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科育人的几点思考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学科教学应该加强育人功能。叶澜教授解读过什么是“教育”和“好教育”。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好了天地人事,教出了有生命自觉的人,就是“好教育”,“教”和“育”是不可分割的。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如果能教好了天地人事,教出了生命自觉的人,就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科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学科育人呢?我认为,要注意到三点共性的东西:一是躬行践诺为人师表,二是激发学科兴趣,三是强化学习体验。
  一、躬行践诺为人师表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目地是在传授知识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要重视人的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
  1.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的主渠道,教师的备课既要理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内在的育人要素。
  2.制定育人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育人目标的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的学科育人,必须从教材出发,依附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寻找育人点,不能生拉硬套、添枝加叶,牵强附会,要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激发学科兴趣
  兴趣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教师已经对此熟视无睹。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要求。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据调查,学生对一些学科教学兴趣的程度一直不高,究其原因很简单,“没有意思”,“不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学科育人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刺激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从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景,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
  例如:朗读训练一般可分为初读、细读、品读三个步骤。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课文的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含义和思想感情,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的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謀篇、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朗读、什么样的文章不适合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效果,教师应有清晰的计划,一般来说诗歌散文宜朗读,既有助于学生领会其精妙之处,又能对学生有所熏陶。在专注、放声的朗读中,学生能感受到语言之美、内容之美、精神之美,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情思得到升华,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之由混沌走向清晰。
  2.变换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
  无论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限于篇幅,语言的描述都趋于简略,单调(语文除外)。这也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学习材料以学生乐于学习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三、强化学习体验
  体验,即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分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要亲自行动,或身临其境。间接体验则需借助想象、虚拟的情景进行角色体验,或与亲历者就相关问题进行对话。体验式学习,无论是直接体验还是间接体验,设计教学时都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从学习主体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并注重学习主体的亲身实践和现场感受。
  强化体验,可从两方面入手。
  1.把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
  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教师、教材之间。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信息载体。学生要借助教材来认识世界和发展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工具;而教材又是人类文化成果的一种结晶,它所体现的人类认知水平和情感深度总是高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情感深度的。由此可见,学生和教材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过程。为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即教师要把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出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的教学程序来。
  2.学科教学要重视学法指导
  达尔文有句名言“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因为它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更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越学越要学,越学越爱学,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科教学,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教师们从过去单一的“一言堂”的旧模式中走出,对学科育人认识不够深刻,做法不够完善,是在预设之中的,这些问题需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解决。教师们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重新理解教学的本质及教学关系,尤其是要努力改变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科的育人功能,拓展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为教与学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和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廖华良,李小红等.学与教改革的上城创新【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正焕发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价值内涵和教学设计做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让语文教学真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立足课堂教学,用语文滋养学生心灵,每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研文本 浅引教学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教者要做好文本解析。而从文本解读走向课堂教学,必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重视朗读教学作用,同时根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以教材大纲为朗读目标,丰富朗读形式,创设朗读教学情境,提高朗读质量,丰富学生情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对策  语文是初中教育的基础部分,学好语文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中朗读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发音表达作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运动
【摘 要】  沟通是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简单的通知与对话,而是一门深层次的艺术。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小学生沟通水平的提高,是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沟通习惯,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教材(文本)是最本位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有效的挖掘,探寻习作训练点,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会让学生的习作进入崭新的空间。苏教版语文教材(文本)大多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在传承一贯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之下,愈来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苏教版教材(文本)在“读写结合”上采用了一系列的策略,很适合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训练。  一、文
目的 探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