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表现、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需要补充新的经验来扩展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在社区资源中,家长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幼儿拓展和梳理角色游戏经验,让家长资源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有效结合,取长补短,让某些特殊场所的探究,从“不可能”变成“可能”。本文以幼儿角色游戏“爱心医院”为例,分享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来推动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家长资源 角色游戏 策略
在《爱心医院》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获得家长资源来持续补充幼儿角色游戏的相关经验,为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文探究家长资源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利用方法,以推动角色游戏的持续开展,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分享、互助的生活品质。
一、亲子家庭活动,激发幼儿游戏欲望
游戏初期,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想玩一玩仿真“医疗器械”,但是大多数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言语交流少,情节无拓展。部分幼儿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病人”,利用仿真器械随意切换角色。
(一)“亲子谈话”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游戏后,我们将孩子们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医生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医生和病人会说些什么?老师将这些问题用视频的形式录制下来,发送在班级群里,引导家长与幼儿有目的地进行亲子谈话。
(二)“亲子绘图”拓展幼儿游戏经验
在这次亲子谈话后,家长们都有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有绘制“表格”,展示医生桌面物品的种类和用途,熟悉材料的用途;有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明确角色的分工和职责,明确角色意识。孩子们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表格”带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
(三)“亲子制作”丰富游戏材料
孩子们还和家长共同制作了角色游戏胸牌、病历、就诊卡。这样,角色游戏胸牌解决了“医生没有服装”的难题,“爱心医院病历”丰富了病人就诊的经验,“就诊卡”让病人的角色意识增强了。
二、亲子社区探究,拓展幼儿的游戏视野
“爱心医院”里的药房一直被大家所忽视,甚至被大家“取消”,针对“药房”这一区域,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药房环境”和“人员构成”的亲子调查。
(一)亲子参观,构建游戏环境
家长和幼儿共同参观社区药房,观察药房环境布局和药品摆放。在药房里,幼儿意外地发现有中药和西药的区分,药品还有常温区和冷藏区。于是,班级里药房出现了“冷藏盒”和“西药箱”,药品的摆放也整齐有序,“明码标价”,很大程度地还原了生活中的经验。
(二)亲子采访,拓展游戏情节
在社区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访药房的工作人员,了解药房的人员分工和安全购药常识。于是,班级里的药房开展了一次“药房人员招聘会”,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血压仪”“体重秤”“价格牌”“收银机”等,出现了为顾客测量血压和称体重的游戏情节。
(三)亲子记录,丰富游戏情境
家长和幼儿共同用拍照、摄像、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收获,出现了表格记录、思维导图记录、路线图记录等多种记录参观结果形式。幼儿将这些记录表带到班级进行经验分享和展示,由此便转化为新的游戏情节。
三、家长“网络直播”,帮助幼儿积累多种感性经验
游戏中期,大多数材料都是“医生”“护士”“药剂师”这些角色使用的,对于“病人”这一角色可使用的材料少之又少,导致“病人”情节单一,大多数幼儿会争抢着去当“医生”“护士”。孩子们也提出了他们的问题:病人看过病了,再干什么呢?
“医生爸爸”加入云直播。芯芯爸爸是一名医生,由于疫情原因和医生的职业原因,我们决定来一次“云直播”。邀请芯芯爸爸做客我们的直播室,和我们聊一聊医院里的角色分工和职责,向我们展示医院的内部环境和布局。
“云端参观”感受医疗器械的神奇。在这次的“云直播”中,芯芯爸爸向孩子们展示了医院里的环境:输液大厅、手术室、就诊室、挂号机、药房。并展示了输液大厅里护士为病人输液的全过程。在这里,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手术床、氧气瓶、除颤仪、无影灯、心电图……孩子们兴奋不已。
“戏精爸爸”扮演“病人”,感受就诊流程。芯芯爸爸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就诊流程,了解一个病人在医院就诊过程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己扮演了一位“骨折”的病人,带领幼儿感受就诊流程,学习表述病症和护士护理知识,让幼儿感受了一次就诊的全过程。
四、家长进课堂,满足幼儿不断挑战的愿望
医院角色游戏形式逐渐多元化,孩子们对于“病人”的病因认识不仅限于感冒、发烧、肚子疼这些常见疾病了,他们学会了拓展到自己身边的人。孩子们有了陪同妈妈产检的经历,于是便在游戏中进行了模拟。以往游戏材料匮乏,现阶段的幼儿在家长“亲子制作”活动的带动下,学会了以物代物,自主寻找辅助材料制作“B超”。同伴间的交流会根据情节的变化,自然流露出来,言语上的交流让角色游戏趣味萌生。
(一)妈妈医生展示专业知识,让“产科游戏”更有趣
我们邀请妇幼保健站的医生来班级,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演示常见伤口的包扎方法,模拟新生儿的护理。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使用创可贴给病人包扎“伤口”,尝试用小被子将“小宝宝”包起来,把玩具筐吊起来当“婴儿床”。幼儿不断地尝试将获得的经验转化成游戏行为。
(二)妈妈医生为游戏“添砖加瓦”
妇幼保健站的医生提供了部分包扎伤口的材料,如:创可贴、纱布、胶布、紫药水等。幼儿通过这些材料,丰富了“医生”“护士”与“病人”间的游戏情节。当这些材料不够用的时候,就会引发幼儿的“以物代物”。
五、总结與反思
在新冠疫情不稳定时期,“医院”这一特殊场所,我们拓展思路,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开展活动,将亲子探究与游戏活动融为一体,游戏的材料、环境创设、同伴间交往都是通过亲子探究而来的,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构,幼儿还将会通过游戏不断产生出新的探究欲望。
家长资源的利用大大地帮助了幼儿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地整合与迁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得以运用,较大程度地改善和提升了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分享、互助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叶颖.小班自主角色游戏推进策略——以“消防员”游戏为例[J].学术论坛,2018.06.
【3】陆娴敏.幼儿游戏之旅:研究性游戏学习[M].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董旭花,韩冰川,刘霞等.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家长资源 角色游戏 策略
在《爱心医院》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获得家长资源来持续补充幼儿角色游戏的相关经验,为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文探究家长资源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利用方法,以推动角色游戏的持续开展,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分享、互助的生活品质。
一、亲子家庭活动,激发幼儿游戏欲望
游戏初期,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想玩一玩仿真“医疗器械”,但是大多数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言语交流少,情节无拓展。部分幼儿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病人”,利用仿真器械随意切换角色。
(一)“亲子谈话”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游戏后,我们将孩子们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医生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医生和病人会说些什么?老师将这些问题用视频的形式录制下来,发送在班级群里,引导家长与幼儿有目的地进行亲子谈话。
(二)“亲子绘图”拓展幼儿游戏经验
在这次亲子谈话后,家长们都有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有绘制“表格”,展示医生桌面物品的种类和用途,熟悉材料的用途;有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明确角色的分工和职责,明确角色意识。孩子们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表格”带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
(三)“亲子制作”丰富游戏材料
孩子们还和家长共同制作了角色游戏胸牌、病历、就诊卡。这样,角色游戏胸牌解决了“医生没有服装”的难题,“爱心医院病历”丰富了病人就诊的经验,“就诊卡”让病人的角色意识增强了。
二、亲子社区探究,拓展幼儿的游戏视野
“爱心医院”里的药房一直被大家所忽视,甚至被大家“取消”,针对“药房”这一区域,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药房环境”和“人员构成”的亲子调查。
(一)亲子参观,构建游戏环境
家长和幼儿共同参观社区药房,观察药房环境布局和药品摆放。在药房里,幼儿意外地发现有中药和西药的区分,药品还有常温区和冷藏区。于是,班级里药房出现了“冷藏盒”和“西药箱”,药品的摆放也整齐有序,“明码标价”,很大程度地还原了生活中的经验。
(二)亲子采访,拓展游戏情节
在社区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访药房的工作人员,了解药房的人员分工和安全购药常识。于是,班级里的药房开展了一次“药房人员招聘会”,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血压仪”“体重秤”“价格牌”“收银机”等,出现了为顾客测量血压和称体重的游戏情节。
(三)亲子记录,丰富游戏情境
家长和幼儿共同用拍照、摄像、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收获,出现了表格记录、思维导图记录、路线图记录等多种记录参观结果形式。幼儿将这些记录表带到班级进行经验分享和展示,由此便转化为新的游戏情节。
三、家长“网络直播”,帮助幼儿积累多种感性经验
游戏中期,大多数材料都是“医生”“护士”“药剂师”这些角色使用的,对于“病人”这一角色可使用的材料少之又少,导致“病人”情节单一,大多数幼儿会争抢着去当“医生”“护士”。孩子们也提出了他们的问题:病人看过病了,再干什么呢?
“医生爸爸”加入云直播。芯芯爸爸是一名医生,由于疫情原因和医生的职业原因,我们决定来一次“云直播”。邀请芯芯爸爸做客我们的直播室,和我们聊一聊医院里的角色分工和职责,向我们展示医院的内部环境和布局。
“云端参观”感受医疗器械的神奇。在这次的“云直播”中,芯芯爸爸向孩子们展示了医院里的环境:输液大厅、手术室、就诊室、挂号机、药房。并展示了输液大厅里护士为病人输液的全过程。在这里,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手术床、氧气瓶、除颤仪、无影灯、心电图……孩子们兴奋不已。
“戏精爸爸”扮演“病人”,感受就诊流程。芯芯爸爸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就诊流程,了解一个病人在医院就诊过程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己扮演了一位“骨折”的病人,带领幼儿感受就诊流程,学习表述病症和护士护理知识,让幼儿感受了一次就诊的全过程。
四、家长进课堂,满足幼儿不断挑战的愿望
医院角色游戏形式逐渐多元化,孩子们对于“病人”的病因认识不仅限于感冒、发烧、肚子疼这些常见疾病了,他们学会了拓展到自己身边的人。孩子们有了陪同妈妈产检的经历,于是便在游戏中进行了模拟。以往游戏材料匮乏,现阶段的幼儿在家长“亲子制作”活动的带动下,学会了以物代物,自主寻找辅助材料制作“B超”。同伴间的交流会根据情节的变化,自然流露出来,言语上的交流让角色游戏趣味萌生。
(一)妈妈医生展示专业知识,让“产科游戏”更有趣
我们邀请妇幼保健站的医生来班级,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演示常见伤口的包扎方法,模拟新生儿的护理。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使用创可贴给病人包扎“伤口”,尝试用小被子将“小宝宝”包起来,把玩具筐吊起来当“婴儿床”。幼儿不断地尝试将获得的经验转化成游戏行为。
(二)妈妈医生为游戏“添砖加瓦”
妇幼保健站的医生提供了部分包扎伤口的材料,如:创可贴、纱布、胶布、紫药水等。幼儿通过这些材料,丰富了“医生”“护士”与“病人”间的游戏情节。当这些材料不够用的时候,就会引发幼儿的“以物代物”。
五、总结與反思
在新冠疫情不稳定时期,“医院”这一特殊场所,我们拓展思路,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开展活动,将亲子探究与游戏活动融为一体,游戏的材料、环境创设、同伴间交往都是通过亲子探究而来的,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构,幼儿还将会通过游戏不断产生出新的探究欲望。
家长资源的利用大大地帮助了幼儿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地整合与迁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得以运用,较大程度地改善和提升了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分享、互助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叶颖.小班自主角色游戏推进策略——以“消防员”游戏为例[J].学术论坛,2018.06.
【3】陆娴敏.幼儿游戏之旅:研究性游戏学习[M].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董旭花,韩冰川,刘霞等.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