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历史记录一座城市,一段回忆勾勒一座工厂。上世纪的口号标语和遗弃的陶瓷工艺,不仅印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还保留着老一辈陶瓷工艺者的似水年华。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南通陶瓷厂,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十年,但在工业大发展的今天,在老一辈南通人心中,依然有着些许缱绻的留恋。
1958年8月,由南通市政府创办的南通陶瓷厂成立了,它主要负责南通和周边城市的市民生活需求。58年退伍的陈锦荣和其他20位退伍军人一起被分配到陶瓷厂工作,他们是厂里的第一批工人。陈锦荣作为工艺品车间主任,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他告诉记者:“在陶瓷厂工作的这些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当时,由于南通没有好的原材料,只能从东北、苏州等地,通过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运来矿石。瓷器上的图案花纸也是陈锦荣他们从每年一次的景德镇订货会上挑选的。
工人们先把矿石磨成比面粉还细的粉末,然后和其他配制的材料一起搅拌,用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白色瓷坯。坯子烧成后,把图案花纸贴在陶瓷上,贴好后用酒精磨平,等到它不起泡了,放在1000度高温的炉子里烧,然后上釉,再放到炉子里烧,直到花纸彻底和白坯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陶瓷厂慢慢扩大规模,从开始的21人发展到后来的1000多人,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规模。陈锦荣告诉记者:“当时是流水线生产,有专门的石膏模具,只要把原料配好磨成浆,直接把浆倒进模具就能成型,坯子就能出来了,然后烧制。”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产量的增加,当时的陶瓷厂,一天就能生产几万只碗。巨大的年产量,见证了当年的辉煌。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厂里的工人都去参加运动,陶瓷厂曾停产一段时间。直到南通市革委会成立后,陶瓷厂又恢复了正常生产。
文化大革命以前,陶瓷厂以生产碗、茶杯为主,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工艺品。文化大革命后期,陶瓷厂以生产毛主席徽章和碗为主,其中毛主席徽章就有几十个品种。
徽章正面的字是当时的一些口号,而背面是印章式的落款。陈锦荣笑着说:“在当年,男女老少胸前能佩戴一枚瓷质的毛主席徽章,这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现在还有很多古玩爱好者特别亲睐瓷质毛主席徽章。
由于南通陶瓷厂生产工艺普通,景德镇等大批陶瓷产业园区的兴起壮大,南通陶瓷厂面临严峻的考验,最后在1996年倒闭。
倒闭后的陶瓷厂荒废了很久,后来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建成了现代化小区。而当年生产的那些瓷器,也已经散落天涯。
南通陶瓷厂不仅是这个城市的记忆,更是那个特定年代的缩影。它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它记录了像陈锦荣这样普通陶瓷工人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1958年8月,由南通市政府创办的南通陶瓷厂成立了,它主要负责南通和周边城市的市民生活需求。58年退伍的陈锦荣和其他20位退伍军人一起被分配到陶瓷厂工作,他们是厂里的第一批工人。陈锦荣作为工艺品车间主任,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他告诉记者:“在陶瓷厂工作的这些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当时,由于南通没有好的原材料,只能从东北、苏州等地,通过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运来矿石。瓷器上的图案花纸也是陈锦荣他们从每年一次的景德镇订货会上挑选的。
工人们先把矿石磨成比面粉还细的粉末,然后和其他配制的材料一起搅拌,用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白色瓷坯。坯子烧成后,把图案花纸贴在陶瓷上,贴好后用酒精磨平,等到它不起泡了,放在1000度高温的炉子里烧,然后上釉,再放到炉子里烧,直到花纸彻底和白坯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陶瓷厂慢慢扩大规模,从开始的21人发展到后来的1000多人,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规模。陈锦荣告诉记者:“当时是流水线生产,有专门的石膏模具,只要把原料配好磨成浆,直接把浆倒进模具就能成型,坯子就能出来了,然后烧制。”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产量的增加,当时的陶瓷厂,一天就能生产几万只碗。巨大的年产量,见证了当年的辉煌。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厂里的工人都去参加运动,陶瓷厂曾停产一段时间。直到南通市革委会成立后,陶瓷厂又恢复了正常生产。
文化大革命以前,陶瓷厂以生产碗、茶杯为主,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工艺品。文化大革命后期,陶瓷厂以生产毛主席徽章和碗为主,其中毛主席徽章就有几十个品种。
徽章正面的字是当时的一些口号,而背面是印章式的落款。陈锦荣笑着说:“在当年,男女老少胸前能佩戴一枚瓷质的毛主席徽章,这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现在还有很多古玩爱好者特别亲睐瓷质毛主席徽章。
由于南通陶瓷厂生产工艺普通,景德镇等大批陶瓷产业园区的兴起壮大,南通陶瓷厂面临严峻的考验,最后在1996年倒闭。
倒闭后的陶瓷厂荒废了很久,后来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建成了现代化小区。而当年生产的那些瓷器,也已经散落天涯。
南通陶瓷厂不仅是这个城市的记忆,更是那个特定年代的缩影。它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它记录了像陈锦荣这样普通陶瓷工人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