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推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落实,就要注重理论教育,使其内化于心;注重实践养成,使其外化于行;注重文化熏陶,使其润物无声;注重制度规约,使其落地生根。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不容忽视,而这一时期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文化多样化社会背景下,不同的个人和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安邦立国的基础,很好地凝聚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力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在发展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文化多样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毫无限制地任由多样文化自发发展,相互差别甚至相互冲突的各种价值观念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弱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据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要求我们化挑战为机遇,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工作,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文化多样化这一观点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其根本目的在于警惕和防止超级大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意图和行为,以维护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人群体和土著人民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可否认,文化多样化同样有其积极意义,正是文化多元多样发展,“为各民族文化平等对话提供了哲学依据,为弱小民族恢复了文化自信,为各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找到了理由”。文化多样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所谓认同,就是指大学生从思想深处赞同思想政治育过程中向他们灌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相关理论;践行是指大学生将所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认同核心价值观为其践行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其自觉践行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常说,知、情、意、信、行诸因素是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必须要素,而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认同范畴”,认同是践行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从而对其产生情感共鸣,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量。
(二)认同核心价值观为其践行确立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既一脉相承又相互独立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其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合理、层次清晰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居于统领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发挥着引领和统率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求大学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目标导向的价值功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层面,具有整合、凝聚社会力量的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道德层面,具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基础功能。
(三)认同核心价值观为其践行指明具体路径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经过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循环反复的动态过程。认同的每一个环节或者每一次循环都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具体路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不是进行一两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实践一调节一再实践一再调节,如此反复,对其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是指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后,通过日常修养表现、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更大范围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注重课外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通过党团组织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课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只有注重课外践行,大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党团组织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1.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党团组织活动
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党团组织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党团组织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实质上就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在开展党团组织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党组织活动的作用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同时要重视党组织生活。
2.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社团组织活动
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社团组织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实质上它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要有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社团组织活动,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种社团组织活动中去。社团组织活动既是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征文比赛、演讲赛各种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和道德水平。同时要加强社团的福射作用。大学生社团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方面,有着独特和重要的辐射作用。要加强社团的服务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团成员把服务社会与自身成才相结合。
3.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青年志愿者活动
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这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有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青年志愿者活动,我们要清楚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在我国,共青团中央自1993年底开展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公益精神为理念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来,这一活动已成为我国青年大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局、具有极闻知名度的公益活动。
(二)注重日常修养
用核心价值思想促进品质升华曰常修养是指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它包括思想情操修养、优良学风养成和生活作风修养。注重日常修养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情操修养过程中要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体验;在优良学风养成过程中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指导;在生活作风修养过程中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体现。
1.思想情操修养过程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体验
思想情操修养是大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自己完善自己主观世界的精神建筑活动。思想情操修养有其内在规律,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情操修养时,必须顺应思想情操修养规律、利用思想情操修养规律,而不能违背思想情操修养规律,超然于思想道德修养规律之外。一句话,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强行为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真理性、彻底性和契合性,其内容能吸引大学生,能让大学生接受。因此,大学生在思想情操修养过程中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内心体验。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修养必须从自身实际思想情操水平出发。从动态看,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修养要先后经过自发阶段、自觉阶段和自由阶段;从静态看,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修养要经历从低到高的三个水平:依从水平、认同水平和信奉水平。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具有不同特点。
2.优良学风养成过程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指导
高校大学生的优良学风体现在有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有勤奋好学、富于创新的学习态度,有勇于探索进取的学习方法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优良学风能促进人才培养,它是一种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因此,注重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注重社会实践使核心价值思想见诸社会效果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见诸社会效果的重要途经。注重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要注重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调研反映体察民情民生宣传核心价值思想;注重通过加强教学实习深入生产一线推进核心价值思想大众化;注重通过普及“三下乡”活动秉承核心价值思想致力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国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良好育人氛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S1).
[2] 董放鸣.美化校园环境构建育人氛围[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3] 王秋霞.构建文明高校校园,营造文明育人氛围[J].青年文学家,2009(06).
[4] 赵红.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刍议新建高校育人氛围建设[J].社科纵横,1998(01).
[5] 葛贤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J].高教与经济,2007(01).
[6] 陈大勇,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7] 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
[8] 鲍硕来,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路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
[9] 徐玉明.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不容忽视,而这一时期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文化多样化社会背景下,不同的个人和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安邦立国的基础,很好地凝聚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力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在发展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文化多样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毫无限制地任由多样文化自发发展,相互差别甚至相互冲突的各种价值观念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弱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据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要求我们化挑战为机遇,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工作,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文化多样化这一观点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其根本目的在于警惕和防止超级大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意图和行为,以维护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人群体和土著人民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可否认,文化多样化同样有其积极意义,正是文化多元多样发展,“为各民族文化平等对话提供了哲学依据,为弱小民族恢复了文化自信,为各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找到了理由”。文化多样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所谓认同,就是指大学生从思想深处赞同思想政治育过程中向他们灌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相关理论;践行是指大学生将所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认同核心价值观为其践行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其自觉践行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常说,知、情、意、信、行诸因素是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必须要素,而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认同范畴”,认同是践行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从而对其产生情感共鸣,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量。
(二)认同核心价值观为其践行确立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既一脉相承又相互独立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其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合理、层次清晰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居于统领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发挥着引领和统率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求大学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目标导向的价值功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层面,具有整合、凝聚社会力量的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道德层面,具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基础功能。
(三)认同核心价值观为其践行指明具体路径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经过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循环反复的动态过程。认同的每一个环节或者每一次循环都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具体路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不是进行一两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实践一调节一再实践一再调节,如此反复,对其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是指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后,通过日常修养表现、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更大范围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注重课外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通过党团组织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课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只有注重课外践行,大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党团组织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1.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党团组织活动
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党团组织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党团组织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实质上就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在开展党团组织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党组织活动的作用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同时要重视党组织生活。
2.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社团组织活动
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社团组织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实质上它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要有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社团组织活动,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种社团组织活动中去。社团组织活动既是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征文比赛、演讲赛各种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和道德水平。同时要加强社团的福射作用。大学生社团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方面,有着独特和重要的辐射作用。要加强社团的服务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团成员把服务社会与自身成才相结合。
3.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青年志愿者活动
将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行宣扬的行为这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有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外化于青年志愿者活动,我们要清楚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在我国,共青团中央自1993年底开展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公益精神为理念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来,这一活动已成为我国青年大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局、具有极闻知名度的公益活动。
(二)注重日常修养
用核心价值思想促进品质升华曰常修养是指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它包括思想情操修养、优良学风养成和生活作风修养。注重日常修养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情操修养过程中要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体验;在优良学风养成过程中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指导;在生活作风修养过程中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体现。
1.思想情操修养过程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体验
思想情操修养是大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自己完善自己主观世界的精神建筑活动。思想情操修养有其内在规律,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情操修养时,必须顺应思想情操修养规律、利用思想情操修养规律,而不能违背思想情操修养规律,超然于思想道德修养规律之外。一句话,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强行为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真理性、彻底性和契合性,其内容能吸引大学生,能让大学生接受。因此,大学生在思想情操修养过程中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内心体验。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修养必须从自身实际思想情操水平出发。从动态看,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修养要先后经过自发阶段、自觉阶段和自由阶段;从静态看,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修养要经历从低到高的三个水平:依从水平、认同水平和信奉水平。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具有不同特点。
2.优良学风养成过程注重核心价值思想的指导
高校大学生的优良学风体现在有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有勤奋好学、富于创新的学习态度,有勇于探索进取的学习方法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优良学风能促进人才培养,它是一种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因此,注重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注重社会实践使核心价值思想见诸社会效果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见诸社会效果的重要途经。注重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要注重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调研反映体察民情民生宣传核心价值思想;注重通过加强教学实习深入生产一线推进核心价值思想大众化;注重通过普及“三下乡”活动秉承核心价值思想致力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国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良好育人氛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S1).
[2] 董放鸣.美化校园环境构建育人氛围[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3] 王秋霞.构建文明高校校园,营造文明育人氛围[J].青年文学家,2009(06).
[4] 赵红.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刍议新建高校育人氛围建设[J].社科纵横,1998(01).
[5] 葛贤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J].高教与经济,2007(01).
[6] 陈大勇,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7] 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
[8] 鲍硕来,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路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
[9] 徐玉明.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