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教學内容不再如往常一样单纯地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一年级又是学生学习、性格养成、习惯培养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构建高效学习课堂,是许多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启蒙教育;学习习惯;教学相长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起点,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蒙、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同时,一年级的教学与学生之前接受的幼儿园教育不同,小学教育是一个正规的、系统的学习体系,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个时间段,则更加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引导和用心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教授他们一年级的知识内容外,还应该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小学学习甚至整个学习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
由于小学一年级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两者的教育模式大有不同,前者是以娱乐式的启发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学任务,然而后者的教育是体系化的、专业化的教育,对于刚刚步人小学的学生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一年级的老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先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同时,由于固定的课程时间以及教学任务,启蒙教育将融入整个教学活动当中。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性格相对活泼好动,想让学生一整堂课下来安静听讲是很难的。因此,一年级的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引入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进而再步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像是在训授数字 0的相关知识点时,首先,引入“小猫钓鱼”的例子,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小猫钓鱼的动画片,让学生沉浸在这个假设的情境当中,再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也会愿意思考和回答,如此一来课堂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教学和课堂的主体都是学生,课堂需要学生的配合,老师才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然而一年级的学生尚未真正懂事,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温柔的话语以及课堂中引入的有趣的故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至日课堂当中。
(二)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密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引入生活化的案例是想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明白学习并非纸上谈兵,同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学生了解程度更高,也更愿意思考。例如,在教导学生识数时,可以从父母的电话、火警电话、报警电话等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着手,明确每个数字的读音和写法,由于这些数字的组合是学生熟悉的,他们下意识地不会产生抗拒,这比起一味地在黑板列举数字更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生活化的场景除了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地习惯,知识只有被运用才算是真正掌握,这一点从学生启蒙教育阶段人手是再好不过了。
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刚刚步人小学大门,对于小学生活和学习仍处于未知的状态,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不管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匀习惯,都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熟悉校园生活。
(一)指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在所难免,而且刚刚步人小学校园,他们没办法一下子适应,也没办法立刻摆脱在幼儿园时上课的随意性。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有意识地纠正学生的上课习惯,这也是老师上课的前提,否则,学生课堂纪律差,老师根本无法正常授课,强行讲授知识点也只能适得其反。在每堂课开始之前,老师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坐姿,每堂课都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养成习惯;在课堂中,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纪律问题,将规范学生的上课纪律摆在第一位,有学生不遵守纪律要及时纠正,否则,学生也会产生懈怠心理。
(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专注听讲
老师授课的前提是学生听讲,学生不听讲,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都是无用功,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定性较差、上课容易开小差的现象,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听课。学生能否认真听课是双向的,一方面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一方面则是取决于老师授课时的精彩程度。上文也提及了将故事情境与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当中,打造趣味课堂是老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努力,而关于学生认真听讲,鉴于学生年龄小,也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让学生养成专注听课的习惯,专注的习惯不仅仅对学生学习有益,对学生今后做事也十分有利。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发言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时候上课十分踊跃,会不自觉地开口说话,作为老师,应该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热情,但同时,也要注意纠正他们的发言纪律。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这既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也能够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技巧。当然,比起发言,老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发言的纪律,发言之前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才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中不能随意说法打断老师讲课,更加不能与周边的同学说悄悄话等。比起授课,学生的课堂纪律仍要摆在首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并且有秩序的课堂。
(四)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相较于幼儿园的学习,小学的学习更显系统化的一大表现便是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包括每日作业,一开始会有许多学生不适应,而老师要做的,则是要逐步培养起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年级的作业很少,有时候往往只是简单的复习,偶尔会有一些简单的教材练习,从数量开始循序渐挂,让学生逐渐适应写作业的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老师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恰当地为学生写上几句鼓励的话,或者为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奖励大红;花,有奖励才会有动力,学生写作业的热情自然会逐步提升,从而逐渐养成习惯。
三、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一)增设趣味游戏,构建趣味课堂
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性格依旧活泼好动,游戏是最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因此,老师在课堂卜可以充分借助游戏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在课堂中引进的游戏自然并非般意义上的追逐游戏,还包括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游戏。数学学习可以利用数学工具,比如,“七巧板”。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手动讲解的模式,让学生对于七巧板的构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发挥,拼出他们感兴趣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且适时与他们互动,学生是很愿意向老师展示他们的“成品”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动手创作的兴趣。
(二)不断完善自我,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十分强,无论是胜格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因此,作为老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中的指导者地位,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作为老师本身也不能懈怠,教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学生顽皮,老师要学会包容;学生跟不上,老师要有耐心讲解;学生违反纪律,老师要刚柔并济,既要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吸收更多有关教育的经验,掌握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做到“快乐地学习”。
(三)总结教学经验,关注学生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每个学生课堂的表现以及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余时间可以给予不同的建议,并且在评改作业时,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当然,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方位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老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们反馈学生在学习上的情况,家校联动,共同助力学生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老师从根本上重视教学工作,学生才会从行动上重视起来。教学是师生之间相辅相承的,老师的引导、包容与耐心才会赢得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的配合又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师生至今互相配合,才能构建高效的趣味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建武.浅谈怎样上好一年级数学课[J].数码设計(下),2019(12):120.
[2]刘新开.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师道·教研,2020(2):174.
[3]潘瑞田.浅谈如何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启蒙教育[J].读与写,2020,17(5):169.
[4]冯玉静.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1):76.
【关键词】高效课堂;启蒙教育;学习习惯;教学相长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起点,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蒙、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同时,一年级的教学与学生之前接受的幼儿园教育不同,小学教育是一个正规的、系统的学习体系,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个时间段,则更加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引导和用心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教授他们一年级的知识内容外,还应该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小学学习甚至整个学习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
由于小学一年级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两者的教育模式大有不同,前者是以娱乐式的启发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学任务,然而后者的教育是体系化的、专业化的教育,对于刚刚步人小学的学生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一年级的老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先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同时,由于固定的课程时间以及教学任务,启蒙教育将融入整个教学活动当中。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性格相对活泼好动,想让学生一整堂课下来安静听讲是很难的。因此,一年级的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引入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进而再步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像是在训授数字 0的相关知识点时,首先,引入“小猫钓鱼”的例子,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小猫钓鱼的动画片,让学生沉浸在这个假设的情境当中,再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也会愿意思考和回答,如此一来课堂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教学和课堂的主体都是学生,课堂需要学生的配合,老师才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然而一年级的学生尚未真正懂事,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温柔的话语以及课堂中引入的有趣的故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至日课堂当中。
(二)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密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引入生活化的案例是想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明白学习并非纸上谈兵,同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学生了解程度更高,也更愿意思考。例如,在教导学生识数时,可以从父母的电话、火警电话、报警电话等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着手,明确每个数字的读音和写法,由于这些数字的组合是学生熟悉的,他们下意识地不会产生抗拒,这比起一味地在黑板列举数字更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生活化的场景除了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地习惯,知识只有被运用才算是真正掌握,这一点从学生启蒙教育阶段人手是再好不过了。
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刚刚步人小学大门,对于小学生活和学习仍处于未知的状态,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不管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匀习惯,都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熟悉校园生活。
(一)指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在所难免,而且刚刚步人小学校园,他们没办法一下子适应,也没办法立刻摆脱在幼儿园时上课的随意性。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有意识地纠正学生的上课习惯,这也是老师上课的前提,否则,学生课堂纪律差,老师根本无法正常授课,强行讲授知识点也只能适得其反。在每堂课开始之前,老师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坐姿,每堂课都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养成习惯;在课堂中,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纪律问题,将规范学生的上课纪律摆在第一位,有学生不遵守纪律要及时纠正,否则,学生也会产生懈怠心理。
(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专注听讲
老师授课的前提是学生听讲,学生不听讲,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都是无用功,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定性较差、上课容易开小差的现象,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听课。学生能否认真听课是双向的,一方面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一方面则是取决于老师授课时的精彩程度。上文也提及了将故事情境与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当中,打造趣味课堂是老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努力,而关于学生认真听讲,鉴于学生年龄小,也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让学生养成专注听课的习惯,专注的习惯不仅仅对学生学习有益,对学生今后做事也十分有利。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发言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时候上课十分踊跃,会不自觉地开口说话,作为老师,应该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热情,但同时,也要注意纠正他们的发言纪律。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这既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也能够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技巧。当然,比起发言,老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发言的纪律,发言之前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才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中不能随意说法打断老师讲课,更加不能与周边的同学说悄悄话等。比起授课,学生的课堂纪律仍要摆在首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并且有秩序的课堂。
(四)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相较于幼儿园的学习,小学的学习更显系统化的一大表现便是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包括每日作业,一开始会有许多学生不适应,而老师要做的,则是要逐步培养起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年级的作业很少,有时候往往只是简单的复习,偶尔会有一些简单的教材练习,从数量开始循序渐挂,让学生逐渐适应写作业的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老师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恰当地为学生写上几句鼓励的话,或者为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奖励大红;花,有奖励才会有动力,学生写作业的热情自然会逐步提升,从而逐渐养成习惯。
三、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一)增设趣味游戏,构建趣味课堂
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性格依旧活泼好动,游戏是最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因此,老师在课堂卜可以充分借助游戏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在课堂中引进的游戏自然并非般意义上的追逐游戏,还包括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游戏。数学学习可以利用数学工具,比如,“七巧板”。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手动讲解的模式,让学生对于七巧板的构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发挥,拼出他们感兴趣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且适时与他们互动,学生是很愿意向老师展示他们的“成品”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动手创作的兴趣。
(二)不断完善自我,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十分强,无论是胜格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因此,作为老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中的指导者地位,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作为老师本身也不能懈怠,教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学生顽皮,老师要学会包容;学生跟不上,老师要有耐心讲解;学生违反纪律,老师要刚柔并济,既要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吸收更多有关教育的经验,掌握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做到“快乐地学习”。
(三)总结教学经验,关注学生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每个学生课堂的表现以及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余时间可以给予不同的建议,并且在评改作业时,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当然,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方位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老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们反馈学生在学习上的情况,家校联动,共同助力学生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老师从根本上重视教学工作,学生才会从行动上重视起来。教学是师生之间相辅相承的,老师的引导、包容与耐心才会赢得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的配合又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师生至今互相配合,才能构建高效的趣味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建武.浅谈怎样上好一年级数学课[J].数码设計(下),2019(12):120.
[2]刘新开.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师道·教研,2020(2):174.
[3]潘瑞田.浅谈如何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启蒙教育[J].读与写,2020,17(5):169.
[4]冯玉静.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