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创作方式,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也是世界美术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将其发扬光大,让其后继有人。当今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中国画教学,大多是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的简化版,临摹加技法训练,带来了不少弊端:思想受束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儿童心理,让学生适度放任;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乐进课堂;站在学生角度看作业,从而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 中国画 儿童心理 情境 生活素材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毕加索在一次观看儿童画展后,发表感慨说:“我在十三岁时,就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而我却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画得像他们一样。”可见孩子们艺术创造的潜力和他们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含量是多么巨大。
一、关注儿童心理,让学生适度放任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把玩具弄坏了而发脾气;有的老师因学生好动便给学生扣上“顽皮”、“多動症”等帽子。其实,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应少些限制,多些放任。
上课时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这个颜色怎么调?水要放多少?”“颜色要怎样涂上去?”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给他们任何一个答案都好比在他们面前竖一道墙,墙上仅有一道门,让学生只有一种认识和选择。我尝试告诉他们:水、墨、纸、笔、颜料就像一群友好的伙伴,一幅作品需要它们共同完成。水与墨的比例,用笔的方式,你们可以自由地探索,有什么想法大胆尝试,不要认为自己是在画画,你只是在宣纸上构建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形象。画只是创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用很多方法,如印、染、压等,只要我们想得到的就可以用。利用这种创作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超乎想象。我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了很多偶然所得的奇幻意象:江河怒啸、海底世界、珊瑚……这些作品中没有一点匠气,没有半点所谓的技法和临摹的干扰,是那样天真纯美、清灵可爱。
二、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快乐进课堂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儿童的特点,我尝试启发学生画想象水墨画。儿童想象水墨画就本意来说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想象意愿,这种想象意愿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充分展示儿童的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具体如下:
1.情境添画
提供某个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一定的表象,再以添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或以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上。如《小鸭子学游泳》、《功夫熊猫》等内容。这些故事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并激发创作欲望。每个学生的想法各异,可以通过互相描述,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一定的表象,再以添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学生兴趣浓厚,作品效果非常有趣。
2.先想象后定题
孩子们在创作时并没有先想好主题,只是运用对水墨的自我感知随意驾驭笔墨。为了好玩,他们异想天开地运用水墨。
总之,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要做到:(1)范围往广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
每一次创作对学生来说不是作业和任务,而是一次放飞浪漫心情,挥洒豪情的艺术体验。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画的东西并不理想,但他们能倔强地孜孜以求,在出现好的效果时,懂得适可而止。在这样的训练中,教师的作用得到了转化,教师“教”的概念变得模糊和淡化了。学生爱学、想学、乐学。
三、“坐”下来评价作业
在平常美术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表现,有的教师往往只从色彩搭配、构图、线条等方面刻板教条地对学生作品做简单评判,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评价使大多数学生都无法体验到成功,无法与老师产生共同语言,从而产生无人理解的失落感。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体会:
1.坐到学生中间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只有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通常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教师从中得到课堂反馈信息,得以改进教学。
儿童的世界虽来自我们共同面对的生活,但他们有自己的想象、情感和观察,也有可贵的真善美的萌芽。只有正确地进行辅导,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师生在美术课堂中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练得灵动、评得感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任道斌,关乃平.中国绘画史.江西美术出版社,1997.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中国画 儿童心理 情境 生活素材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毕加索在一次观看儿童画展后,发表感慨说:“我在十三岁时,就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而我却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画得像他们一样。”可见孩子们艺术创造的潜力和他们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含量是多么巨大。
一、关注儿童心理,让学生适度放任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把玩具弄坏了而发脾气;有的老师因学生好动便给学生扣上“顽皮”、“多動症”等帽子。其实,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应少些限制,多些放任。
上课时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这个颜色怎么调?水要放多少?”“颜色要怎样涂上去?”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给他们任何一个答案都好比在他们面前竖一道墙,墙上仅有一道门,让学生只有一种认识和选择。我尝试告诉他们:水、墨、纸、笔、颜料就像一群友好的伙伴,一幅作品需要它们共同完成。水与墨的比例,用笔的方式,你们可以自由地探索,有什么想法大胆尝试,不要认为自己是在画画,你只是在宣纸上构建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形象。画只是创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用很多方法,如印、染、压等,只要我们想得到的就可以用。利用这种创作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超乎想象。我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了很多偶然所得的奇幻意象:江河怒啸、海底世界、珊瑚……这些作品中没有一点匠气,没有半点所谓的技法和临摹的干扰,是那样天真纯美、清灵可爱。
二、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快乐进课堂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儿童的特点,我尝试启发学生画想象水墨画。儿童想象水墨画就本意来说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想象意愿,这种想象意愿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充分展示儿童的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具体如下:
1.情境添画
提供某个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一定的表象,再以添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或以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上。如《小鸭子学游泳》、《功夫熊猫》等内容。这些故事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并激发创作欲望。每个学生的想法各异,可以通过互相描述,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一定的表象,再以添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学生兴趣浓厚,作品效果非常有趣。
2.先想象后定题
孩子们在创作时并没有先想好主题,只是运用对水墨的自我感知随意驾驭笔墨。为了好玩,他们异想天开地运用水墨。
总之,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要做到:(1)范围往广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
每一次创作对学生来说不是作业和任务,而是一次放飞浪漫心情,挥洒豪情的艺术体验。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画的东西并不理想,但他们能倔强地孜孜以求,在出现好的效果时,懂得适可而止。在这样的训练中,教师的作用得到了转化,教师“教”的概念变得模糊和淡化了。学生爱学、想学、乐学。
三、“坐”下来评价作业
在平常美术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表现,有的教师往往只从色彩搭配、构图、线条等方面刻板教条地对学生作品做简单评判,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评价使大多数学生都无法体验到成功,无法与老师产生共同语言,从而产生无人理解的失落感。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体会:
1.坐到学生中间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只有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通常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教师从中得到课堂反馈信息,得以改进教学。
儿童的世界虽来自我们共同面对的生活,但他们有自己的想象、情感和观察,也有可贵的真善美的萌芽。只有正确地进行辅导,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师生在美术课堂中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练得灵动、评得感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任道斌,关乃平.中国绘画史.江西美术出版社,1997.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