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地做到全面发展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和好新、好胜的思维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尝试摸着石头去过河;或故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得到不断地发展。如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当学生已经学会测量课本上所列的物体长度后,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呢?”我让学生自己在教室四周找实物测量。学生有的量自己作业本的厚度、书本的长度和宽度;有的量粉笔的长度;有的想量黑板的长度、教室门的高度,却遇到尺太短的困难,于是几个同学一起来,短尺一把一把地接过来量;还有的学生竟然想出解下红领巾,先用尺子量红领巾,再用红领巾量的办法……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有了感性认识。教师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地参与数学实践,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更让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二、自主合作,让学生做中学、动中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其顺利达到认知的彼岸。例如,教学“多位数的除法”时,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第一次操作:先让学生分小棒,先用20根小棒摆2堆,再用20根小棒摆5堆,每堆是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观察被除数和除数以及商与被除数位数的关系,发现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第二次操作:大家一起摆小棒,每组合起来240根,先摆2堆,再用240根摆3堆、4堆,观察每堆是多少,分的份数和被除数最高位有什么关系(即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大小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和除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以便得出:判断商有几位数,关键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反之,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第三次操作:玩积木,快速说出商有几位数。我将事先制作好的正方体积木(每组一个),六面都写有多位数除法算式,让四人小组集体玩积木,快速判断商有几位,比赛看谁的得分高。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亲自操作和游戏中,有的学生得分很少,失败多次,但是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获,为下回练习减少错误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在数学课堂尽量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的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兔子想要山羊伯伯送给它一些菜子,山羊伯伯说,你必须算出来下面的问题才能打开放种子的大门。一个长方形的地,伯伯要沿着四周种白菜,这块地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是8米和6米,请问伯伯种白菜要走多少路?同学们,小兔子听着傻了眼,你们想帮助小白兔吗?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就能帮助它了。”我首先在钉子板上用绳子围出图形,让学生上台标出山羊伯伯这块地各条边的长度,算算这个长方形各条边长的总和,建立周长的概念。然后,我问:“同学们,现在你能帮助小兔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从书包里、教室里找到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兴趣盎然地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通过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对周长概念的感性认识。我再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最佳的方法,推导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相互配合,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善于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程改革才可能不断深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课堂的高涨气氛才会经久不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
(责编 蓝 天)
一、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和好新、好胜的思维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尝试摸着石头去过河;或故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得到不断地发展。如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当学生已经学会测量课本上所列的物体长度后,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呢?”我让学生自己在教室四周找实物测量。学生有的量自己作业本的厚度、书本的长度和宽度;有的量粉笔的长度;有的想量黑板的长度、教室门的高度,却遇到尺太短的困难,于是几个同学一起来,短尺一把一把地接过来量;还有的学生竟然想出解下红领巾,先用尺子量红领巾,再用红领巾量的办法……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有了感性认识。教师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地参与数学实践,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更让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二、自主合作,让学生做中学、动中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其顺利达到认知的彼岸。例如,教学“多位数的除法”时,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第一次操作:先让学生分小棒,先用20根小棒摆2堆,再用20根小棒摆5堆,每堆是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观察被除数和除数以及商与被除数位数的关系,发现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第二次操作:大家一起摆小棒,每组合起来240根,先摆2堆,再用240根摆3堆、4堆,观察每堆是多少,分的份数和被除数最高位有什么关系(即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大小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和除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以便得出:判断商有几位数,关键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反之,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第三次操作:玩积木,快速说出商有几位数。我将事先制作好的正方体积木(每组一个),六面都写有多位数除法算式,让四人小组集体玩积木,快速判断商有几位,比赛看谁的得分高。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亲自操作和游戏中,有的学生得分很少,失败多次,但是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获,为下回练习减少错误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在数学课堂尽量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的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兔子想要山羊伯伯送给它一些菜子,山羊伯伯说,你必须算出来下面的问题才能打开放种子的大门。一个长方形的地,伯伯要沿着四周种白菜,这块地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是8米和6米,请问伯伯种白菜要走多少路?同学们,小兔子听着傻了眼,你们想帮助小白兔吗?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就能帮助它了。”我首先在钉子板上用绳子围出图形,让学生上台标出山羊伯伯这块地各条边的长度,算算这个长方形各条边长的总和,建立周长的概念。然后,我问:“同学们,现在你能帮助小兔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从书包里、教室里找到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兴趣盎然地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通过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对周长概念的感性认识。我再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最佳的方法,推导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相互配合,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善于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程改革才可能不断深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课堂的高涨气氛才会经久不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