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阅读教学,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选择好导的形式,通过问题式、情境式、示范性、梯度性和生成性的引导,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导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34-0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仍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阅读课堂出现放任自流或者教得过多等现象,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才更有效呢?
一、问题式的导,启发学生学
所谓问题式导学,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探究,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如,苏教版第5册的《哪吒闹海》一文,主要通过哪吒闹海经过的描述,赞扬了哪吒机智勇敢、武艺高超、为民除害的思想品质。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描写的吗?
2.文章采取哪种方式把哪吒闹海的经过精彩地表现出来?
3.从哪吒闹海的经过中,可以看出哪吒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概括与提炼;第二个问题指向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第三个问题则指向学生的阅读体悟,着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阅读的目的明确,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真正理解,走进阅读的深处。
二、情境式的导,入情入境学
所谓情景式导学,主要是指教师以介绍作者、推介作品、讲述故事、呈现画面以及再现情境等形式,并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入情入境地展开课堂学习。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6册的《少年王勃》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王勃有哪些认识。大多数学生对王勃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他是一个诗人上。为了使学生对王勃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向学生介绍:“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一座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出示图片)。它始建于唐初,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滕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少年就是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你们想知道这首《滕王阁序》创作的经过吗?接下来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这里,教师主要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阅读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很容易被情境所感染的。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用充满真情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三、示范性的导,引导规范学
所谓示范性导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或者几种学习的思路与方法,以帮助学生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扎实有效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一般包括朗读的指导与示范、阅读方法的指导与示范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与示范等。
如,苏教版第11册《麋鹿》一课,是一篇科普类的知识说明文,主要介绍麋鹿的一些常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对麋鹿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由于已经学过了《恐龙》一课,学生知道了说明文在介绍动物时经常采用的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以《恐龙》一文中恐龙的种类、特点为例子,让学生先说说在《恐龙》一文中自己学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从麋鹿的由来、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等方面展开阅读,掌握麋鹿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引导,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显著。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当教师鼓励他们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时,自然就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经验的积累,更科学地进行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梯度性的导,层次推进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进行梯度性引导,以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苏教版第12册的《烟台的海》一文,主要写了烟台四季不同的景象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激发读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感受烟台的海—品味烟台海的魅力—体验阅读的美感—描写熟悉的景物四大板块,引导学生层层展开阅读。这几个环节前后连贯、层层递进,使整个阅读过程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这样导学,使学生的学习有层次、有梯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以梯度的形式导学,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有层次地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五、生成性的导,灵活多样学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教学总是向着未知的彼岸航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观点的碰撞。此时,如果教师能以生成式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控,那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轻松。
如,苏教版第12册的《最大的麦穗》一文在描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采摘麦穗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你们已经到头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说说对这句话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这句话是说时间已经到了,弟子们没有机会了。”有的学生说:“这句话是说弟子们已经走到地头了,无论收获与否,弟子们都没有机会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追问道:“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没有。”“为什么?是弟子们没有认真寻找,不够努力吗?”“不是。有最大的麦穗,但是他们已经错过了,没有抓住机会。” “是啊,机会就这样常常在人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尖溜走,以至于到最后人们仍是两手空空。那你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给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一些建议吗?”这样的引导直指课堂生成,学生感受深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例中,当学生初步感受到句子含義的时候,教师乘胜追击,有效引导,使学生对如何把握机会、为什么要把握机会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导学是高效阅读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导学的形式,抓住导学的时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让语文课堂达到学有温度、教学梯度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阅读教学;导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34-0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仍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阅读课堂出现放任自流或者教得过多等现象,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才更有效呢?
一、问题式的导,启发学生学
所谓问题式导学,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探究,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如,苏教版第5册的《哪吒闹海》一文,主要通过哪吒闹海经过的描述,赞扬了哪吒机智勇敢、武艺高超、为民除害的思想品质。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描写的吗?
2.文章采取哪种方式把哪吒闹海的经过精彩地表现出来?
3.从哪吒闹海的经过中,可以看出哪吒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概括与提炼;第二个问题指向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第三个问题则指向学生的阅读体悟,着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阅读的目的明确,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真正理解,走进阅读的深处。
二、情境式的导,入情入境学
所谓情景式导学,主要是指教师以介绍作者、推介作品、讲述故事、呈现画面以及再现情境等形式,并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入情入境地展开课堂学习。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6册的《少年王勃》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王勃有哪些认识。大多数学生对王勃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他是一个诗人上。为了使学生对王勃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向学生介绍:“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一座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出示图片)。它始建于唐初,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滕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少年就是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你们想知道这首《滕王阁序》创作的经过吗?接下来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这里,教师主要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阅读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很容易被情境所感染的。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用充满真情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三、示范性的导,引导规范学
所谓示范性导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或者几种学习的思路与方法,以帮助学生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扎实有效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一般包括朗读的指导与示范、阅读方法的指导与示范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与示范等。
如,苏教版第11册《麋鹿》一课,是一篇科普类的知识说明文,主要介绍麋鹿的一些常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对麋鹿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由于已经学过了《恐龙》一课,学生知道了说明文在介绍动物时经常采用的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以《恐龙》一文中恐龙的种类、特点为例子,让学生先说说在《恐龙》一文中自己学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从麋鹿的由来、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等方面展开阅读,掌握麋鹿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引导,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显著。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当教师鼓励他们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时,自然就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经验的积累,更科学地进行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梯度性的导,层次推进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进行梯度性引导,以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苏教版第12册的《烟台的海》一文,主要写了烟台四季不同的景象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激发读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感受烟台的海—品味烟台海的魅力—体验阅读的美感—描写熟悉的景物四大板块,引导学生层层展开阅读。这几个环节前后连贯、层层递进,使整个阅读过程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这样导学,使学生的学习有层次、有梯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以梯度的形式导学,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有层次地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五、生成性的导,灵活多样学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教学总是向着未知的彼岸航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观点的碰撞。此时,如果教师能以生成式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控,那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轻松。
如,苏教版第12册的《最大的麦穗》一文在描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采摘麦穗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你们已经到头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说说对这句话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这句话是说时间已经到了,弟子们没有机会了。”有的学生说:“这句话是说弟子们已经走到地头了,无论收获与否,弟子们都没有机会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追问道:“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没有。”“为什么?是弟子们没有认真寻找,不够努力吗?”“不是。有最大的麦穗,但是他们已经错过了,没有抓住机会。” “是啊,机会就这样常常在人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尖溜走,以至于到最后人们仍是两手空空。那你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给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一些建议吗?”这样的引导直指课堂生成,学生感受深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例中,当学生初步感受到句子含義的时候,教师乘胜追击,有效引导,使学生对如何把握机会、为什么要把握机会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导学是高效阅读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导学的形式,抓住导学的时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让语文课堂达到学有温度、教学梯度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