伴,我是孩子头,师生在平等中愉快学习,其气氛是自由、自主、自然、自在的。不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做作,更不是铁板着脸的居高临下。
在知识上,我是这样做的:就是学生不正确的提问,也不要一口回绝。要给他们以余地,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一时不解的问题,不要马上滔滔不绝地给出答案,以示高明。要知道:真正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学法、方法,而不局限某个知识点。能让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这才是你最大的成功。这更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就是来些怪题也不必恼火,更不能去责备。世上有的发明创造,不就源于奇思怪想吗?或许正是我们要培养的。一时给不出答案也没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就整体知识而言,我们也许比学生强,但单项来讲就未必了。我们的鼻祖孔老夫子,不也被几个小屁股难了个脸红耳赤嘛!
三、威信、情感自然型。
有人疑惑道:气氛扯上威信、情感做什么?其实就威信而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你想,教室后边座上几位领导听课,或者专家、名人来讲课,纪律肯定比平时不一样。又如一个班,这位教师上课纪律好,那位却不好。何也,难道其中没有威信的因素吗?在威信中,又分权力威信和自然威信。众所周知,自然威信最被学生所接受。自然威信又叫信服威信,由品格、能力、知识、情感等构成。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师,往往会从内心产生敬爱感。当这样的教师一进课堂,学生就自然而然地遵守纪律,听从安排,容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争取做一个学生敬爱的老师。
我们现在的课堂评价,大多注意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上,对教育自身的艺术:情感和认知的关系,涉及的不多。举个小例:我教《背影》,当我深情地读到他父亲爬月台的那节,我脑海里泛起我父对我的关爱,不由得声音哽咽了。再看学生,个个正襟危坐,眼圈发红,教室里静得可听到针掉到地上的声音。这情景,用气氛二字嫌太浅,简直进入一种境界了。当然,我不是说我如何的艺术,而是意在表明:教师把自已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感情的满足,进而能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促进学习更深入、更持久地进行。如此知情并用,相互促进,才有可能培养完美的人格,达到“成于乐”的境界。从理论上讲:叫信息加强效应。也是魏书生先生的“快乐学习法”的核心所在。
当然,营造课堂良好气氛的方面还有很多,我不一一述说,只是谈点自已的感受,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