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药用碳酸氢钠无菌粉是用于某些特定头孢类抗生素制剂的混粉剂,市面未见有售,为了满足企业开发新的头孢类抗生素品种需要,特研究了工业生产无菌碳酸氢钠的工艺方法。结果 通过用碳酸钠为原料经与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氢钠后再用乙醇溶媒结晶,得到了质量合格的产品。结论 本工艺路线可以应用于制药企业生产,能制备出质量合格的药用无菌碳酸氢钠原粉,并能适用于抗生素制剂混粉。
[关键词]碳酸氢钠无菌粉;二氧化碳;结晶;膜过滤;乙醇;头孢类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252-02
目前许多抗生素粉针注射剂中都混有碳酸氢钠无菌原粉,用作缓冲剂和助溶剂等作用,由于传统工业化生产碳酸氢钠是用喷塔喷干,设备庞大,能耗大成本高,不易在制药企业生产应用,另有重结晶法,但其含量不易控制,药用合格率低(碳酸氢钠水溶液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部分分解为碳酸钠,致使其含量不合格)且所耗溶媒量大,成本亦很高,也不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了解决企业开发新产品之急需,我们通过大量试验工作,确定了这条工艺路线,现归纳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工业无水碳酸钠 外购(大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2 767#活性炭 外购(建瓯市水源化工厂)
1.1.3 二氧化碳 外购(哈尔滨制氧机厂)
1.1.4 药用乙醇 外购(哈尔滨鑫翔达土产品有限公司)
1.1.5 仪器 四颈瓶GG-17;电动搅拌器OHJ756B;溶剂过滤器JINTENG;抽滤瓶GG-7;酸式过滤漏斗G4; pH计METTLER TOLEDO;真空干燥箱DGZ 20/4-1。
2 结果
2.1 通过对碳酸钠的溶解浓度、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和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的时间、搅拌速度及结晶终点 pH值控制等参数的试验研究,最后小试验及放大试验均能得到质量稳定的合格产品(见表1),经权威部门全面质量指标检测,其碳酸氢钠的结晶干燥产品的质量完全符合药用标准要求,并且制药企业生产成本亦低廉。
2.2 试验结果数据(表1)
3 讨论
通过小试验及对试验产品的检测分析证明本工艺方法切实可行,为制药企业制备无菌碳酸氢钠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和经验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成功的进行了中试放大生产试验,获得了合格的产品,同时验证了企业现有生产条件下,用该工艺路线生产的可行性。我们已经于2012年获得了该产品的国家化药六类新药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H 2 0 1 2 3 3 8 6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86903712004123),同时我们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97.
[2] [英]R.C.罗[美]P.J.金斯基[英]P.J韦勒药用辅料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33.
[3]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纯碱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378.
[关键词]碳酸氢钠无菌粉;二氧化碳;结晶;膜过滤;乙醇;头孢类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252-02
目前许多抗生素粉针注射剂中都混有碳酸氢钠无菌原粉,用作缓冲剂和助溶剂等作用,由于传统工业化生产碳酸氢钠是用喷塔喷干,设备庞大,能耗大成本高,不易在制药企业生产应用,另有重结晶法,但其含量不易控制,药用合格率低(碳酸氢钠水溶液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部分分解为碳酸钠,致使其含量不合格)且所耗溶媒量大,成本亦很高,也不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了解决企业开发新产品之急需,我们通过大量试验工作,确定了这条工艺路线,现归纳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工业无水碳酸钠 外购(大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2 767#活性炭 外购(建瓯市水源化工厂)
1.1.3 二氧化碳 外购(哈尔滨制氧机厂)
1.1.4 药用乙醇 外购(哈尔滨鑫翔达土产品有限公司)
1.1.5 仪器 四颈瓶GG-17;电动搅拌器OHJ756B;溶剂过滤器JINTENG;抽滤瓶GG-7;酸式过滤漏斗G4; pH计METTLER TOLEDO;真空干燥箱DGZ 20/4-1。
2 结果
2.1 通过对碳酸钠的溶解浓度、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和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的时间、搅拌速度及结晶终点 pH值控制等参数的试验研究,最后小试验及放大试验均能得到质量稳定的合格产品(见表1),经权威部门全面质量指标检测,其碳酸氢钠的结晶干燥产品的质量完全符合药用标准要求,并且制药企业生产成本亦低廉。
2.2 试验结果数据(表1)
3 讨论
通过小试验及对试验产品的检测分析证明本工艺方法切实可行,为制药企业制备无菌碳酸氢钠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和经验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成功的进行了中试放大生产试验,获得了合格的产品,同时验证了企业现有生产条件下,用该工艺路线生产的可行性。我们已经于2012年获得了该产品的国家化药六类新药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H 2 0 1 2 3 3 8 6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86903712004123),同时我们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97.
[2] [英]R.C.罗[美]P.J.金斯基[英]P.J韦勒药用辅料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33.
[3]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纯碱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