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与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创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形成了一定的束缚,本文从社会心理、高校教育、家庭观念、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文化环境 营造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创业成了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个人追求的新途径,且发展迅速。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有很大影响,文化环境作为创业环境的一种,亦对大学生创业拥有不小影响。大学生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社会文化心理状况同样会影响创业行为。在美国,超过90%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重的工作,成功的创业者会得到相当高的评价,这有利于营造创业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给予创业者莫大的精神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彰显。然而,中国对大学生就业的传统认识、大学生对自我的个人规划及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拓宽大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渠道,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
1.社会大众要认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形成尊重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比如可以通过宣传媒介加大对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办高新企业;企业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资助,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企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小组工作项目来传授大学生创业中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如何高效工作等。
2.高校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想培养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高校教育是重要途径。一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一个本位——能力本位。从大学生教育理念的转变到高校教材的改革都要突出能力本位,着重培养学生做事做人的能力,这是大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高层次的创业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积极开发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等差异,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采用弹性化、柔性化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创业教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以上将是我国高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强化是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内在的、关键因素,必须予以重视。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创业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合作与表率;创业不是攫取私利,而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富有激情的实践者、艰苦创业的实干家。其次,主动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提高主动性,善于发现问题,通过高效途径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财富。主动培养创新思维,对于一个好想法,不要轻言放弃,要及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懂得与人合作,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大学生自身应该通过各种可行方式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既要想到又要尽力做到,通过实践检验想法、完善想法,实现自己的人身理想与价值。在大学生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4.掌握高新技术是开创创业文化的基础。专家指出,1999年中国在国际上发表的科学论文不到总数的1.6%,至2001年也才只有3%,而在欧美专利系统中获得的专利数更是稀少。我国在科学发明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属于世界低下水平。同样,大学生创业中的科技成分也少之又少,这需要我们在创业文化中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如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创业的进取心、事业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创新、冒险精神。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自主意识强、竞争意识强,在创业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但受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重工抑商等传统观念和旧的择业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工业以外的创业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导致全社会还没有形成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宽松氛围;对创业的宣传不力导致创业在青年学生心目中感到神秘和高不可攀。因此,应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新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在媒体传播方面的优势,宣传我国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和致富经验,使每个人都为创业而有所感动、思考,引导青年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帮助青年学生统一思想认识,意识到自食其力地创业的光荣,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
6.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家长们的传统观念是孩子一旦进入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就业有一定难度。家长传统地认为大学是一个单纯读书的地方,而忽略大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学生需要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接触、适应社会,并且找到融入社会的途径,具备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家长可能认为学生毕业后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认为自主创业是不学无术、走投无路的选择。这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了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并非简单的劳力输出,而是创新与科技的结合,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吴运迪.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波、钱玉民.自主创业[M].北京:电子工业出陈晓红、吴运迪.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桃红.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报(哲社版),2005,,(6)
[5]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2007,(11).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文化环境 营造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创业成了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个人追求的新途径,且发展迅速。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有很大影响,文化环境作为创业环境的一种,亦对大学生创业拥有不小影响。大学生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社会文化心理状况同样会影响创业行为。在美国,超过90%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重的工作,成功的创业者会得到相当高的评价,这有利于营造创业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给予创业者莫大的精神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彰显。然而,中国对大学生就业的传统认识、大学生对自我的个人规划及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拓宽大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渠道,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
1.社会大众要认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形成尊重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比如可以通过宣传媒介加大对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办高新企业;企业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资助,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企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小组工作项目来传授大学生创业中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如何高效工作等。
2.高校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想培养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高校教育是重要途径。一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一个本位——能力本位。从大学生教育理念的转变到高校教材的改革都要突出能力本位,着重培养学生做事做人的能力,这是大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高层次的创业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积极开发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等差异,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采用弹性化、柔性化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创业教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以上将是我国高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强化是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内在的、关键因素,必须予以重视。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创业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合作与表率;创业不是攫取私利,而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富有激情的实践者、艰苦创业的实干家。其次,主动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提高主动性,善于发现问题,通过高效途径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财富。主动培养创新思维,对于一个好想法,不要轻言放弃,要及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懂得与人合作,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大学生自身应该通过各种可行方式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既要想到又要尽力做到,通过实践检验想法、完善想法,实现自己的人身理想与价值。在大学生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4.掌握高新技术是开创创业文化的基础。专家指出,1999年中国在国际上发表的科学论文不到总数的1.6%,至2001年也才只有3%,而在欧美专利系统中获得的专利数更是稀少。我国在科学发明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属于世界低下水平。同样,大学生创业中的科技成分也少之又少,这需要我们在创业文化中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如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创业的进取心、事业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创新、冒险精神。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自主意识强、竞争意识强,在创业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但受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重工抑商等传统观念和旧的择业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工业以外的创业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导致全社会还没有形成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宽松氛围;对创业的宣传不力导致创业在青年学生心目中感到神秘和高不可攀。因此,应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新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在媒体传播方面的优势,宣传我国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和致富经验,使每个人都为创业而有所感动、思考,引导青年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帮助青年学生统一思想认识,意识到自食其力地创业的光荣,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
6.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家长们的传统观念是孩子一旦进入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就业有一定难度。家长传统地认为大学是一个单纯读书的地方,而忽略大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学生需要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接触、适应社会,并且找到融入社会的途径,具备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家长可能认为学生毕业后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认为自主创业是不学无术、走投无路的选择。这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了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并非简单的劳力输出,而是创新与科技的结合,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吴运迪.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波、钱玉民.自主创业[M].北京:电子工业出陈晓红、吴运迪.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桃红.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报(哲社版),2005,,(6)
[5]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2007,(11).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