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正所谓习惯定终身,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以习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学习,获得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将简单谈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期望能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244
引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成的鱼总有吃光的一天,但掌握的钓鱼的方法却永远都不会缺鱼吃。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开展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因为知识是无穷的,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去学习,以此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进入发展新天地。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可塑性,因而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优秀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为其未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 生活方面的良好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涂抹,因而可塑性很强,在这一阶段进行习惯培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时,教师要先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保证其健康成长。
1.1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课,也是学生需养成的第一个良好习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在体验参与劳动的乐趣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比如,在大扫除或者班级日常清洁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好玩的劳动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愿意参与劳动,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
1.2培养饮食习惯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饮食,按照一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出现肥胖或贫血等健康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
1.3培养守时习惯
守时是重要的行为习惯之一,也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须培养学生的重要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的建立对于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都极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学生才会对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安排有清晰的计划,进而实现健康成长。
2学习方面的良好习惯培养
2.1培养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要想学生高效学习,则应当先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学会预习。在小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预习,能使学生为有效接受课堂知识做好准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培养思考习惯
思考是学生内化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教学时,教师要想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则必须重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对于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从设计有效问题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培养提问习惯
学会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创新能力又是现今社会最为重视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其提问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提问、提出有效问题,以此促进其高效学习。提问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具有很多技巧性,只有把握这些技巧,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提问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去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就勇敢的向教师提问,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者,等待教师灌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提出有效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毫无意义,对于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提问,在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借助这一问题而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4培养反思习惯
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习惯之一。学会反思,有助于学生从另一层面去了解知识,理解知识以及有效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有效总结,更有体系的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教师一般可在课堂总结环节着手进行,引导学生对整个课堂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回顾,反思自己未掌握的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学习和掌握,以此逐步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为未来高效学习的奠定坚实基础。
結语
综上所述,生活和学习是学生整个人生的两大重要板块,对其健康成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生活及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生活、科学生活,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主动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 000(012):129-130.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244
引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成的鱼总有吃光的一天,但掌握的钓鱼的方法却永远都不会缺鱼吃。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开展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因为知识是无穷的,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去学习,以此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进入发展新天地。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可塑性,因而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优秀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为其未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 生活方面的良好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涂抹,因而可塑性很强,在这一阶段进行习惯培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时,教师要先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保证其健康成长。
1.1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课,也是学生需养成的第一个良好习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在体验参与劳动的乐趣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比如,在大扫除或者班级日常清洁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好玩的劳动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愿意参与劳动,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
1.2培养饮食习惯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饮食,按照一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出现肥胖或贫血等健康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
1.3培养守时习惯
守时是重要的行为习惯之一,也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须培养学生的重要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的建立对于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都极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学生才会对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安排有清晰的计划,进而实现健康成长。
2学习方面的良好习惯培养
2.1培养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要想学生高效学习,则应当先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学会预习。在小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预习,能使学生为有效接受课堂知识做好准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培养思考习惯
思考是学生内化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教学时,教师要想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则必须重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对于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从设计有效问题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培养提问习惯
学会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创新能力又是现今社会最为重视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其提问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提问、提出有效问题,以此促进其高效学习。提问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具有很多技巧性,只有把握这些技巧,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提问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去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就勇敢的向教师提问,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者,等待教师灌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提出有效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毫无意义,对于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提问,在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借助这一问题而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4培养反思习惯
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习惯之一。学会反思,有助于学生从另一层面去了解知识,理解知识以及有效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有效总结,更有体系的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教师一般可在课堂总结环节着手进行,引导学生对整个课堂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回顾,反思自己未掌握的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学习和掌握,以此逐步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为未来高效学习的奠定坚实基础。
結语
综上所述,生活和学习是学生整个人生的两大重要板块,对其健康成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生活及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生活、科学生活,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主动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 000(0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