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问题学生攻击他人在于不能理解和体会被攻击者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情绪和感受,即缺乏同理心。可以通过情绪训练来提高他们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培养的方法很多,有听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
刚分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班会课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穿一件红色的T恤,显得非常阳光。
新分的班级,当然需要班干部,由于同学们彼此还不熟悉,于是我从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指定了几个班干部。对于他,我也特地给他指定了一个班级职务——纪律委员。我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笑了。我有点莫名其妙,但是他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他能做好。
下课之后我私下询问其他同学,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戴军。高一的时候打群架,而且还不止一次。后来到了办公室,我又向其他的老师询问了他的情况,也得出了相同的看法。这个时候我有点犹豫,这样的同学让他做纪律委员合适吗?我反复地问自己。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还是用他。
早读课的时候,我找他谈了话,只字不提他打架的事情,只夸他很聪明,并且告诉他我相信他能把班级管理好。又顺便和他说了一会儿和学习无关的事,问问他爸爸妈妈的情况,还夸他长得帅气,英俊。我发现,夸他的时候,他满脸的幸福和自豪。
刚开始的一个月,他果然管理得很好,并且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无论上课还是开班会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他的成绩也突飞猛进。为此他妈妈还专门打电话感谢我,说这孩子真的变了,学习用功了。我窃喜,这孩子还真争气,我没有白费心思。
突然有一天,学校保卫科打电话说这孩子又打架了,赶紧通知他家长。我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赶紧给他妈妈打电话,让她去领人。
第二天,他妈妈带着他来找我,说:“老师给你添麻烦了。”说话的时候眼圈都红了,最终她没有忍住,还是掉下了眼泪。我发现这时候戴军眼里的光芒没了,剩下的只是沮丧和伤心,并且用手很小心地拥了一下他妈妈说:“妈妈,别哭了,以后我不会这样了。”我一看机会来了,就让他妈妈回去了。
我用温和的语气问他:“你为什么打架?”他说:“给朋友帮忙。”我说:“朋友救你出来的吗?朋友因你的事哭了吗?”他说:“没有。”我给他讲了交朋友的事情,给他讲什么样的朋友是酒肉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如何避免这样的麻烦。“如果再有朋友叫你去打架,就应该找不能去的理由,如果犹豫不决就想想母亲的眼泪。再不行,你就告诉他,班主任在你身边,走不开。”我告诉他,一个男孩子,如果让母亲为自己流眼泪,是最没本事最丢人的事情。两个小时的谈话,让他茅塞顿开。他说:“老师,从来没有人这样和我谈话,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给您添麻烦了。”听了这话,我笑:“不是给我添麻烦,是对你的人生没有帮助。你那么聪明,那么帅气,应该有个更好的未来。以后有什么想不通的,再来找我。我还是很喜欢你的。”
他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离开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打过架,而且还坚持天天跑步。有一次我开班会发牢骚,说现在的男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了,真正的男子汉已经不多了。戴军满脸带笑地说:“老师,我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笑了笑说:“还真是的,你是真正的男子汉,知错能改,天天跑步,而且学习成绩飞速提高,希望同学们都向戴军学习。”大家又笑了,这一次是真正的赞美和欣赏,没有丝毫讥讽的味道。
现在戴军同学已经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从班级的后进生变成了第二名,无论纪律卫生还是文明礼仪都堪称班级的表率。
(山东枣庄十六中学许文芹)
点评
同理心如何能够得到加强?
1.教师的以身作则。如果教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同理心,孩子的同理心会得到进一步的鼓励。教师不要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客观地去解决问题。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别人,是因为他感到自卑,以此来获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爱顶撞人,是因为他觉得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个“软蛋”。同理心可能无法教会,但它可以被感染、被培育。事实上,婴儿自出生起,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便会感到难过,这就是人类同理心表现的最早征兆。如果加以很好的引导和培养,将使其对他人的情感感知变得敏锐。反之,将逐渐使其变得冷漠,也失去了培养同理心的最佳时机。
2.注意教育方式。研究发现,同理心的差异与父母和教师的管教方式有关。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强调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比如:因为你调皮,害得别人这么难过),孩子的同理心会较敏锐;而只责怪他个人的行为(比如,你怎么这么调皮),孩子的同理心就会比较迟钝。
3.角色转换训练。教师应该多引导孩子转换角色,让孩子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将作何感想,将作怎样的反应?”“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平时也可以实际做一些角色互换,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
4.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转化为行动。比如,家长当然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付出不等于孩子能接受,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个时候,家长的直接沟通可能效果不好,但是教师却能在沟通中有能量的交流,发挥一个积极互动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改变问题行为的举动。
刚分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班会课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穿一件红色的T恤,显得非常阳光。
新分的班级,当然需要班干部,由于同学们彼此还不熟悉,于是我从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指定了几个班干部。对于他,我也特地给他指定了一个班级职务——纪律委员。我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笑了。我有点莫名其妙,但是他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他能做好。
下课之后我私下询问其他同学,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戴军。高一的时候打群架,而且还不止一次。后来到了办公室,我又向其他的老师询问了他的情况,也得出了相同的看法。这个时候我有点犹豫,这样的同学让他做纪律委员合适吗?我反复地问自己。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还是用他。
早读课的时候,我找他谈了话,只字不提他打架的事情,只夸他很聪明,并且告诉他我相信他能把班级管理好。又顺便和他说了一会儿和学习无关的事,问问他爸爸妈妈的情况,还夸他长得帅气,英俊。我发现,夸他的时候,他满脸的幸福和自豪。
刚开始的一个月,他果然管理得很好,并且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无论上课还是开班会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他的成绩也突飞猛进。为此他妈妈还专门打电话感谢我,说这孩子真的变了,学习用功了。我窃喜,这孩子还真争气,我没有白费心思。
突然有一天,学校保卫科打电话说这孩子又打架了,赶紧通知他家长。我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赶紧给他妈妈打电话,让她去领人。
第二天,他妈妈带着他来找我,说:“老师给你添麻烦了。”说话的时候眼圈都红了,最终她没有忍住,还是掉下了眼泪。我发现这时候戴军眼里的光芒没了,剩下的只是沮丧和伤心,并且用手很小心地拥了一下他妈妈说:“妈妈,别哭了,以后我不会这样了。”我一看机会来了,就让他妈妈回去了。
我用温和的语气问他:“你为什么打架?”他说:“给朋友帮忙。”我说:“朋友救你出来的吗?朋友因你的事哭了吗?”他说:“没有。”我给他讲了交朋友的事情,给他讲什么样的朋友是酒肉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如何避免这样的麻烦。“如果再有朋友叫你去打架,就应该找不能去的理由,如果犹豫不决就想想母亲的眼泪。再不行,你就告诉他,班主任在你身边,走不开。”我告诉他,一个男孩子,如果让母亲为自己流眼泪,是最没本事最丢人的事情。两个小时的谈话,让他茅塞顿开。他说:“老师,从来没有人这样和我谈话,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给您添麻烦了。”听了这话,我笑:“不是给我添麻烦,是对你的人生没有帮助。你那么聪明,那么帅气,应该有个更好的未来。以后有什么想不通的,再来找我。我还是很喜欢你的。”
他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离开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打过架,而且还坚持天天跑步。有一次我开班会发牢骚,说现在的男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了,真正的男子汉已经不多了。戴军满脸带笑地说:“老师,我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笑了笑说:“还真是的,你是真正的男子汉,知错能改,天天跑步,而且学习成绩飞速提高,希望同学们都向戴军学习。”大家又笑了,这一次是真正的赞美和欣赏,没有丝毫讥讽的味道。
现在戴军同学已经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从班级的后进生变成了第二名,无论纪律卫生还是文明礼仪都堪称班级的表率。
(山东枣庄十六中学许文芹)
点评
同理心如何能够得到加强?
1.教师的以身作则。如果教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同理心,孩子的同理心会得到进一步的鼓励。教师不要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客观地去解决问题。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别人,是因为他感到自卑,以此来获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爱顶撞人,是因为他觉得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个“软蛋”。同理心可能无法教会,但它可以被感染、被培育。事实上,婴儿自出生起,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便会感到难过,这就是人类同理心表现的最早征兆。如果加以很好的引导和培养,将使其对他人的情感感知变得敏锐。反之,将逐渐使其变得冷漠,也失去了培养同理心的最佳时机。
2.注意教育方式。研究发现,同理心的差异与父母和教师的管教方式有关。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强调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比如:因为你调皮,害得别人这么难过),孩子的同理心会较敏锐;而只责怪他个人的行为(比如,你怎么这么调皮),孩子的同理心就会比较迟钝。
3.角色转换训练。教师应该多引导孩子转换角色,让孩子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将作何感想,将作怎样的反应?”“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平时也可以实际做一些角色互换,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
4.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转化为行动。比如,家长当然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付出不等于孩子能接受,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个时候,家长的直接沟通可能效果不好,但是教师却能在沟通中有能量的交流,发挥一个积极互动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改变问题行为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