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联合体。课堂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与作为“主演”的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一对多的形式,学生多了,教师的“导引”就可能不周全。因此,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补充,它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互助互进。古人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都是强调学习者之间交往与协作的重要性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互动起来:
首先,开展课堂讨论。
这是实现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要害在于教师规范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讨论问题的习惯。我们现行的班级队伍庞大,集体讨论就有可能出现无政府状态,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也就可能流于形式。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高效性,“合作式学习”就是实施课堂讨论最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如何合作呢?我觉得应分三步进行,即“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这样就能有条不紊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求证,最后在教师的导引下予以总结,达成共识。如,我在讲“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三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让学生各自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各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异同,进而明确这一环境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负担轻了,对知识点把握得也牢固了,可谓成效显著。
其次,开展地理竞赛。
在教学中可适当设计一些竞赛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时,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从图中再现出来,比速度、比准确,评出优胜小组。这样,赛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赛时全身心地投入,赛后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败者誓不罢休,以待再战。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练习了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改善师生关系、更新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一切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而应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此,我在本学期授课时,通过课前预习、做好笔记、整理课堂知识结构、巩固练习和作业练习等环节来完成。这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师生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处处突显学生的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快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新型学习关系中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强调的是对教材的钻研,它考虑得更多的是教师的传输能力,对学生的重视相对较少。而互动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备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己接受的、哪些是较难理解的、会出现哪些问题。这样在课前就要设计较为可行的教学思路,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接触教学内容,让学生消除对教材的生疏感,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课前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中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阵地,要想使“互动教学”真正实现,就必须将“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而要想真正见到实效,仅凭重视课堂中的各环节是不够的,它只是学生的表象反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让学生从心理上与你贴近,让学生从内心萌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为此,我觉得做好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1)要互动先要平等。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而应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主动、大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要将互动教学推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2)要互动先要创设情境。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现生活、体验感情,从而理解把握知识。如:我在讲“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观察神延铁路、窟野河两岸泥沙堆积情况,从而理解北半球右偏的道理。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可以说印象深刻、体会深刻。
“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联合体。课堂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与作为“主演”的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一对多的形式,学生多了,教师的“导引”就可能不周全。因此,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补充,它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互助互进。古人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都是强调学习者之间交往与协作的重要性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互动起来:
首先,开展课堂讨论。
这是实现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要害在于教师规范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讨论问题的习惯。我们现行的班级队伍庞大,集体讨论就有可能出现无政府状态,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也就可能流于形式。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高效性,“合作式学习”就是实施课堂讨论最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如何合作呢?我觉得应分三步进行,即“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这样就能有条不紊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求证,最后在教师的导引下予以总结,达成共识。如,我在讲“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三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让学生各自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各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异同,进而明确这一环境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负担轻了,对知识点把握得也牢固了,可谓成效显著。
其次,开展地理竞赛。
在教学中可适当设计一些竞赛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时,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从图中再现出来,比速度、比准确,评出优胜小组。这样,赛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赛时全身心地投入,赛后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败者誓不罢休,以待再战。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练习了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改善师生关系、更新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一切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而应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此,我在本学期授课时,通过课前预习、做好笔记、整理课堂知识结构、巩固练习和作业练习等环节来完成。这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师生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处处突显学生的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快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新型学习关系中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强调的是对教材的钻研,它考虑得更多的是教师的传输能力,对学生的重视相对较少。而互动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备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己接受的、哪些是较难理解的、会出现哪些问题。这样在课前就要设计较为可行的教学思路,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接触教学内容,让学生消除对教材的生疏感,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课前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中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阵地,要想使“互动教学”真正实现,就必须将“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而要想真正见到实效,仅凭重视课堂中的各环节是不够的,它只是学生的表象反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让学生从心理上与你贴近,让学生从内心萌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为此,我觉得做好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1)要互动先要平等。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而应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主动、大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要将互动教学推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2)要互动先要创设情境。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现生活、体验感情,从而理解把握知识。如:我在讲“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观察神延铁路、窟野河两岸泥沙堆积情况,从而理解北半球右偏的道理。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可以说印象深刻、体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