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核心素养成为众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方向,也逐渐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小学科学学科是研究自然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际经验阐述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课堂教学;学生;教学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明确指出了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此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创新,不仅实现了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实现,还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断增强,使之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随之升高。
一、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游戏活动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参与以及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他们在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同时也能够汲取知识。当小学科学教师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时,科学课堂立即“热闹”起来,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它们吸水吗”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一上课便鼓励学生从木头、塑料、纸、铁等材料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件物品。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展开制作,有人制作出了一艘船,有的人做出了一座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又将自己制作时的想法分享给其他人。当学生乐此不疲地制作各种物品时,教师说道:“同学们制作出来的物品遇到水会是怎样的反应呢?”有的人说,我这座桥是用木头搭建的,能够跨过水!有的人说自己用纸做了小船会漂在水面上。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说法逐步将“吸水性”的概念讲述出来,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哪种材料的吸水性更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高,通过进行相同大小和厚度的几种不同物质的吸水性实验的自主总结出了影响吸水性的因素。
二、利用微课视频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欲望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多媒体的衍生物出现在教学课堂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多便利。小學科学教师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后,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动手探究欲望也随之增强,自主获取科学知识的效率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空气有重量吗”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先提出了“石头与水或者其他物体都有重量,那么空气有质量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们的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空气有质量,有人认为没有质量。教师随之利用微课视频将一兴趣小组探究空气质量的视频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为了验证视频中得出结论的正确性,有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自主利用天平和气球重新称量了空气的质量。还有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创新和改进,将托盘天平改成了可以吊挂气球的天平。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思维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人们只有养成细微地观察良好习惯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认识到这一点后,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促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直接问道:“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液体呢?”很多学生直接说出“水”,有的学生还将酸奶、牛奶等回答出来。当教师提示厨房中常用到的液体时,学生们又将酱油、醋、油等材料列举出来。教师顺势又提出问题:“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有的学生直接说道:“食用油摸起来滑滑的!”有的学生说:“水是透明的,油是黄色的!”教师继续问道:“两者谁更重呢?”学生出现了不同意见,教师由此将两种材料分发下去,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测量相同体积的油和水的质量,促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科学探究思维。
四、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活动开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的一种有效措施,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自主获取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时,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课堂中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植物间的异同点,促使他们对植物产生了兴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教师将他们带到校园内,鼓励其自主选择一种植物,并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和记录该植物的叶的变化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茎和叶大小、软硬、形状等特点,使之通过横向对比认识到植物间变化的不同。经历实践探究活动后,学生们会对科学课堂和知识更感兴趣,科学探究能力也会进一步升高。
一言以蔽之,在新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逐步借助游戏、微课、生活、实践活动等开展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探究兴趣、欲望、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具备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小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的效率逐步升高,综合能力与素养也随之升高。
参考文献:
[1]梁丹.刍议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J].青年时代,2018,000(003):213.
[2]梁桂泉.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少男少女,2018,000(021):27-28.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课堂教学;学生;教学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明确指出了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此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创新,不仅实现了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实现,还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断增强,使之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随之升高。
一、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游戏活动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参与以及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他们在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同时也能够汲取知识。当小学科学教师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时,科学课堂立即“热闹”起来,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它们吸水吗”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一上课便鼓励学生从木头、塑料、纸、铁等材料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件物品。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展开制作,有人制作出了一艘船,有的人做出了一座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又将自己制作时的想法分享给其他人。当学生乐此不疲地制作各种物品时,教师说道:“同学们制作出来的物品遇到水会是怎样的反应呢?”有的人说,我这座桥是用木头搭建的,能够跨过水!有的人说自己用纸做了小船会漂在水面上。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说法逐步将“吸水性”的概念讲述出来,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哪种材料的吸水性更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高,通过进行相同大小和厚度的几种不同物质的吸水性实验的自主总结出了影响吸水性的因素。
二、利用微课视频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欲望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多媒体的衍生物出现在教学课堂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多便利。小學科学教师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后,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动手探究欲望也随之增强,自主获取科学知识的效率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空气有重量吗”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先提出了“石头与水或者其他物体都有重量,那么空气有质量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们的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空气有质量,有人认为没有质量。教师随之利用微课视频将一兴趣小组探究空气质量的视频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为了验证视频中得出结论的正确性,有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自主利用天平和气球重新称量了空气的质量。还有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创新和改进,将托盘天平改成了可以吊挂气球的天平。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思维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人们只有养成细微地观察良好习惯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认识到这一点后,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促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直接问道:“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液体呢?”很多学生直接说出“水”,有的学生还将酸奶、牛奶等回答出来。当教师提示厨房中常用到的液体时,学生们又将酱油、醋、油等材料列举出来。教师顺势又提出问题:“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有的学生直接说道:“食用油摸起来滑滑的!”有的学生说:“水是透明的,油是黄色的!”教师继续问道:“两者谁更重呢?”学生出现了不同意见,教师由此将两种材料分发下去,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测量相同体积的油和水的质量,促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科学探究思维。
四、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活动开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的一种有效措施,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自主获取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时,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课堂中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植物间的异同点,促使他们对植物产生了兴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教师将他们带到校园内,鼓励其自主选择一种植物,并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和记录该植物的叶的变化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茎和叶大小、软硬、形状等特点,使之通过横向对比认识到植物间变化的不同。经历实践探究活动后,学生们会对科学课堂和知识更感兴趣,科学探究能力也会进一步升高。
一言以蔽之,在新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逐步借助游戏、微课、生活、实践活动等开展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探究兴趣、欲望、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具备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小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的效率逐步升高,综合能力与素养也随之升高。
参考文献:
[1]梁丹.刍议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J].青年时代,2018,000(003):213.
[2]梁桂泉.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少男少女,2018,000(0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