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体育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体育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教育者、信息、通道、受教育者、反馈、障碍和环境。这些要素变化都会影响体育教育传播效果。本文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体育教育的传播过程,旨在有针对性的提高体育教育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育传播 模式 因素 效果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体育教育是以社会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交流过程,属于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必然会遵循有关传播要素与传播效果和影响传播效果的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传播的效果,这对体育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
在传播学简短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传播者都采用各种各样传播过程模式来分析某种传播现象。通过它来观察分析传播中的现象,能够用简洁的方式清晰的描述将过程或是结果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体育教育传播活动的规律,进一步分析影响体育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为优化的教育效果创造条件。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
如图1所示,体育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教育者、信息、通道、受教育者、反馈、障碍和环境。这些构成因素都是动态性的变量,这些变量的组合随时会因其中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复杂多样的方式。下面主要从传播内容因素,受众因素、传播渠道和媒介因素,环境因素、教育者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者
传播者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决定着传播信息的质量。传播者作为信息的传出者其自身的某些素质会间接地影响传播活动的效果。作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体育教师对体育传播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传播者对传授信息的掌握程度。传播者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对大量体育信息进行收集、鉴别、整理和选择,从而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第二、传播者自身的赢效因素教育者自身因素能够对德育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教师的权威性是自身能力、地位、权力等多方面外在表现,权威性与学生的信任度存在着密切关系,教师的权威性越高,学生就越容易信服。熟识性是指学生对教师的熟悉认识程度,熟识性依然会在无形中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学生和老师接触次数的增加,学生会对老师变的更加亲近,教师所传播的信息就会不由自主的被接受。可信性意味着受众对你的信赖和认可,可信性同样会对传播者产生影响,传播者给人可信度越高那么他所传播的信息就越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可信度就越高说服效果越大。悦目性也属于赢效因素的一种特质,是指传播者以自身的魅力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被学生所喜爱,那么无论是他还是他所传播的信息都会易被学生所接受。接近性就是指师生之间的在信仰、个性、情趣、等多方面的距离,师生间的相似度越高,那么他所传播的内容就越得到学生的赞同和接受,相似度高会使学生有种“同体观”的倾向,使学生很容易把老师当成“自己人”。
(二)教育内容
传播学研究表明,对传播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传播内容本身。体育能否起作用及所起作用的程度,关键在于体育内容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教育信息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教育信息具有三个功能: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感情;能使受教育者形成新的习惯和行为。因此,要提高学习效果,对教育信息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在教育的角度上。但从一方面说明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简洁易懂,但使说服对象产生抵触心理。两面都说则给人一种“公平感”,但又存在阐述对立观点不易把握,受者理解难度增加的问题。第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偏重感性的教育内容,能打动受者的感情,改变其态度;偏重理性的教育内容能使受者认识深入,改变其观念与行为。
(三)受教育者因素
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者与受传者是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共同构成一组传播关系。受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整个传播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可反映传播效果的好坏,这对于有针对性地提高传播效果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即便同一个教育者运用同种教育教学方法传播同一教育信息,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而言,其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可见,受教育者是体育教育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其自身的属性也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第一,个性因素。如性别、年龄、个性等。第二,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的行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个体往往会不顾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遵从群体的意见。第三,原有倾向。受教育者的原有倾向不同,传播对个人的影响也就不同。第四,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建議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四)环境因素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传播活动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也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传播活动”。我们周围的环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教育传播环境对于教师在信息方面的采集和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也使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传播活动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传播渠道和媒体
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作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其种类和方式对于传播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媒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书籍、杂志、报纸、等占有一定的空间,称之为空间性媒介,它以负载文字及有序的线型符号为主。广播、无线通讯等占有一定的时间属于时间性媒介,它以负载有规律的诉诸听觉器官的声音符号为主。课堂教育教学、面对面交谈、面向公众演讲、电影、电视、电脑等属于时空性媒介,它兼有时间媒介和空间媒介的共同特点,传播过程具有时空共进、声形并茂的特点。在实际的体育传播过程中,性质特点、功能不同的媒介对德育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优化、创设、利用大众媒介进行体育传播活动,是提高德育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教育传播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教育传播过程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育传播效果。因此,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促使各因素朝着有力于提高教育传播效果的方向发展变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0.
[2] 付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3).
[3] 高蕴琦.教育传播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
[4]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1.
摘 要 体育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体育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教育者、信息、通道、受教育者、反馈、障碍和环境。这些要素变化都会影响体育教育传播效果。本文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体育教育的传播过程,旨在有针对性的提高体育教育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育传播 模式 因素 效果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体育教育是以社会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交流过程,属于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必然会遵循有关传播要素与传播效果和影响传播效果的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传播的效果,这对体育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
在传播学简短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传播者都采用各种各样传播过程模式来分析某种传播现象。通过它来观察分析传播中的现象,能够用简洁的方式清晰的描述将过程或是结果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体育教育传播活动的规律,进一步分析影响体育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为优化的教育效果创造条件。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
如图1所示,体育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教育者、信息、通道、受教育者、反馈、障碍和环境。这些构成因素都是动态性的变量,这些变量的组合随时会因其中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复杂多样的方式。下面主要从传播内容因素,受众因素、传播渠道和媒介因素,环境因素、教育者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者
传播者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决定着传播信息的质量。传播者作为信息的传出者其自身的某些素质会间接地影响传播活动的效果。作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体育教师对体育传播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传播者对传授信息的掌握程度。传播者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对大量体育信息进行收集、鉴别、整理和选择,从而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第二、传播者自身的赢效因素教育者自身因素能够对德育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教师的权威性是自身能力、地位、权力等多方面外在表现,权威性与学生的信任度存在着密切关系,教师的权威性越高,学生就越容易信服。熟识性是指学生对教师的熟悉认识程度,熟识性依然会在无形中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学生和老师接触次数的增加,学生会对老师变的更加亲近,教师所传播的信息就会不由自主的被接受。可信性意味着受众对你的信赖和认可,可信性同样会对传播者产生影响,传播者给人可信度越高那么他所传播的信息就越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可信度就越高说服效果越大。悦目性也属于赢效因素的一种特质,是指传播者以自身的魅力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被学生所喜爱,那么无论是他还是他所传播的信息都会易被学生所接受。接近性就是指师生之间的在信仰、个性、情趣、等多方面的距离,师生间的相似度越高,那么他所传播的内容就越得到学生的赞同和接受,相似度高会使学生有种“同体观”的倾向,使学生很容易把老师当成“自己人”。
(二)教育内容
传播学研究表明,对传播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传播内容本身。体育能否起作用及所起作用的程度,关键在于体育内容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教育信息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教育信息具有三个功能: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感情;能使受教育者形成新的习惯和行为。因此,要提高学习效果,对教育信息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在教育的角度上。但从一方面说明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简洁易懂,但使说服对象产生抵触心理。两面都说则给人一种“公平感”,但又存在阐述对立观点不易把握,受者理解难度增加的问题。第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偏重感性的教育内容,能打动受者的感情,改变其态度;偏重理性的教育内容能使受者认识深入,改变其观念与行为。
(三)受教育者因素
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者与受传者是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共同构成一组传播关系。受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整个传播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可反映传播效果的好坏,这对于有针对性地提高传播效果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即便同一个教育者运用同种教育教学方法传播同一教育信息,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而言,其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可见,受教育者是体育教育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其自身的属性也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第一,个性因素。如性别、年龄、个性等。第二,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的行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个体往往会不顾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遵从群体的意见。第三,原有倾向。受教育者的原有倾向不同,传播对个人的影响也就不同。第四,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建議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四)环境因素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传播活动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也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传播活动”。我们周围的环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教育传播环境对于教师在信息方面的采集和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也使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传播活动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传播渠道和媒体
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作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其种类和方式对于传播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媒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书籍、杂志、报纸、等占有一定的空间,称之为空间性媒介,它以负载文字及有序的线型符号为主。广播、无线通讯等占有一定的时间属于时间性媒介,它以负载有规律的诉诸听觉器官的声音符号为主。课堂教育教学、面对面交谈、面向公众演讲、电影、电视、电脑等属于时空性媒介,它兼有时间媒介和空间媒介的共同特点,传播过程具有时空共进、声形并茂的特点。在实际的体育传播过程中,性质特点、功能不同的媒介对德育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优化、创设、利用大众媒介进行体育传播活动,是提高德育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教育传播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教育传播过程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育传播效果。因此,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促使各因素朝着有力于提高教育传播效果的方向发展变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0.
[2] 付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3).
[3] 高蕴琦.教育传播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
[4]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