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提出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是一次向着新方向的引导,教学方法将在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创新,也将迈向更高的起点。在改变陈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以兴趣培养为核心,使学习地理成为学生们的强烈需求,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点,提出了几点培养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断增大的课业压力令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很强烈的抵触感,因此在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时就抱有很大的成见,不愿配合教师,学习态度散漫。为了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教师必须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令学生眼前一亮,让他们以求知和探索的态度走进奇妙的地理世界中。而新课程标准则是帮助教师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指导。
1.搜集丰富的地理教学材料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1]。这充分表明了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相关性,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最终体现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将教材与生活化材料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素养去看待实际问题,将生活化问题与所学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地理书籍、报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素材,其中涉猎了广泛的内容,且集文字、画面于一体,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给学生以新颖之感,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实效。
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时,学生首先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我在课堂举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多数学生反应强烈。此时我加以引导,通过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我们知道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四川处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呢?通过让学生自学,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新闻是报刊乐于刊载的题材,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尽管在一些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态度倦怠,但是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永远充满好奇的。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过去被动、呆板的学习模式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响应新课标,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勇敢探索未知的谜题。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渴求掌握新知识[2]。于是,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寻找答案。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信息的呈现形式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图、地球仪、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敘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就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的思考习惯。比如我在讲述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时,选用了一幅“苦难的母亲” 的漫画,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引导学生知道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人口已经过度膨胀,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口过多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教师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填图比赛。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4.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活教材。地理新课堂要求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学生生活和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重现与体验中学习地理,从中体会地理的奇妙与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中东为何战争不断?他们究竟在争什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什么还放开二胎政策?中国南海问题为什么争端不断等,这些时事热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可令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5.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一次推进,它所提出的要求成为了教师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它给出的理论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教师不能过于心急的提高教学效益,也要关注到学生的需求,改变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印象,使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凭上述几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不断的探索,为地理教学改革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于翠花.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7(5):79.
[2]王禹.试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4):241-241.
[3]李燕燕.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15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断增大的课业压力令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很强烈的抵触感,因此在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时就抱有很大的成见,不愿配合教师,学习态度散漫。为了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教师必须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令学生眼前一亮,让他们以求知和探索的态度走进奇妙的地理世界中。而新课程标准则是帮助教师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指导。
1.搜集丰富的地理教学材料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1]。这充分表明了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相关性,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最终体现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将教材与生活化材料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素养去看待实际问题,将生活化问题与所学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地理书籍、报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素材,其中涉猎了广泛的内容,且集文字、画面于一体,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给学生以新颖之感,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实效。
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时,学生首先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我在课堂举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多数学生反应强烈。此时我加以引导,通过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我们知道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四川处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呢?通过让学生自学,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新闻是报刊乐于刊载的题材,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尽管在一些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态度倦怠,但是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永远充满好奇的。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过去被动、呆板的学习模式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响应新课标,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勇敢探索未知的谜题。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渴求掌握新知识[2]。于是,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寻找答案。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信息的呈现形式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图、地球仪、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敘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就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的思考习惯。比如我在讲述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时,选用了一幅“苦难的母亲” 的漫画,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引导学生知道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人口已经过度膨胀,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口过多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教师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填图比赛。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4.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活教材。地理新课堂要求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学生生活和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重现与体验中学习地理,从中体会地理的奇妙与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中东为何战争不断?他们究竟在争什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什么还放开二胎政策?中国南海问题为什么争端不断等,这些时事热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可令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5.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一次推进,它所提出的要求成为了教师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它给出的理论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教师不能过于心急的提高教学效益,也要关注到学生的需求,改变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印象,使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凭上述几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不断的探索,为地理教学改革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于翠花.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7(5):79.
[2]王禹.试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4):241-241.
[3]李燕燕.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