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工科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兴旺的重要战略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而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优化课程体系、产学研联合深入开展实践教学、严格学位论文监督管理和充分利用科研平台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  创新型人才  对策措施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XJK011BGD00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14-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民族地区虽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受历史、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生产力低较发达地区低。因此,更突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更加显示民族地区高校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但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所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弱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工科研究生培养实际谈几点体会,以供相关学科参考借鉴。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提高地方高校办学质量互赢的必然性
  1.地方高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地方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的科技与人才支持,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2.工科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校地双赢的必须途径
  坚持立足地方办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共同的认识。相比“985”“211”高校,民族地区高校的科研条件,师资队伍和科研经费薄弱,但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明显,利于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地方的创新性人才。如:民族地区大多资源极为丰富,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来说,特色资源是构成特色课程的基础,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素材。依托地方资源兴办特色产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更需要创新性人才的加盟。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很难引进发达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前来发展。因此,民族地区高校通过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培养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二、民族地区工科创新性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1.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地方产业发展
  企业和市场是检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办学成效的主战场。民族地区高校只有适应当地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加强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专业和学科建设,才能使人才培养专业对口,对地方有用,为地方经济提供精准的智力与人力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地方高校发展水平,引导着地方高校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民族地区是资源富有地带,也是人才匮乏区域,在传统工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差,所以高校办学不能很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科研成果的存量和增量少,也未能在当地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2.报考学生人数少,生源质量堪忧
  民族地区高校虽已获得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资格,但因办学条件和水平低于部省属重点高校,对本科生报考无吸引力。为完成硕士研究生招生任务,不得已降低招生门槛,生源质量不高导致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外语水平等欠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佳又影响到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长此以往,陷入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因工科硕士入学考试数学为必考科目,而且单独划线,这给想读硕士研究生而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画上一道屏障,导致每年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较少,每年招生靠调剂,符合调剂的学生本科所学专业与硕士招生专业不能很好吻合,专业基础差,从而导致生源质量较差。
  3.创新思维受限、原创力不足
  创新能力的核心归结于原创能力,但民族地区工科类硕士研究生原创力不强。首先,学生缺乏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识,认为文凭的提升就是获得高学历,然后找到满意的工作,研究生只要能毕业就可以;其次,学位论文因基础、前沿性研究耗时长而见效慢选择较少,短平快的应用研究选择较多。另一方面,学生虽经专业知识学习加深对专业领域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创新热情和萌发新的思想,但因知识面窄、缺乏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其思维方式单一、创新思维受限,不能形成完整、独特、系统的创新目标。学生或检索能力有限,查找文献片面,不能科学的评估和取舍文献,学位論文很难有创新性;或缺乏选题自主性思考,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或外语水平低,不阅读或无法阅读外文资料,不能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或独立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创新性结论;或论文答辩环节形同虚设,通过率极高,导致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升民族地区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为应对经济发展,针对地方优势产业和经济结构特色而强化部分专业和学科结构,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持,从而打造民族地区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民族地区高校针对所在地的地域特点制订“服务区域发展与产业扶贫的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并实施,扶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尤其是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一个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核心课程群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依托工程学科的人才、资源及整合创新优势,将工程学科与学校传统优势学科进行融合,以理论创新和相关产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首先,研究生课程设置务必要强化其专业性,注重授课师资、课堂教学内容、教材遴选、教学实习手段、课程评价指标等的专业性专项性,确保本科层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其次,重视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程设置既要有足够的宽度、广度、深度和精度,反映研究生课程内容的高深层级性,凸显课程内容的特色与升级。更应系统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引导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以地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线,以产学研、政企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及高级研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科学合理设置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和凝练培养核心课程,形成了专业必修课、体现方向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另外,通过增加地域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及学术前沿讲座,重视社会、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对课程体系构建的参与,参与课程教学,企业骨干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等措施彰显其服务地方產业的优势和学科特色。
  2.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体作用
  民族地方高校均有省科技厅、教育厅、学校,甚至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工程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及创新团队等各种人才培养平台,这些平台具有独特的设备、人才优势,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较为紧密,所培养毕业生具有在本学科某领域独立、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际生产问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实验仪器操作能力、仪器精细维护能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等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这一培养环节与常规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使得工科硕士研究生在后来的工作与深造岗位上均表现出明显的能力优势。
  3.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根本,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实践教学是工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企业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必须依托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硕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在生产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也得到解决,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主要以省内行业知名企业为主,结合国内在产品研发、工程技术、产品营销中非常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为主,开展现场观摩学习、定岗实践,生产和设计中关键技术的攻关、产品研发设计等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加强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指导作用。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此外,实行导师团队指导,即同一学科方向的导师对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进行集体审阅和指导。制定相关制度,为论文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学位授权点根据学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把关学位授予的各环节。如论文过程严格执行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检查—提交论文—评阅—答辩申请—资格审核—提交论文—查重—盲审—答辩—分委会表决等过程,最后经校学位委员会最终审定。学位点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和要求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实行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学位论文除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详实的实验数据,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学位论文的要求外,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从而保障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尹世平,殷梦缇,吕恒林,等.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44-47.
  [2]陈优良,李亚倩,冯俊华,等.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82-87.
  作者简介:
  田春莲(1970-),女,硕士,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综合利用。
其他文献
【摘要】“校企互动”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方式。本文探讨了“校企互动”存在问题、人才培养以及培养路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和制度的、缺失、本位主义严重以及“双师型”教师缺乏;人才培养应从政策制定者、基层专业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培养方面展开,提出了“校企互动”的六大培养路径。  【关键词】旅游 校企互动 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研究(编号:XJK
期刊
【摘要】在我国古典诗词歌赋中最为宝贵的就是“兴发感动”中所存在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可是现今所处的形式却是普遍的高职学生都不喜欢诗词歌赋,从而体会不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那么本文就对这种情况以及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应用“兴发感动”做了简要的阐明。  【关键词】“兴发感动”说 高職语文 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47-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是让教育以学生为本的一种重要体现,其对全国基础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2001年六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应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为学生的全面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尊重学生自我心理发展
期刊
【摘要】在近年来的高校心理工作中,越来越发现朋辈心理指导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一发现者并不是辅导员或者是心理老师,更多的是班级内或寝室内的朋辈学生;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数量,故建立一支拥有心理基本常识和应急能力的大学生朋辈指导群体尤为重要。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朋辈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語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实践中,要想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特别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全面分析,并掌握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此更加高质量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对此进行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教师需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需注重传授数学知识,注重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而且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型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数学模型 构建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任务意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集中精力、努力探索的动力。而通过对本园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幼儿的任务意识并不理想,如: 自己的东西不记得收拾;轮到值日生时常忘记;在区域活动中,不明确自己的任务,常处于被动或游离状态;遇到困难容易选择放弃完成自己的任务…… 因此针对问题分析。  【关键词】计划单 设计与运用 任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2.4 【文
期刊
【摘要】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倾向问题日益明显,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孩子一种成长、发展的障碍。其实,科学研究表明,三到六岁的孩子正是玩乐中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也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关键阶段,过早地对于他们实行小学化教育,反而不利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对学生心理健康也不利,所以如何解决幼教的小学化发展趋势,使幼儿教育回归到幼教本身,是每个幼教老师关注的重点和研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是关乎祖国和社会发展的,所以老师不能在孩子教育这一块有任何的松懈。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和集体,不管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何,作为老师都要通过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培养孩子一些好的习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新课标下的幼儿教育虽然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问题也随之频出,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也为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期刊
【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其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质量。就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视角教学现状来看,其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严重制约着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需要改善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提高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应实现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对此,本文就新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