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残留黄疸;复方丹参滴丸;熊去氧胆酸片;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9-0081-02
临床上,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稳定,但仍残留黄疸,总胆红素(TBil)停留在100~150 ?mol/L左右,且病程超过3个月,称为残留黄疸。由于此类患者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重,发生肝硬化的概率明显增高,因此,迅速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残留黄疸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及定南县中医院肝病科符合条件的残留黄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37.2±8.9)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3±4.6)月。对照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28~67岁,平均(38.1±7.8)岁;病程3~13个月,平均(7.2±4.8)月。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肝脏病和感染病诊断指南2009》[1]中相关标准。诊断要点:有慢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病史;TBil升高,白蛋白、胆碱酯酶基本正常或轻度降低,转氨酶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发病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无明显活动及并发症。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黄疸”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尿黄、眼黄、皮肤黄或暗,疲倦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舌质黯红,舌下静脉增粗、曲张等。
1.3 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上诊断标准,且知情同意者。排除无慢性肝炎病史,明确为体质性黄疸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情不稳定,有腹水、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等并发症者。
1.4 退出标准
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肝衰竭者终止观察,住院综合治疗;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患者不同意原治疗方案者,可退出观察。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治疗 2组患者均充分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心态平和,禁烟酒,予常规护肝治疗。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抗病毒适应征者予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严格戒酒并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病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1.5.2 分组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公司,规格:27 mg/粒,批号101221)10粒含服, 3次/d;熊去氧胆酸片(上海信谊公司,规格:50 mg/片,批号090504)4片口服,3次/d。治疗期间不予其他退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思美泰,Hospira S.P.A公司,规格:500 mg/片,批号778508E01)1片口服,3次/d。治疗期间不予其他退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1.6.1 疗效性指标 治疗开始及治疗1、2、3个月分别检测2组患者TBil情况。检测仪器采用东芝SI501-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
1.6.2 安全性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有无头晕、恶心、胃肠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黄疸”的疗效标准拟定。痊愈:黄疸消除;有效:黄疸明显缓解,TBil下降一半以上(含一半);无效:黄疸无缓解或加深,TBil下降不到一半或升高。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0例观察病例完成治疗96例,治疗组48例(1例病情加重住院,1例出现胃肠不适退出),对照组48例(1例病情加重住院,1例认为药费高而退出)。退出患者不纳入统计结果。
2.2 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检测结果
2组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退黄作用,治疗后TBil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治疗组1例因出现恶心、胃肠不适退出治疗。
3 讨论
临床上,残留黄疸大致包括2种类型:①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②肝炎或肝硬化伴发高胆红素血症。前者是肝炎后遗症之一,发病机制可能为肝脏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性降低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临床预后良好;后者发病机制复杂,与病毒复制、胆汁淤积、微循环障碍、内毒素血症等有关,病情可能持续进展,部分患者预后不良[3]。针对残留黄疸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恰当使用退黄药物可加快病情恢复,改善预后。
残留黄疸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舌紫黯或舌面有瘀点、舌边有青纹、舌下青筋暴露,巩膜有瘀点或细血管丝,脸部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脸色黧黑而晦黯,唇黯,皮肤发紫、青筋暴露或肌肤甲错,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提示有瘀血。患者病程迁延,久病多瘀,瘀久化热,瘀热胶结为其主要病机,常合并湿热、寒湿、阳虚、痰饮诸证。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主要成分丹参、冰片具有凉血活血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脂作用[4]。熊去氧胆酸片具有利胆、护肝、抗氧化、抗凋亡作用[5]。
本观察中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可显著降低TBil水平,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相当(P>0.05);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与用药时间相关,治疗时间延长,随着肝脏功能的恢复,残留黄疸逐渐消退。
参考文献:
[1] 成军.肝脏病和感染病诊疗指南2009[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3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4.10.
[3] 韩硬海,李树桐.临床肝脏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33.
[4] 宁田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美国Ⅱ期临床实验报告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9):780.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5-516.
(收稿日期:2012-04-25,编辑:蔡德英)
中图分类号:R25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9-0081-02
临床上,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稳定,但仍残留黄疸,总胆红素(TBil)停留在100~150 ?mol/L左右,且病程超过3个月,称为残留黄疸。由于此类患者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重,发生肝硬化的概率明显增高,因此,迅速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残留黄疸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及定南县中医院肝病科符合条件的残留黄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37.2±8.9)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3±4.6)月。对照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28~67岁,平均(38.1±7.8)岁;病程3~13个月,平均(7.2±4.8)月。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肝脏病和感染病诊断指南2009》[1]中相关标准。诊断要点:有慢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病史;TBil升高,白蛋白、胆碱酯酶基本正常或轻度降低,转氨酶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发病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无明显活动及并发症。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黄疸”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尿黄、眼黄、皮肤黄或暗,疲倦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舌质黯红,舌下静脉增粗、曲张等。
1.3 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上诊断标准,且知情同意者。排除无慢性肝炎病史,明确为体质性黄疸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情不稳定,有腹水、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等并发症者。
1.4 退出标准
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肝衰竭者终止观察,住院综合治疗;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患者不同意原治疗方案者,可退出观察。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治疗 2组患者均充分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心态平和,禁烟酒,予常规护肝治疗。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抗病毒适应征者予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严格戒酒并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病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1.5.2 分组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公司,规格:27 mg/粒,批号101221)10粒含服, 3次/d;熊去氧胆酸片(上海信谊公司,规格:50 mg/片,批号090504)4片口服,3次/d。治疗期间不予其他退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思美泰,Hospira S.P.A公司,规格:500 mg/片,批号778508E01)1片口服,3次/d。治疗期间不予其他退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1.6.1 疗效性指标 治疗开始及治疗1、2、3个月分别检测2组患者TBil情况。检测仪器采用东芝SI501-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
1.6.2 安全性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有无头晕、恶心、胃肠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黄疸”的疗效标准拟定。痊愈:黄疸消除;有效:黄疸明显缓解,TBil下降一半以上(含一半);无效:黄疸无缓解或加深,TBil下降不到一半或升高。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0例观察病例完成治疗96例,治疗组48例(1例病情加重住院,1例出现胃肠不适退出),对照组48例(1例病情加重住院,1例认为药费高而退出)。退出患者不纳入统计结果。
2.2 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检测结果
2组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退黄作用,治疗后TBil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治疗组1例因出现恶心、胃肠不适退出治疗。
3 讨论
临床上,残留黄疸大致包括2种类型:①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②肝炎或肝硬化伴发高胆红素血症。前者是肝炎后遗症之一,发病机制可能为肝脏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性降低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临床预后良好;后者发病机制复杂,与病毒复制、胆汁淤积、微循环障碍、内毒素血症等有关,病情可能持续进展,部分患者预后不良[3]。针对残留黄疸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恰当使用退黄药物可加快病情恢复,改善预后。
残留黄疸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舌紫黯或舌面有瘀点、舌边有青纹、舌下青筋暴露,巩膜有瘀点或细血管丝,脸部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脸色黧黑而晦黯,唇黯,皮肤发紫、青筋暴露或肌肤甲错,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提示有瘀血。患者病程迁延,久病多瘀,瘀久化热,瘀热胶结为其主要病机,常合并湿热、寒湿、阳虚、痰饮诸证。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主要成分丹参、冰片具有凉血活血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脂作用[4]。熊去氧胆酸片具有利胆、护肝、抗氧化、抗凋亡作用[5]。
本观察中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可显著降低TBil水平,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相当(P>0.05);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与用药时间相关,治疗时间延长,随着肝脏功能的恢复,残留黄疸逐渐消退。
参考文献:
[1] 成军.肝脏病和感染病诊疗指南2009[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3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4.10.
[3] 韩硬海,李树桐.临床肝脏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33.
[4] 宁田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美国Ⅱ期临床实验报告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9):780.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5-516.
(收稿日期:2012-04-25,编辑:蔡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