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从计算机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演变而来的。课程的名称从“计算机”变为“信息技术”的称谓,还包括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从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到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再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只是提升信息素养的一部分,这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绝对的关系,它不应当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内容。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课程观,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设备为中心。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新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显得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学特别重要,但是要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跳出来,逐步去克服应试教育的羁绊。
信息技术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多媒体变成了教师教学的帮手、课堂的辅助,这样的教学手段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及其他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精心安排,并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巧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重视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允许学生出错,绝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没有价值而不予理睬。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支持鼓励。
3、采用分层式教学。
由于地域差异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掌握和应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好多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就没有足额或没有开设,几乎起于“零起点”,这样的学生有许多棘手的问题,困扰着很多的信息技术老师。我认为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同时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建议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类,为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对于同一任务,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注意设置的任务要让多数学生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的任务,要让在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4、鼓励学生采用互助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鼓励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信息技术综合技能训练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不加限制,学生可以采用熟练的方法来完成同一项任务。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帮组同班同学排除学习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等工作;鼓励较为优秀的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技能的优势,让他们以“小老师的角色”带动“后进生”,互相协作,达到共同进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互相帮助,不仅能让教师“解放”出来,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对学习本学科大有裨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开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新的空间,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从计算机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演变而来的。课程的名称从“计算机”变为“信息技术”的称谓,还包括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从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到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再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只是提升信息素养的一部分,这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绝对的关系,它不应当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内容。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课程观,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设备为中心。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新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显得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学特别重要,但是要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跳出来,逐步去克服应试教育的羁绊。
信息技术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多媒体变成了教师教学的帮手、课堂的辅助,这样的教学手段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及其他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精心安排,并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巧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重视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允许学生出错,绝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没有价值而不予理睬。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支持鼓励。
3、采用分层式教学。
由于地域差异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掌握和应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好多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就没有足额或没有开设,几乎起于“零起点”,这样的学生有许多棘手的问题,困扰着很多的信息技术老师。我认为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同时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建议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类,为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对于同一任务,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注意设置的任务要让多数学生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的任务,要让在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4、鼓励学生采用互助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鼓励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信息技术综合技能训练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不加限制,学生可以采用熟练的方法来完成同一项任务。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帮组同班同学排除学习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等工作;鼓励较为优秀的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技能的优势,让他们以“小老师的角色”带动“后进生”,互相协作,达到共同进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互相帮助,不仅能让教师“解放”出来,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对学习本学科大有裨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开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新的空间,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