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之际,教育教学处于新旧交替的过程,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为怕失败,许多人观望,许多人徘徊不前,因而在“大气候”面前,绝大多数地方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踏踏实实”,致使教育改革陷入了一个误区。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作为一位在一线的历史学科教师,现就新课标下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略谈拙见,以求教于同仁。
  长期以来,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师生中形成了一定定势,历史学科属于“豆芽科”,特别是近几年语、数、外各学科分值的提高,历史学科分值的下降,“开卷”考试的出台,这种“豆芽”的地位就越来越明显。在现行教师资源短缺,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学校是尽显“新招”:将从历史专业中出来的的所谓的“棒”教员转行教语、数、外,而将部份音、体、美教师调整过来从事历史教学,这使得本就有“创伤”的历史学科更显其力不从心。随着素质教育的号角的吹响,新课改的实施。我国的教育发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并实现了教育发展的三个转变:从重视体制改革到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重视规模速度到重视质量效益;从重视知识传授到“育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我们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其次要搞清楚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哪些根本的转变,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力争早日胜任新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
  
  1.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为自己“充电”,成为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这是古人早已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加之由于现代电视、网络等出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的增加,学生视野的开阔,因此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大自己历史的知识面,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历史课程的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要注重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新课程及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关注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分享别人的教学经验。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应设法培养好以下技能:①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②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③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④广泛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特别是面对现行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教师的培训学习就成为势在必行 ,尤其是我们农村初级中学这些“半路出家”的历史教师。
  2.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范围广,形式多。我们生活中随处有可反思的素材,随处可进行反思。上课时根据课堂的情景,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这可称之为反思,批改作业之际,梳理学生出现的问题,看看教学活动中有没有遗漏和疏忽,作业布置的难易和数量的多少,这也可看做反思。听一位老师的课后,大家在一起你说说、我评评,这不也是一种反思吗?看到一些文章,想想自己教学,人家的理论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人家的方法我是不是可用,用了之后有什么新发现,写点文字,记点什么,这也叫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对教学不断思考、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历史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也就是说说教师要备教材、要备学生。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历史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
  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历史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做新教师的良师、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3.教师要想方设法积极变革自己的教学策略:
  ①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有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转变;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③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过去的“大一统”,一刀切的统一规格的教育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培养)了能力;⑤由教学模式化(统一规格的教育)向教学个性化(差异性教育)转变,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⑥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师要根据“学情”施教;⑦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4.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教师要由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①教学的设计者;②指导者;③信息源,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信息;④促进者;⑤组织者和管理者;⑥伙伴;⑦帮助者;⑧反思者与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方案。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历史教材的编排要求教教师在教教学过程中担当主演,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取决于教教师讲课的能力和艺术。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如何担当导演,怎样引导学学生去正确掌握理解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无限想象的创作空间,结合文字、资料、图案、动画、视讯、音响、特效,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准确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史实,使之形成对历史知识牢固定型的认识,进而有序而有效地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予教师以极大的创造空间,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模式从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的课堂模式变成了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过去,“老师按教材上课”是唯一的教学情景,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同时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改接收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5.要在整体教学计划与日常教学中贯彻“寓素质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的思想。学习历史知识不容易,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6.我们还要掌握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有效课堂教育即"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其核心理念是“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课堂评价的六个指标为: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其中主动性是新旧课堂的分水岭,是课堂评价的关键指标,老师一定要交出主动权,但交多少应根据教学目标而定。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能从与老师的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
  7.要建立多元化与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有多种方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点评,学习效果自评,平时检测等。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8.要跟上辅助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随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世界的发展,我们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这样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历史知识和培养他们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还要广泛利用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9.新课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课标的变化,教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0.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及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意学生在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等。
  
  二、课课标下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根本的转变
  
  目前,改变教学方式主要致力于实施教学上均衡发展的策略,既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快地发展,更侧重于帮助那些“学困生”步入学习轨道;改变教学方式从制订学生个体学习进步方案做起,逐步转化传统教法中“一捆抓”的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要求各学校密切关注“学困生”,树立“不放过一个不合格(指思想道德和文化基础不合格)的学生”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应该从关注有效的练习和个别辅导做起,努力缩少学生两极之间的差距;改变教学方式还应该鼓励学生走进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认识和地位的变化,带动了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灵活多样的设计问题,制定讨论计划,让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提纲,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教师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根本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主导地位,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发现、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发现的”学习者。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过去教师以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完全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而素质教育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要变“一言堂”为“全言堂”。教师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在每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2.新课程要求教师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都是围绕着中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中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对青少年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的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社会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老师应放下威严的架子,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以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中如果老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无法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无法去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堆堆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而历史新教材删繁除难,以大量的历史图片,给学生创造了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创造机会,让历史教学真正成为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4.教师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5.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6.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调适”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总是建立在其学生观的基础上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总是以正确地认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是内在地统一的。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教育的对象;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⑤学生是责权主体。事实证明,学生的个性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言谈,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做,有的则偏重于听,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其个性的发展,若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单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受益的就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就会被教师所忽视,同时对那些在其他方面有潜力的学生是一种打击。
  7. 要教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团队合作。要在互动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变“传话”为沟通与“对话” ,设法“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8.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瞄准亮点,激疑引思。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9.情绪调控,使之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严格要求教师以其良好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利用教师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无疑,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10.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二者相互依存,无论哪一方受到削弱,另一方也不会得到加强,我们切不可因为在过去过分强调教师教的方式,轻视学生学的方式,而在当前的改革中,反过来又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方式,而轻视教师教的方式。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揭示教与学方式改革能否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同时,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整个样式的改变,不少历史教师将教学方式的转变仅仅理解为是在教学中变换一些方法。应该看到,当前所进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改变过去那种灌输给予和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历史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样式,其改变是需要师生的共同创造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师唱独角戏,是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至今,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意识安排师生、生生互动,精心考虑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师生忙得不亦乐乎?殊不知,在注重形式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机智处理,也就是重感性的花架子轻理性的思考。虽然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学生表现得较为浮躁,语文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我们不妨翻阅学生的考卷,可悲的是,很多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更不要
期刊
为探索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路,1996年9月,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作文整体训练”的课题实验研究。在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工作中 ,我坚持“四环法”作文批改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此,沿用到今天,仍感实用可行。  “四环法”作文批改,即“学生演讲——师生共评——学生自改——教师抽评”的作文批改方法。  具体做法是:    一、学生演讲。就是由学生上讲台演讲自己的作文    在学生演讲前,教师收齐
期刊
近年来,青田县的文化工作在加强领导、开展活动、打造品牌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青田文化的建设。但受地方财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全县的基层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现状与问题    一、当前我县宣传文化人才的基本情况    全县宣传文化经营管理人员共有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90.6%,中专及以下的有
期刊
【摘要】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对于上位概念来说,只要前面加上限制性或修饰性词语,若不属于非A即B的情况,其下位概念就是不科学划分的结果,并缩小了上位概念的内涵。快乐教学的提出,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教学;改革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
期刊
【摘要】在分析电工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基础上,总结了电工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电子其它知识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电工教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电工基础学习的好坏会影响电子其它学科的学习效果,所以在电工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保证其有一个腾飞的空间,电子电工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从强化过程管理是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强调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高度分享,确立信息化教学管理新思维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关键是管理。那么高校怎样做到“向管理要质量”?那就是要强化过程管理,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管理层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实
期刊
课堂实录:  时间是2010年9月  地点:泊头市某中学的7年级教室  课题《四季的雨》  师:有很多名人描写了雨,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叫什么  生:《雨的四季》  师:下面大家默读课文,感知作者笔下的雨,带有什么样的感情?  师:读完了吗,谁能说?  生:美,带有爱恋的感情。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开头和结尾的抒情段落。中间是写雨。  师:能把写换个词吗  生:描绘 
期刊
【摘要】多感官教学是基于脑科学研究提出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应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精炼的归纳整理知识点、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化学等方面,讲究教学策略,活用多感官教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的创造学习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会使适合各种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抓好课堂管理,针对学生不同心理特点,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和发挥网络优势四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如何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四策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来决定。要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实用型人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这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来提高体育课课堂教
期刊
【摘要】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事幼儿舞蹈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孩童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舞蹈世界,让他们在舞蹈中得到快乐,享受美感。  【关键词】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现在抓起,从幼儿素质教育抓起。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