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个体有迫切而强烈的探究欲望时,其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才会想要去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正确的教学方法应是充分挖掘教材中开放性、拓展性的内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善疑敢问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敢于提问
  教育部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核心素养中批判质疑能力的折射和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他们愿意质疑、敢于质疑。首先,当学生提出的生物问题与课堂内容南辕北辙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其次,当学生在提问时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时,教师要适时安抚学生,帮助其消除紧张情绪,准确表达自我;接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甚至是错误时,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最后,当学生因提问不当受到其他同学奚落时,教师要及时禁止,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二、多元化的情境设置——使学生乐于提问
  1.情境展示法
  教师通过创设形象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视频播放、游戏设计、模型建构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
  如在教学“神经调节”时,在引入与反射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布蒙住她的眼睛,然后用牙签轻轻扎该学生的手,观察他缩手反射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射?这种反射是如何完成的?”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告诉学生数到三的时候会用牙签扎她,然后观察学生主动缩手的反射过程,从而引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进而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
  2.情绪渲染法
  学生和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谈吐举止、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渲染课堂的情绪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烘托教学的主旨。
  如在教学“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时,笔者展示了河南省某艾滋村里某位丈夫抱着骨瘦如柴的妻子的照片,极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让所有的学生都惊愕了,学生不禁要问:这种病为什么会这么可怕?怎么会造成这么触目惊心的后果?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将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告诉学生,使学生理解到这种病的可怕,树立强烈的防患意识。
  3.实践体验法
  实践体验法,即把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与书本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通过生活实践的直观感受去感悟理论知识的核心内涵。生物教学中的很多知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如在教学“免疫调节”时,在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后,教师要阐述过敏反应的内容,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方面内容有所接触,但并未透彻了解。恰好在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对某种花粉过敏,笔者当场请这位学生起来,阐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允许其他学生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如“过敏时身体有何不适症状?”“过敏前后经历的时长?”“所有花粉都会引起过敏吗?”“过敏会对身体不利吗?”
  由于有同学现身说法,学生对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就会掌握得更加深刻。以生活实践作为知识背景,以个人体验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进一步内化和领悟所学的知识,这也是实践体验法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标准,教师应该逐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孔田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思维,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做出了适当调整。在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基本概念,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背诵。生物教师是主导学生学习的对象,而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研究。本文首先对探究性实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材的很多知识都是以实际生活为主。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授课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内涵  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地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获得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地理知识,使自己在地理学习中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功能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完善、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才能改善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创新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提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很多小学生身边缺少玩伴,孤独感时常袭来。另外,有的小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年中很少有时间与他们团聚,父母与孩子见面的主要方式是电话或微信视频。由于很多小学生的父母在外工作,照顾小学生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而大部分老人都很溺爱孙子、孙女,认为孩子只要不做超出规则以外的事情即可。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断
摘要:本文以景德镇地区为例,分析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思考发展体育事业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 体育事業 思考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全民健身纳入其中,明确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2015
摘要:本研究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对符合本科生期望的高校助教胜任特征进行了调研,为改善高校助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这一普遍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助教 胜任力 胜任特征群  一、问题提出  胜任力(Competency)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与平庸者区分开来的个体表面特征和潜在的特征,它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动机、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五个层面,其特征是指某项具体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建
摘要:漏解是导致学生丢失分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解答初中数学题目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持思维的严谨性,周密谋划,运用有效的解题策略,从而防止漏解,提高考试得分。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解题的三种策略,旨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丢分。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策略 周密谋划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拓宽思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合理运用解题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效率。然而,在解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线下教育正在受到线上教育的冲击,实现资源共享的线上教育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满足学生的需求。由此可见,网络学习平台将成为学校建设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韩国语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韩国语 在线学习平台 功能 实现  一、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成为主导人  传统教育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线上教育主要依靠学生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正确的三观导向和人生规划。本文论述了如何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这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行业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学生的成绩也不再是全体教师唯一关注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思考  小学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