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广宗县产业扶贫实证调研
(一)政银合作,财政小资金撬起金融社会大资金
广宗县探索出了一条以财政扶贫资金抵押担保、开展到户小额贷款的新路子,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具体做法是,县扶贫办在农联社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将扶贫资金存入专户作为担保,农联社再按3—5倍的比例发放小额贷款给农户,由贫困村统一组织搞好项目实施。县扶贫办负责编制、申报扶贫项目及资金使用计划,并为金融部门提供扶贫村、贫困户名单;农联社负责对贷款群众的信誉考察、论证,并发放小额贷款;财政局负责项目验收、报账、资金拨付;农业局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各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确保抵押、放贷和项目实施顺利进行。采用政银合作方式后,2009年广宗县将多方筹集的50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担保,按照1:3的比例放大到户,共发放小额贷款1500万元,使得财政小资金撬起金融、社会大资金,切实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完善财税优惠政策,聚集民间资金2亿元投入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中,使财政扶贫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培育产业,稳定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广宗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的理念下,研究制定了“两种三养”产业化扶贫实施规划,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种植和以猪、牛、肉鸭养殖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着力为贫困群众开辟稳定增收的致富门路。在肉鸭养殖上,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河北英河食品有限公司”,农户负责养殖,公司负责技术、回收、屠宰、销售等环节,形成了集“肉鸭养殖、回收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蔬菜种植上,通过成方连片开发蔬菜种植、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了蔬菜业种植、销售、集散一条龙发展。同时,为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他们不定期聘请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山东寿光等地的专家到县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经过培育和发展,目前该县已形成20个蔬菜种植基地和15个养鸭专业村,全县种养业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效益达7000万元。
(三)整合资源,构筑全方位扶贫大格局
县委县政府着力构筑寓扶贫开发于一体发展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全方位开放、借外力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持续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转移等脱贫致富途径,不断将扶贫开发推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探索了“项目捆绑”制,集中方方面面的资金,实行集中投入、项目拼盘,使扶贫项目延伸到哪里,配套资金跟进到哪里,实现了资源、项目、资金、技术、人力的高效整合。二是立足于工业支撑经济、发展解决贫困的理念,大力实施“开发兴县、工业立县”两大核心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主线,连续三年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累计引进内资120亿元、外资3000万美元,实施重点项目建设300多个。
二、关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一)产业扶贫应选准产业发展项目
产业扶贫中的产业结构安排和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资源及环境要协调,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从企业来说,具有优势资源条件的产业或产品就可能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从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产业选择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既意味着资源有效配置的实现,又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不对区域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首先应对本区域的资源条件有正确的评估,全面调查分析区域性气候、土壤、植被等特点,紧紧围绕龙头企业的经营,做好结构调整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以保证产业经营的健康发展。广宗县在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时,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原则选择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他们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引导基地和农户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了老百姓比较熟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业扶贫要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模式
广宗县坚持以高效利用扶贫资金、稳定农民增收渠道为切入点,形成了以“资金放大—产业培育—广角扶贫”为核心的“三级跳”扶贫开发新模式,以数百万元扶贫资金启动金融和社会资金上亿元投入扶贫开发,实现了资金投入、产业布局、群众增收等方面新的突破。可见,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模式,用少量的资金办更多的事,充分发挥主流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以扶贫资金的投入为导向,以企业和农户自身投入为主体,银行、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良性投资体系,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产业扶贫的关键。
(三)产业扶贫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选择和选点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进行规范,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缩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时期。并在人均收入较低及污染程度较轻的情况下开始环境治理,使库兹涅茨曲线中生态环境的临界点降低或提前提早到来,尽早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广宗县将养鸭业作为农民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难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养鸭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空间。因此建议:一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让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高度重视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保证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必要资金,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先期考虑污染影响及治理成本,采取科学方法解决好养鸭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其真正发展成为绿色循环的生态养殖业。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我省财政扶贫机制实施效果的调研—以邢台为例》,(课题批准号:201001085)〕
(倪秀英,1965年生,河北黄骅人,邢台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学、税法)
(一)政银合作,财政小资金撬起金融社会大资金
广宗县探索出了一条以财政扶贫资金抵押担保、开展到户小额贷款的新路子,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具体做法是,县扶贫办在农联社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将扶贫资金存入专户作为担保,农联社再按3—5倍的比例发放小额贷款给农户,由贫困村统一组织搞好项目实施。县扶贫办负责编制、申报扶贫项目及资金使用计划,并为金融部门提供扶贫村、贫困户名单;农联社负责对贷款群众的信誉考察、论证,并发放小额贷款;财政局负责项目验收、报账、资金拨付;农业局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各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确保抵押、放贷和项目实施顺利进行。采用政银合作方式后,2009年广宗县将多方筹集的50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担保,按照1:3的比例放大到户,共发放小额贷款1500万元,使得财政小资金撬起金融、社会大资金,切实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完善财税优惠政策,聚集民间资金2亿元投入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中,使财政扶贫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培育产业,稳定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广宗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的理念下,研究制定了“两种三养”产业化扶贫实施规划,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种植和以猪、牛、肉鸭养殖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着力为贫困群众开辟稳定增收的致富门路。在肉鸭养殖上,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河北英河食品有限公司”,农户负责养殖,公司负责技术、回收、屠宰、销售等环节,形成了集“肉鸭养殖、回收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蔬菜种植上,通过成方连片开发蔬菜种植、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了蔬菜业种植、销售、集散一条龙发展。同时,为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他们不定期聘请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山东寿光等地的专家到县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经过培育和发展,目前该县已形成20个蔬菜种植基地和15个养鸭专业村,全县种养业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效益达7000万元。
(三)整合资源,构筑全方位扶贫大格局
县委县政府着力构筑寓扶贫开发于一体发展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全方位开放、借外力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持续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转移等脱贫致富途径,不断将扶贫开发推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探索了“项目捆绑”制,集中方方面面的资金,实行集中投入、项目拼盘,使扶贫项目延伸到哪里,配套资金跟进到哪里,实现了资源、项目、资金、技术、人力的高效整合。二是立足于工业支撑经济、发展解决贫困的理念,大力实施“开发兴县、工业立县”两大核心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主线,连续三年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累计引进内资120亿元、外资3000万美元,实施重点项目建设300多个。
二、关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一)产业扶贫应选准产业发展项目
产业扶贫中的产业结构安排和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资源及环境要协调,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从企业来说,具有优势资源条件的产业或产品就可能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从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产业选择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既意味着资源有效配置的实现,又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不对区域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首先应对本区域的资源条件有正确的评估,全面调查分析区域性气候、土壤、植被等特点,紧紧围绕龙头企业的经营,做好结构调整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以保证产业经营的健康发展。广宗县在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时,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原则选择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他们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引导基地和农户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了老百姓比较熟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业扶贫要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模式
广宗县坚持以高效利用扶贫资金、稳定农民增收渠道为切入点,形成了以“资金放大—产业培育—广角扶贫”为核心的“三级跳”扶贫开发新模式,以数百万元扶贫资金启动金融和社会资金上亿元投入扶贫开发,实现了资金投入、产业布局、群众增收等方面新的突破。可见,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模式,用少量的资金办更多的事,充分发挥主流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以扶贫资金的投入为导向,以企业和农户自身投入为主体,银行、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良性投资体系,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产业扶贫的关键。
(三)产业扶贫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选择和选点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进行规范,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缩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时期。并在人均收入较低及污染程度较轻的情况下开始环境治理,使库兹涅茨曲线中生态环境的临界点降低或提前提早到来,尽早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广宗县将养鸭业作为农民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难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养鸭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空间。因此建议:一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让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高度重视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保证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必要资金,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先期考虑污染影响及治理成本,采取科学方法解决好养鸭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其真正发展成为绿色循环的生态养殖业。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我省财政扶贫机制实施效果的调研—以邢台为例》,(课题批准号:201001085)〕
(倪秀英,1965年生,河北黄骅人,邢台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学、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