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研究中国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演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社会主义中国伦理观念的演变的历程,从中总结出道德建设的经验,以籍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伦理;嬗变;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项伟大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而精神文明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突出意义。本文主要就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探讨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一、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的,思想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伦理思想也不例外,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到以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实践的探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毛泽东伦理思想——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步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吸取我国的优秀道德传统,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步。
首先,创立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结合的集体主义,以此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的根本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次,提出“五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又次,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目标,并制定了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向。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科学的、颇有成效的,同整个毛泽东思想一样,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他的伦理思想仍然是当今社会人们道德实践的准则。
(二)邓小平伦理思想——完善了由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件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完善了由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首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其次,提出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针。再次,提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标准和具体措施。邓小平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处于转折点的一个发展阶段,起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精神,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它有能根据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加以积极的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的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获得强大生命力,也为今后道德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三)江泽民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江泽民伦理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伦理思考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和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其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再次,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最后,推动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化。
(四)胡锦涛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升华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道德建设新目标。首先,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形成之初就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思想,对新时期道德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其次,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再次,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八荣八耻”,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的典范,必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胡锦涛伦理思想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风云突变的国内外形式,结合时代特点,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它正在取得丰硕成果,今后的发展中也必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演变的特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伦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反映了一定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变化,伦理思想也会发生变化。到了邓小平时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转折性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实践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全新局面,随之伦理道德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新特点。
(一)在伦理取向上,要求以重视个人利益为主导的义和利的统一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贡献之一就在于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理清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毛泽东曾提出过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在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有一定空想的成分。邓小平则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解决了几方面的利益关系。首先,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发生冲突,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其次,承认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邓小平在许多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定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切切实实地解决群众所关心地各种问题,这也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归宿。最后,邓小平把二者矛盾的解决放置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之上,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才能真正谈得上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二)价值性的伦理秩序被功利性的伦理秩序所取代
伦理和法律一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但从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恰好是本末倒置了,如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很多思想家就把成为道德上的至善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实际上延续了这一思想,出现了伦理政治化或政治伦理化以及经济伦理化,社会主义的政治原理成为伦理规范,相反一般的伦理原则上升为政治原则,道德升至为尊的位置上,再加上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伦理的价值实际上仅体现在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上,如追求绝对的平等,把正当个人利益等同于利己主义,伦理原则成了经济制度安排的基础。如分配制度的安排以是否能体现绝对平均为标准。邓小平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道德模式,在新的道德模式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伦理道德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根本任务,而不是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
(三)道德理念被改造并赋予新的含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价值取向上的改变,一些旧的道德价值原则和规范也随之出现新的含义,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比如“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我们对它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人们谋生地手段,同时我们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精神是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合法谋利也是为人民服务。又如对平等原则的理解,过去对它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平均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解是:市场主体一旦进入市场,不论规模大小,也不论地位高地,都平等地参与竞争和分配,不承认任何人的特权,并且这种平等给予制度地支持。
三、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演变对道德建设的启发意义
基于以上对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演变过程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道德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呈现出阶段性,从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列宁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到邓小平伦理思想、江泽民伦理思想以及胡锦涛伦理思想等,它们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主要表现在它们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道德现象,把握伦理方向,表现在它们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价值去取向、任务目标、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表现在它们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战略地位。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然偏离正确的方向,改变性质。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是僵化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篇章,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坚持历史继承性和现实时代性地结合
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性的具体运用。任何一种新道德的出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对旧道德辩证否定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继承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的优良的道德传统,其次要批判地继承历史上剥削阶级地先进人物的道德传统,再次要继承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道德传统。最后还要继承人类一切先进的的道德思想。但是在继承优良道德传统是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不能脱离时代,否则道德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性,失去生命力。当前我们最大的实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应该围绕着这个重心,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三)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意识到了这一群体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毛泽东就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思想,并提出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对青年一代寄与殷切的希望,邓小平同样也关注着青少年,提出“四有”新人的目标引导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张白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其可塑性极强,人生观还未形成,既容易接受正面思想的引导,也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误导。当代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分析当代青少年思想状况,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教育,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任务。但恰恰在这支不能出现腐败的队伍里却出来了相当严重的腐败现象,威胁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何提高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一直是我们党非常关注的问题。毛泽东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对共产党员的品德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认为共产党人的品质应包括大公无私、忠诚积极、埋头苦干、谦虚谨慎、团结合作、信用诚实、正直勇敢、艰苦奋斗等等。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要“四化”的方针。江泽民则将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概括为三点:一是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二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要模范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至今日,我们已步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个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演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的产物,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研究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是为了为将来的道德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行“以德治国”的方略。
[参考文献]
[1]杜振吉.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2]李权时.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3]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关键词:社会主义伦理;嬗变;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项伟大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而精神文明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突出意义。本文主要就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探讨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一、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的,思想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伦理思想也不例外,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到以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实践的探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毛泽东伦理思想——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步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吸取我国的优秀道德传统,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步。
首先,创立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结合的集体主义,以此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的根本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次,提出“五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又次,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目标,并制定了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向。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科学的、颇有成效的,同整个毛泽东思想一样,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他的伦理思想仍然是当今社会人们道德实践的准则。
(二)邓小平伦理思想——完善了由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件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完善了由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首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其次,提出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针。再次,提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标准和具体措施。邓小平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处于转折点的一个发展阶段,起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精神,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它有能根据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加以积极的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的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获得强大生命力,也为今后道德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三)江泽民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江泽民伦理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伦理思考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和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其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再次,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最后,推动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化。
(四)胡锦涛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升华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道德建设新目标。首先,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形成之初就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思想,对新时期道德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其次,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再次,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八荣八耻”,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的典范,必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胡锦涛伦理思想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风云突变的国内外形式,结合时代特点,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它正在取得丰硕成果,今后的发展中也必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演变的特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伦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反映了一定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变化,伦理思想也会发生变化。到了邓小平时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转折性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实践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全新局面,随之伦理道德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新特点。
(一)在伦理取向上,要求以重视个人利益为主导的义和利的统一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贡献之一就在于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理清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毛泽东曾提出过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在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有一定空想的成分。邓小平则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解决了几方面的利益关系。首先,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发生冲突,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其次,承认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邓小平在许多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定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切切实实地解决群众所关心地各种问题,这也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归宿。最后,邓小平把二者矛盾的解决放置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之上,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才能真正谈得上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二)价值性的伦理秩序被功利性的伦理秩序所取代
伦理和法律一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但从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恰好是本末倒置了,如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很多思想家就把成为道德上的至善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实际上延续了这一思想,出现了伦理政治化或政治伦理化以及经济伦理化,社会主义的政治原理成为伦理规范,相反一般的伦理原则上升为政治原则,道德升至为尊的位置上,再加上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伦理的价值实际上仅体现在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上,如追求绝对的平等,把正当个人利益等同于利己主义,伦理原则成了经济制度安排的基础。如分配制度的安排以是否能体现绝对平均为标准。邓小平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道德模式,在新的道德模式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伦理道德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根本任务,而不是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
(三)道德理念被改造并赋予新的含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价值取向上的改变,一些旧的道德价值原则和规范也随之出现新的含义,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比如“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我们对它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人们谋生地手段,同时我们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精神是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合法谋利也是为人民服务。又如对平等原则的理解,过去对它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平均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解是:市场主体一旦进入市场,不论规模大小,也不论地位高地,都平等地参与竞争和分配,不承认任何人的特权,并且这种平等给予制度地支持。
三、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演变对道德建设的启发意义
基于以上对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演变过程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道德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呈现出阶段性,从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列宁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到邓小平伦理思想、江泽民伦理思想以及胡锦涛伦理思想等,它们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主要表现在它们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道德现象,把握伦理方向,表现在它们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价值去取向、任务目标、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表现在它们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战略地位。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然偏离正确的方向,改变性质。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是僵化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篇章,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坚持历史继承性和现实时代性地结合
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性的具体运用。任何一种新道德的出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对旧道德辩证否定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继承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的优良的道德传统,其次要批判地继承历史上剥削阶级地先进人物的道德传统,再次要继承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道德传统。最后还要继承人类一切先进的的道德思想。但是在继承优良道德传统是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不能脱离时代,否则道德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性,失去生命力。当前我们最大的实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应该围绕着这个重心,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三)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意识到了这一群体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毛泽东就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思想,并提出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对青年一代寄与殷切的希望,邓小平同样也关注着青少年,提出“四有”新人的目标引导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张白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其可塑性极强,人生观还未形成,既容易接受正面思想的引导,也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误导。当代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分析当代青少年思想状况,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教育,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任务。但恰恰在这支不能出现腐败的队伍里却出来了相当严重的腐败现象,威胁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何提高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一直是我们党非常关注的问题。毛泽东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对共产党员的品德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认为共产党人的品质应包括大公无私、忠诚积极、埋头苦干、谦虚谨慎、团结合作、信用诚实、正直勇敢、艰苦奋斗等等。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要“四化”的方针。江泽民则将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概括为三点:一是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二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要模范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至今日,我们已步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个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演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的产物,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研究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是为了为将来的道德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行“以德治国”的方略。
[参考文献]
[1]杜振吉.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2]李权时.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3]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