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情境教学也存在着很多曲解,这样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笔者则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出发,对情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具体的实践策略展开分析,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1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正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这一特点,便使得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具体内容。而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中不断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则需要教师从现实情境出发,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正确感知数学概念,最终完成数学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落实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具体场景。情境的创设能够适应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并有助于他们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还有助于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能够看出,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情境教学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提供了相互作用的保障。由于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直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使非智力因素积极转化为智力因素。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运用到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部分教师将情境迁移到课堂中,并未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所创设的情境流于形式,这样便未能使情境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其次,情境创设的选择形式不合理。教学情境的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课件演示,还包括趣味化的生活案例、故事等,这样丰富多彩且富含趣味性的情境成为了学生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课堂中,情境的构建方式较为单一,这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最终造成教学的低效性。
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来自于生活并最终作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并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融入生活因素,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生活层面的思考。此外,在创设生活情境后,也能够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笔者首先收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使得课堂置于生活的场景中,并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问题,即“在数学上如何区分零上20摄氏度与零下20摄氏度?”这便使得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激发了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时,笔者再引入负数的概念,能够加强学生对正负数读写法的正确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表达方法,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运用数学观念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此外,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有意识记,以此更新数学知识体系。
(二)设置启发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强化学生深度思考的推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设置启发式问题,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建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推动探究行为的产生。此外,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便能够建立问题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数学知识水平,建立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笔者首先出示商店的情境图,同时提出问题,即“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这时,便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使他们快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便抓取情境图中的信息,以此提出了很多问题。随后,笔者从中选择了一些,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小数加减法问题。在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法则有了个人思考后,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理过程,并最终总结、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具体算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特点。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有效结合学生的探究欲强、动手操作能力高、对外界事物存在好奇心的特点,积极融入生活化、信息化、问题以及操作等因素来构建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丰富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自主探究的意识。此外,情境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所学内容、外界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言.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4):262—263.
[2]姚夏琳.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81.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1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正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这一特点,便使得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具体内容。而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中不断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则需要教师从现实情境出发,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正确感知数学概念,最终完成数学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落实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具体场景。情境的创设能够适应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并有助于他们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还有助于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能够看出,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情境教学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提供了相互作用的保障。由于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直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使非智力因素积极转化为智力因素。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运用到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部分教师将情境迁移到课堂中,并未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所创设的情境流于形式,这样便未能使情境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其次,情境创设的选择形式不合理。教学情境的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课件演示,还包括趣味化的生活案例、故事等,这样丰富多彩且富含趣味性的情境成为了学生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课堂中,情境的构建方式较为单一,这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最终造成教学的低效性。
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来自于生活并最终作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并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融入生活因素,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生活层面的思考。此外,在创设生活情境后,也能够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笔者首先收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使得课堂置于生活的场景中,并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问题,即“在数学上如何区分零上20摄氏度与零下20摄氏度?”这便使得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激发了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时,笔者再引入负数的概念,能够加强学生对正负数读写法的正确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表达方法,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运用数学观念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此外,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有意识记,以此更新数学知识体系。
(二)设置启发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强化学生深度思考的推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设置启发式问题,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建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推动探究行为的产生。此外,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便能够建立问题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数学知识水平,建立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笔者首先出示商店的情境图,同时提出问题,即“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这时,便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使他们快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便抓取情境图中的信息,以此提出了很多问题。随后,笔者从中选择了一些,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小数加减法问题。在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法则有了个人思考后,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理过程,并最终总结、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具体算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特点。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有效结合学生的探究欲强、动手操作能力高、对外界事物存在好奇心的特点,积极融入生活化、信息化、问题以及操作等因素来构建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丰富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自主探究的意识。此外,情境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所学内容、外界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言.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4):262—263.
[2]姚夏琳.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