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小学低年级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黄金基础期,借助绘本学习,通过模仿、迁移、补白、想象等方式,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形成素养。
【关键词】语言发展 双向交流 情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7-01
绘本,因其精美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动人的情节,被广泛运用于低幼段教学中。绘本不仅适合于讲述,也是进行语言发展的好范本。“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这给我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既可以照本宣科,又可以在故事留白处进行创作和发展。
策略一:模仿和迁移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图画书的语言大都简练,有一定的重复性,循环往复,往往几个回合下来,孩子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文本的遣词用句。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重复这样两句,“爷爷拿起了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以复沓的形式描绘动作,加入象声词,节奏简洁明快,如诗歌一般朗朗上口。不等故事讲完,孩子已经会跟着情节,重复这些语句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从学习的理论上来讲,行为主义学习强调学习中的刺激和强化,是一个不断刺激不断反应、从而达到强化的过程,外语的学习就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初入学的孩子,语言结构偏向口语化,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规范、优化。绘本语言的重复性、生动性,给孩子的模仿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学习,效果很好。强化识记,在孩子脑海中留下了“翻过来,又翻过去”“咔吱咔吱地剪”“飞快地缝进、缝出”这样的词组短语,在进行动作描述时,自然而然能用上,让自身的语言更丰富。
策略二:補白和想象
绘本故事中,经常有许多空白处,那是图文结合所产生的故事中的留白处。《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从一块蓝色的毯子到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爷爷的巧手带着这份慈祥的爱,在为小约瑟缝制的过程中,随处流淌。故事的最后,那粒经过千变万化造就的纽扣丢了,留下一个轻巧而诗意的告别:“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于是,戛然而止的故事“绝处逢生”,与开头呼应连接,以一个无可挑剔的圆,团团而转,让人回味无穷。小约瑟会写成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呢?这个空白,孩子们就可以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填满。原本单调的故事复述,变得奇趣无比。补白讲述的过程,能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扩展原有语言表达中不常使用的句子,把日常口语中不能表达或者遗漏的部分,补充完整、规范。这不正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吗?
当然,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单靠模仿和重复的,它是一个不断习得逐步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提供足够的输入积累,才能真正内化。同时,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有创造性的使用和发展。在补白的过程中,我们就经常会鼓励学生想象和创作。他既可以模仿范本的语言,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生发。比如对小约瑟创作的故事的复述,有的孩子把领带变成帽子,因为画页上的小约瑟戴着一顶同样颜色的帽子。但不管怎么想想改编,孩子们都会用上故事里的语言:“爷爷拿起了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样充满情趣的情节复述,让孩子在使用过程中掌握语言,培养语感。
策略三:猜测和拓展
每个绘本都包含三个故事,其中图画暗示的故事,虽然没有文字表述,但同样极富情趣,是隐性教学的好教材。《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的画面就是典型,下空画着一群生活在小约瑟家地板下的小老鼠,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忙碌而喜悦地用漏到地板下的碎布片装扮着一家人。虽然全文没有一字提及,但图画所包含的故事丰富而精彩。很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将老鼠一家的故事作为拓展内容:给老鼠一家编个故事。有了正文故事的参照,学生口头自编自创,还是比较容易的。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传递温暖的故事,它的温暖,不仅体现在故事中,更体现在画面细节处:无论在屋里还是在街角,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那面包圈,那张嘴说话的鹦鹉,都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无言地述说着故事。还有小约瑟的小妹妹,故事并没有提及,但是,画面却从妈妈怀着妹妹,到出生、抱在手里,会走路了,一路默默地勾勒着妹妹的成长。在这样充满爱意的故事中,妹妹肯定也有小约瑟一样的一块布料子,也许是红色的,也许是黄色的。不管什么颜色,爷爷一定也有办法,创造出属于妹妹的温暖。在听完故事后,同样可以编一个关于妹妹的故事,故事里,爷爷一定也会“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只不过缝制的不一定是背心领带,而是裙子蝴蝶结了。
语言学习需要情趣,需要足够的输入和反复的刺激,绘本的故事讲述和拓展,可以借助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情节间的联系,发展语言,感知语言。同时,绘本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从听讲到述说,在模仿中积累,积累中创造,得到发展,最终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使用中掌握语言。
【关键词】语言发展 双向交流 情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7-01
绘本,因其精美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动人的情节,被广泛运用于低幼段教学中。绘本不仅适合于讲述,也是进行语言发展的好范本。“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这给我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既可以照本宣科,又可以在故事留白处进行创作和发展。
策略一:模仿和迁移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图画书的语言大都简练,有一定的重复性,循环往复,往往几个回合下来,孩子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文本的遣词用句。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重复这样两句,“爷爷拿起了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以复沓的形式描绘动作,加入象声词,节奏简洁明快,如诗歌一般朗朗上口。不等故事讲完,孩子已经会跟着情节,重复这些语句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从学习的理论上来讲,行为主义学习强调学习中的刺激和强化,是一个不断刺激不断反应、从而达到强化的过程,外语的学习就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初入学的孩子,语言结构偏向口语化,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规范、优化。绘本语言的重复性、生动性,给孩子的模仿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学习,效果很好。强化识记,在孩子脑海中留下了“翻过来,又翻过去”“咔吱咔吱地剪”“飞快地缝进、缝出”这样的词组短语,在进行动作描述时,自然而然能用上,让自身的语言更丰富。
策略二:補白和想象
绘本故事中,经常有许多空白处,那是图文结合所产生的故事中的留白处。《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从一块蓝色的毯子到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爷爷的巧手带着这份慈祥的爱,在为小约瑟缝制的过程中,随处流淌。故事的最后,那粒经过千变万化造就的纽扣丢了,留下一个轻巧而诗意的告别:“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于是,戛然而止的故事“绝处逢生”,与开头呼应连接,以一个无可挑剔的圆,团团而转,让人回味无穷。小约瑟会写成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呢?这个空白,孩子们就可以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填满。原本单调的故事复述,变得奇趣无比。补白讲述的过程,能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扩展原有语言表达中不常使用的句子,把日常口语中不能表达或者遗漏的部分,补充完整、规范。这不正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吗?
当然,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单靠模仿和重复的,它是一个不断习得逐步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提供足够的输入积累,才能真正内化。同时,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有创造性的使用和发展。在补白的过程中,我们就经常会鼓励学生想象和创作。他既可以模仿范本的语言,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生发。比如对小约瑟创作的故事的复述,有的孩子把领带变成帽子,因为画页上的小约瑟戴着一顶同样颜色的帽子。但不管怎么想想改编,孩子们都会用上故事里的语言:“爷爷拿起了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样充满情趣的情节复述,让孩子在使用过程中掌握语言,培养语感。
策略三:猜测和拓展
每个绘本都包含三个故事,其中图画暗示的故事,虽然没有文字表述,但同样极富情趣,是隐性教学的好教材。《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的画面就是典型,下空画着一群生活在小约瑟家地板下的小老鼠,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忙碌而喜悦地用漏到地板下的碎布片装扮着一家人。虽然全文没有一字提及,但图画所包含的故事丰富而精彩。很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将老鼠一家的故事作为拓展内容:给老鼠一家编个故事。有了正文故事的参照,学生口头自编自创,还是比较容易的。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传递温暖的故事,它的温暖,不仅体现在故事中,更体现在画面细节处:无论在屋里还是在街角,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那面包圈,那张嘴说话的鹦鹉,都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无言地述说着故事。还有小约瑟的小妹妹,故事并没有提及,但是,画面却从妈妈怀着妹妹,到出生、抱在手里,会走路了,一路默默地勾勒着妹妹的成长。在这样充满爱意的故事中,妹妹肯定也有小约瑟一样的一块布料子,也许是红色的,也许是黄色的。不管什么颜色,爷爷一定也有办法,创造出属于妹妹的温暖。在听完故事后,同样可以编一个关于妹妹的故事,故事里,爷爷一定也会“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只不过缝制的不一定是背心领带,而是裙子蝴蝶结了。
语言学习需要情趣,需要足够的输入和反复的刺激,绘本的故事讲述和拓展,可以借助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情节间的联系,发展语言,感知语言。同时,绘本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从听讲到述说,在模仿中积累,积累中创造,得到发展,最终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使用中掌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