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Google Scholar对 2002~2005年国内法律类“核心书目”进行测定,然后以该基于引文分析的“核心书目”为测定工具,对4大高校图书馆法律类馆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查找原因,旨在为提高高校图书馆法律类馆藏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核心文献 馆藏评价 馆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3-0136-005
The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Core Titles” Case Study Evaluation
—— For Example a Legal Category
Wang Tiemei (Library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
Abstract:In this paper, Google Scholar for 2002-2005, the domestic legal category of "core titles" wa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cit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e titles" as the measurement tool, four major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s of legal class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s to provide objective legal basis for class.
Key words:core documents; collection evaluation; collection quality control
CLC number:G25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136-005
1引言
对藏书质量进行评价是控制馆藏质量的前提。国内图书馆从20世纪80年代关注藏书质量评价的研究,评价方法众多,如直接观测法、用户评议法、统计分析法、书目核对法、引文分析法、藏书结构分析法等。书目核对法即将被评价的馆藏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的馆藏目录逐一进行核对,以评价馆藏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馆藏质量。书目核对法的不足之处是缺乏较有权威的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只能测定馆藏是否完备,如要测定馆藏的质量,就应该采用核心书目。
核心书目是收录核心文献的图书目录。我们将核心文献定义为: 某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或推动作用的学术性著作。Google Scholar的出现为通过引文分析确定学术性图书的“核心书目”提供了可能。
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法律类学术性图书近年来的出版情况,首先利用Google Scholar对某一阶段法律类学术文献进行引文统计;其次基于引文统计的结果,按被引频率的大小进行排序,从而测定出法律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核心书目” ,最后将“核心书目”与我国4所高校图书馆法律类馆藏图逐一进行比对,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价4所高校法律类图书的馆藏质量,以期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查找原因,为今后图书馆提高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 “核心书目”的测定
2.1 数据来源
《全国总书目》是国内唯一的年鉴性编年总目,《全国新书目》的新书覆盖率为50%左右,《全国总书目》为60%左右,人天书店达到80%以上。本文以2002~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的法律类书目为统计源,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准确,还参照了2002~2005年《人天书目》中的法律类图书书目,考虑到要给被引者3~6年的引用时间,本文选择以2002~2005年国内法律类文献为数据来源。
2.2 测定过程
(1)学术性图书的认定标准
2002~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法律类图书共计16199种,2002年为3467种,2003年为4370种,2004年为4191种,2005年为4171种。一般来说,学术文献是指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内,用来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描述分析总结的具有一定创造的知识载体。依照这个原理对16199种法律类图书进行筛选,选出7916种具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其中的以下图书不作为调查样本,具体如下:(1)各种法律学基本法律法规、法规文献选编、法规政策选编;(2) 各种类型法律学教材及应试类;(3)各种类型基本法律条例、法律条例释义;(4)各种类型的法律学工具书和普及性读物;(5) 各类案例。
(2)法律类“核心书目”
本文首先统计2002年~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的法律类图书,根据以上学术性图书的认定标准进行筛选,从中选出这4年中出版的所有法律类学术性图书,然后利用Google Scholar对每种学术图书进行引文统计,最后按照引用频率的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05年经济类图书被引次数>100、100>被引次数>10等各被引次数文献总量占调查文献量总量的比例情况。
一般来说, 学术文献发表后的2 ~ 5 年内, 是被引用的高峰期。被引频次越多, 说明学术文献的认知度越高, 也可以说明学术文献的质量比较高,对本学科领域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通过Google Scholar查证文献被引频次,可以对文献的学术价值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的测定。通过图1可以看出5>被引次数>1的法律类文献占被引文献总量的53.44%,占调查文献总量的29.12%,占这4年来法律类文献出版总量的14.38%,所以选取被引次数>1作为确定法律类文献“核心书目”的标准,即考虑到核心书目中的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考虑到核心书目本身需要具有一定数量,因此,本文以被引频次在1次以上的法律文献作为法律学领域的“核心书目”(结果见表2)。
3 4所高校图书馆法律类馆藏质量的评价
馆藏评价是指对文献采集和入藏情况、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以及馆藏物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测定,并做出评价的过程。馆藏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馆藏是否符合本馆的目的和任务,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和不足之处等等。馆藏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对藏书质量的评价。在同等条件下,藏书质量越高,用户需要的满足能力及程度就越高。馆藏质量评价一般可以从馆藏文献的内容质量和结构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测定,以下是对华东师大、南京师大、上海师大和上海大学4所高校图书馆2002~2005年出版的法律类文献收藏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3.1 馆藏调查
统计过程:为了便于统计,首先将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和上海大学这3所高校图书馆馆藏中的2002~2005年法律类书目按年分别导入到Excel表格中,对表格按文献类型进行排序,去除文献类型为非中文图书的其它类型文献。上海师大图书馆采用的是江苏汇文管理系统,在汇文系统的编目子系统中,通过检索入口分别同时输入出版年和索书号,如,在出版年框中输入“2002”,在索书号框中输入“D9”, 然后以txt文件的形式导出检索结果,最后将txt文件导入到Excel表格中,对表格按文献类型进行排序,去除文献类型为非中文图书的其它类型文献。
统计结果:通过统计可知2002~2005年华东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共6132种,南京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共7998种,上海大学馆藏法律类文献共6198种,上海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共8798种(见表3)。
3.2 书目核对
利用本文所认定的2002~2005年法律类“核心书目”分别与以上4所高校图书馆馆藏法律类文献进行一一核对,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本人将查重后“核心书目”中在各高校馆藏法律类书目里未体现的书目再到各高校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去逐一查对。
核对内容:ISBN(国际标准书号)或书名
核对过程:将核心书目批导入各图书馆馆藏法律类文献Excel表格中,对ISBN及书名等进行排序,利用ISBN进行查重,最后输出查对表格,并按ISBN对表格进行排序统计。
核对结果:在上海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2355种(ISBN匹配),占核心书目总量的53%;华东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2440种,占核心书目总量的56%;南京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种3145,占核心书目总量的72%; 上海大学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2067种,占核心书目总量的47%。
3.3 质量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核对,统计出4所高校法律类馆藏与核心书目对比的具体结果(见图2)。
由表4可以看到: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和上海大学馆藏法律类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逐年减少,非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却逐年增加;南京师大馆藏法律类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逐年增加,非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却逐年减少(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到:2002~2005年,上海师大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27%,华东师大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40%,上海大学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33%,南京大学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39%,从而说明这4所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水平相对较低;这4年间,这4所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总量逐年增加,而核心文献占馆藏文献总量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一般来说, 学术文献被引用的高峰期是发表后的2 ~ 5 年内, 说明文献的被引频率和出版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个比例的逐年下降并不能说明各馆法律类文献馆藏质量呈下降趋势。
3.4 结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4所高校图书馆2002~2005年出版的法律类文献收藏情况的统计调查,本文试着对4所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意见,旨在为提高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文献采访缺乏思路。“采”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各种文献信息,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将所需文献购买入馆的整个过程。“访”就是广泛而系统地调研。这两部分都隐含着一个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文献。从以上结果来看这几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采访人员缺乏采选文献的系统性思路。具体如下:
①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内普遍不受重视,馆内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图书情报人员素质低下,人力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当前,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任何一个采访人员都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这样,在选购图书时,就难以在众多的学科内确定读者的需求。
②采访中存在很大主观性。随着许多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专业结构高速优化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深入开展,大量新专业、新课题应运而生,读者要求图书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提供的文献要“新、广、准”,但是,坐在办公室里圈圈征订书目,缺乏与教师、学生特别是各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广泛交流的封闭式采访方式,不仅使采访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而且缺乏对各种出版信息的敏锐反应,听不到来自读者的反馈意见,不了解他们的需求,采访质量自然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采访人员应掌握不同类型的法律类图书出版社的出书特点,根据本馆实际,选择几家核心出版社, 并兼顾其它出版社的精品采集图书;如法律出版社在2002~2005这4年中共出版法律类图书1336种,被引次数高达11736次,这足以证明该出版社的图书在品种和质量上具有的优势,是法律类图书的核心出版社。注重图书的使用性和适用性, 高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坚持“藏以为用,以用为主”的图书采购原则。
(2)书目数据采集不充分。书目订购和现货订购相结合是高校图书馆最常用的两种图书购入方式,其中书目订购是大多数图书馆采集图书的主要方式。因此,报道性书目信息是否全面、详细、可靠是影响日常发订能否全面,减少缺漏的主要因素。本文试着对4所高校图书馆2002~2005年中文图书的定购渠道进行调查,情况分别如下:2003年以前上海师大馆主要通过新华书目报进行新书圈选,2003年以后,随着人天书店等中文图书供应商的崛起,采购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呈出以人天书目为主、新华书目报为辅的局面,并且一直持续到2005年。华东师大图书馆是自采与现购相结合的模式,2004年以前主要通过申联、翔华进行新书采选,通过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进行新书圈选,2004年以后,以浙江新华书店为主要定购渠道。南京师大图书馆的主要订购渠道是江苏华茂、江苏唐人书店和北京人天。上海大学图书馆的订购渠道与上海师大馆相仿,2003年以前是通过申联、翔华进行新书采选,通过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进行新书圈选,2003年底与人天少量合作,2004年以后与教图合作。
图书征订书目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新华书目报》一直承担着这一职责,成为我国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主要征订目录,1990年代末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书商推出自己的征订书目并不断完善,图书馆图书征订书目也由于书商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其书目质量上的优势,由书商征订书目逐渐的取代了以《新华书目报》为首的传统征订书目。以北京人天为例,于1999年推出了《人天书目报》,从2003年发布书目信息达到88000余条,2004年发布书目信息91000余条,到2007年,其发布的书目信息已经达到了10万余条。与《新华书目报》2003年发布书目信息31000余条,至今不足6万余条相比,数量优势十分明显。《新华书目报》所涉及的出版社以京版为主,地方版仅占其中的3%,而《人天书目报》囊括了京版与地方版中的绝大多数,目前已与全国31个省市的57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文化公司建立了购销关系,基本实现了出版社的全覆盖;而且《人天书目报》比《新华书目报》分类更加细化,大大满足了图书馆各类图书的采访需求,广泛的采购渠道为书目品种的全面性提供了保证,对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来说是极其有利的。鉴于以上所述,本文认为书目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地方版文献报道的全面性是影响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采购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各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出现因法律类文献书目不全而出现部分高质量学术类文献漏采的现象,从而影响各高校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整体质量。
4 结语
本文以实证角度对4所高校图书馆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可以看到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文献采访缺乏思路,二是书目数据采集不充分。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购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购书方式,对文献资料进行有针对性和有计划的购置和收藏,形成与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文献保障体系。作为需求量最大的中文图书,必备收藏的欠缺势必使得读者需求得不到广泛而有效的满足,造成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和文献保障能力的下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文图书缺藏成为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教师开出的教学参考书单也有相当一部分缺藏。如何补缺补漏一直成为采访人员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采访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是提高图书采购工作水平,保证馆藏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晓锋.图书采购中的“出版社—图书馆”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
[2]邱燕燕.网络环境与馆藏评价[J].图书馆学刊,2000,(2):18-20.
[3]汪勇,林慧勤.试析中文图书采购的新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4,(3):83-84.
[4]张静,强自力.现货采购与书目预订有机结合的中文图书采访模式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34-36.
[5]林雅萍.“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111-115.
作者简介:王铁梅(1969-),女,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关键词:核心文献 馆藏评价 馆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3-0136-005
The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Core Titles” Case Study Evaluation
—— For Example a Legal Category
Wang Tiemei (Library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
Abstract:In this paper, Google Scholar for 2002-2005, the domestic legal category of "core titles" wa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cit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e titles" as the measurement tool, four major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s of legal class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s to provide objective legal basis for class.
Key words:core documents; collection evaluation; collection quality control
CLC number:G25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136-005
1引言
对藏书质量进行评价是控制馆藏质量的前提。国内图书馆从20世纪80年代关注藏书质量评价的研究,评价方法众多,如直接观测法、用户评议法、统计分析法、书目核对法、引文分析法、藏书结构分析法等。书目核对法即将被评价的馆藏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的馆藏目录逐一进行核对,以评价馆藏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馆藏质量。书目核对法的不足之处是缺乏较有权威的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只能测定馆藏是否完备,如要测定馆藏的质量,就应该采用核心书目。
核心书目是收录核心文献的图书目录。我们将核心文献定义为: 某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或推动作用的学术性著作。Google Scholar的出现为通过引文分析确定学术性图书的“核心书目”提供了可能。
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法律类学术性图书近年来的出版情况,首先利用Google Scholar对某一阶段法律类学术文献进行引文统计;其次基于引文统计的结果,按被引频率的大小进行排序,从而测定出法律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核心书目” ,最后将“核心书目”与我国4所高校图书馆法律类馆藏图逐一进行比对,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价4所高校法律类图书的馆藏质量,以期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查找原因,为今后图书馆提高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 “核心书目”的测定
2.1 数据来源
《全国总书目》是国内唯一的年鉴性编年总目,《全国新书目》的新书覆盖率为50%左右,《全国总书目》为60%左右,人天书店达到80%以上。本文以2002~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的法律类书目为统计源,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准确,还参照了2002~2005年《人天书目》中的法律类图书书目,考虑到要给被引者3~6年的引用时间,本文选择以2002~2005年国内法律类文献为数据来源。
2.2 测定过程
(1)学术性图书的认定标准
2002~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法律类图书共计16199种,2002年为3467种,2003年为4370种,2004年为4191种,2005年为4171种。一般来说,学术文献是指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内,用来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描述分析总结的具有一定创造的知识载体。依照这个原理对16199种法律类图书进行筛选,选出7916种具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其中的以下图书不作为调查样本,具体如下:(1)各种法律学基本法律法规、法规文献选编、法规政策选编;(2) 各种类型法律学教材及应试类;(3)各种类型基本法律条例、法律条例释义;(4)各种类型的法律学工具书和普及性读物;(5) 各类案例。
(2)法律类“核心书目”
本文首先统计2002年~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的法律类图书,根据以上学术性图书的认定标准进行筛选,从中选出这4年中出版的所有法律类学术性图书,然后利用Google Scholar对每种学术图书进行引文统计,最后按照引用频率的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05年经济类图书被引次数>100、100>被引次数>10等各被引次数文献总量占调查文献量总量的比例情况。
一般来说, 学术文献发表后的2 ~ 5 年内, 是被引用的高峰期。被引频次越多, 说明学术文献的认知度越高, 也可以说明学术文献的质量比较高,对本学科领域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通过Google Scholar查证文献被引频次,可以对文献的学术价值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的测定。通过图1可以看出5>被引次数>1的法律类文献占被引文献总量的53.44%,占调查文献总量的29.12%,占这4年来法律类文献出版总量的14.38%,所以选取被引次数>1作为确定法律类文献“核心书目”的标准,即考虑到核心书目中的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考虑到核心书目本身需要具有一定数量,因此,本文以被引频次在1次以上的法律文献作为法律学领域的“核心书目”(结果见表2)。
3 4所高校图书馆法律类馆藏质量的评价
馆藏评价是指对文献采集和入藏情况、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以及馆藏物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测定,并做出评价的过程。馆藏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馆藏是否符合本馆的目的和任务,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和不足之处等等。馆藏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对藏书质量的评价。在同等条件下,藏书质量越高,用户需要的满足能力及程度就越高。馆藏质量评价一般可以从馆藏文献的内容质量和结构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测定,以下是对华东师大、南京师大、上海师大和上海大学4所高校图书馆2002~2005年出版的法律类文献收藏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3.1 馆藏调查
统计过程:为了便于统计,首先将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和上海大学这3所高校图书馆馆藏中的2002~2005年法律类书目按年分别导入到Excel表格中,对表格按文献类型进行排序,去除文献类型为非中文图书的其它类型文献。上海师大图书馆采用的是江苏汇文管理系统,在汇文系统的编目子系统中,通过检索入口分别同时输入出版年和索书号,如,在出版年框中输入“2002”,在索书号框中输入“D9”, 然后以txt文件的形式导出检索结果,最后将txt文件导入到Excel表格中,对表格按文献类型进行排序,去除文献类型为非中文图书的其它类型文献。
统计结果:通过统计可知2002~2005年华东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共6132种,南京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共7998种,上海大学馆藏法律类文献共6198种,上海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共8798种(见表3)。
3.2 书目核对
利用本文所认定的2002~2005年法律类“核心书目”分别与以上4所高校图书馆馆藏法律类文献进行一一核对,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本人将查重后“核心书目”中在各高校馆藏法律类书目里未体现的书目再到各高校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去逐一查对。
核对内容:ISBN(国际标准书号)或书名
核对过程:将核心书目批导入各图书馆馆藏法律类文献Excel表格中,对ISBN及书名等进行排序,利用ISBN进行查重,最后输出查对表格,并按ISBN对表格进行排序统计。
核对结果:在上海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2355种(ISBN匹配),占核心书目总量的53%;华东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2440种,占核心书目总量的56%;南京师大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种3145,占核心书目总量的72%; 上海大学馆藏法律类文献查对到的有2067种,占核心书目总量的47%。
3.3 质量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核对,统计出4所高校法律类馆藏与核心书目对比的具体结果(见图2)。
由表4可以看到: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和上海大学馆藏法律类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逐年减少,非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却逐年增加;南京师大馆藏法律类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逐年增加,非核心文献占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比例却逐年减少(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到:2002~2005年,上海师大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27%,华东师大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40%,上海大学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33%,南京大学法律类核心文献总量占馆藏法律类文献总量的39%,从而说明这4所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水平相对较低;这4年间,这4所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总量逐年增加,而核心文献占馆藏文献总量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一般来说, 学术文献被引用的高峰期是发表后的2 ~ 5 年内, 说明文献的被引频率和出版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个比例的逐年下降并不能说明各馆法律类文献馆藏质量呈下降趋势。
3.4 结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4所高校图书馆2002~2005年出版的法律类文献收藏情况的统计调查,本文试着对4所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意见,旨在为提高高校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文献采访缺乏思路。“采”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各种文献信息,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将所需文献购买入馆的整个过程。“访”就是广泛而系统地调研。这两部分都隐含着一个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文献。从以上结果来看这几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采访人员缺乏采选文献的系统性思路。具体如下:
①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内普遍不受重视,馆内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图书情报人员素质低下,人力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当前,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任何一个采访人员都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这样,在选购图书时,就难以在众多的学科内确定读者的需求。
②采访中存在很大主观性。随着许多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专业结构高速优化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深入开展,大量新专业、新课题应运而生,读者要求图书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提供的文献要“新、广、准”,但是,坐在办公室里圈圈征订书目,缺乏与教师、学生特别是各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广泛交流的封闭式采访方式,不仅使采访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而且缺乏对各种出版信息的敏锐反应,听不到来自读者的反馈意见,不了解他们的需求,采访质量自然得不到相应的保障。采访人员应掌握不同类型的法律类图书出版社的出书特点,根据本馆实际,选择几家核心出版社, 并兼顾其它出版社的精品采集图书;如法律出版社在2002~2005这4年中共出版法律类图书1336种,被引次数高达11736次,这足以证明该出版社的图书在品种和质量上具有的优势,是法律类图书的核心出版社。注重图书的使用性和适用性, 高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坚持“藏以为用,以用为主”的图书采购原则。
(2)书目数据采集不充分。书目订购和现货订购相结合是高校图书馆最常用的两种图书购入方式,其中书目订购是大多数图书馆采集图书的主要方式。因此,报道性书目信息是否全面、详细、可靠是影响日常发订能否全面,减少缺漏的主要因素。本文试着对4所高校图书馆2002~2005年中文图书的定购渠道进行调查,情况分别如下:2003年以前上海师大馆主要通过新华书目报进行新书圈选,2003年以后,随着人天书店等中文图书供应商的崛起,采购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呈出以人天书目为主、新华书目报为辅的局面,并且一直持续到2005年。华东师大图书馆是自采与现购相结合的模式,2004年以前主要通过申联、翔华进行新书采选,通过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进行新书圈选,2004年以后,以浙江新华书店为主要定购渠道。南京师大图书馆的主要订购渠道是江苏华茂、江苏唐人书店和北京人天。上海大学图书馆的订购渠道与上海师大馆相仿,2003年以前是通过申联、翔华进行新书采选,通过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进行新书圈选,2003年底与人天少量合作,2004年以后与教图合作。
图书征订书目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新华书目报》一直承担着这一职责,成为我国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主要征订目录,1990年代末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书商推出自己的征订书目并不断完善,图书馆图书征订书目也由于书商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其书目质量上的优势,由书商征订书目逐渐的取代了以《新华书目报》为首的传统征订书目。以北京人天为例,于1999年推出了《人天书目报》,从2003年发布书目信息达到88000余条,2004年发布书目信息91000余条,到2007年,其发布的书目信息已经达到了10万余条。与《新华书目报》2003年发布书目信息31000余条,至今不足6万余条相比,数量优势十分明显。《新华书目报》所涉及的出版社以京版为主,地方版仅占其中的3%,而《人天书目报》囊括了京版与地方版中的绝大多数,目前已与全国31个省市的57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文化公司建立了购销关系,基本实现了出版社的全覆盖;而且《人天书目报》比《新华书目报》分类更加细化,大大满足了图书馆各类图书的采访需求,广泛的采购渠道为书目品种的全面性提供了保证,对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来说是极其有利的。鉴于以上所述,本文认为书目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地方版文献报道的全面性是影响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采购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各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出现因法律类文献书目不全而出现部分高质量学术类文献漏采的现象,从而影响各高校馆藏法律类文献的整体质量。
4 结语
本文以实证角度对4所高校图书馆法律类文献的馆藏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可以看到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文献采访缺乏思路,二是书目数据采集不充分。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购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购书方式,对文献资料进行有针对性和有计划的购置和收藏,形成与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文献保障体系。作为需求量最大的中文图书,必备收藏的欠缺势必使得读者需求得不到广泛而有效的满足,造成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和文献保障能力的下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文图书缺藏成为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教师开出的教学参考书单也有相当一部分缺藏。如何补缺补漏一直成为采访人员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采访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是提高图书采购工作水平,保证馆藏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晓锋.图书采购中的“出版社—图书馆”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
[2]邱燕燕.网络环境与馆藏评价[J].图书馆学刊,2000,(2):18-20.
[3]汪勇,林慧勤.试析中文图书采购的新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4,(3):83-84.
[4]张静,强自力.现货采购与书目预订有机结合的中文图书采访模式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34-36.
[5]林雅萍.“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111-115.
作者简介:王铁梅(1969-),女,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