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价值 占领阵地 凸显“种子课”的生长力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2011年第2期发表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俞正强的《“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一文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种子课”观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字,却极具震撼力。它如同一颗震撼弹,激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新思考。下面以《天平游戏(一)》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凸显“种子课”的生长力量。
  一、追问数学价值
  价值追问、凸显其价值是“种子课”实现生长力的首要条件。因为“种子课”的首要特征是价值大。有的知识不学、少学不要紧,在后续学习中可以自我修复和完善,但有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就会影响今后主动建构学习,今后学习会发生困难或障碍,这讲的就是“种子课”的价值。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天平游戏(一)》的学习内容,是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从而初步体会等式的性质。
  很多一线老师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在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如x+5=13的时候,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易操作,书写步数少。小学学习的解方程都是相对简单的方程,但为什么小学阶段还要学习等式的性质?
  课标解读中指出:“一开始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可能显得比较烦琐,特别是对于简单的数量关系,算术的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但在解简单方程时还是应当用等式性质,一方面体现代数方法的本质;另一方面是与第三学段学习方程的思路保持一致。”可以看出,等式的性质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体现的是算术思路,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体现的是代数思维。等式的性质反映了方程的本质,将未知数和已知数同等看待,关注的是方程的结构和关系,这也是代数思维与算术思维的基本区别。为了后续学习,学生在掌握算术思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代数思维。
  另外,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审视,利用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是由一种关系转化为另一种关系,这是一种并列式的转化。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其方向是由复杂转化为简单,这是一种递进式的转化。两种方法,其核心的数学思想是化归的思想,但转化的目的不相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更有一般性。
  还可以从内容的本质上作思考。对方程意义的把握,不仅应从静态方面认识,从形式方面进行厘清,认识到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且应从动态方面进行把握,应让学生经历方程模型的生成过程,通过寻找等量关系及其发生的各种变化,并用方程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完善方程的概念。而这个过程,就是等式性质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说,等式的性质是对方程意义认识的深化,通過等式性质的教学,可以实现对方程意义的静态认识到动态把握的深化。
  二、主动占领阵地
  有了对“种子课”价值的认识,接着必须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它的价值。我认为,必须主动及时地占领“种子课”应有的阵地。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它的强大根系“占领”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因此需要有强烈的“占领”意识,应先用等式的性质去“占领”学生解方程的阵地。教学解方程时,不要急于从解题方法上发散,不要急于在解题策略上开放,而应让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先入为主”“正面强化”。在本次研讨中,王增荣老师的《天平游戏》一课,学生通过观察、思辨、举例……获得丰富、典型的等式后,王老师组织学生对这些等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等式性质。紧接着,就用等式的性质占领学生思维的阵地,通过典范的运用,方法的概括,在学生心中撒下了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种子。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如果把这三个等式继续算一算,看看它又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学生动手计算)
  ①20+X+10=50+10→30+X=60
  ②20+X-5=50-5→15+X=45
  ③20+X-20=50-20→X=30
  师:这三个等式继续计算后,观察一下,那个等式比较特别?
  生:X=30
  师:特别在什么地方?
  生:左边数字20与-20互相抵消了(教师板书抵消)。
  师:你们看,像刚才这样子,方程通过变化,把20这个数字抵消求出未知数,这个过程,早期的数学家研究了几百年才发现了这个现象,没想到我们四年二班在不到一节课当中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们真了不起。
  师:像这个过程我们就叫做解方程(板书:解方程),求出来的X=30这个未知数的值就叫做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刚才解方程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板书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解方程的主要步骤和书写格式。
  师:像这样的方法(用等式性质)我们试着也来做一做好不好?
  师:大家打开书本把后面的两题完成。(学生独立练习)
  师: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学了等式的性质到底有什么用?
  生:可以求未知数。
  生: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都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但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等式的性质走向运用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中,王老师巧妙地利用学生例举的等式,让学生“继续算一算,看看它又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在对变化后等式的观察中,发现其中一种等式变化后,可以找出未知数的值。再对这种变化进一步讨论,得出“抵消的方法”,从而无痕、顺畅地引出解方程。至此,等式性质的这颗“种子”破土而出、发芽了,开始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了。
  只有经过价值追问,我们的“种子课”教学才能“师出有名”,才能“理直气壮”,这样的教学才有底气,有底气的教学才有魅力!只有及时、主动占领应有的数学阵地,我们的“种子课”教学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历来为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家所重视和推崇。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不耻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的话更是精辟人理:“为学者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要让学生敢问,二是要让他们善问。  一、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多年来,教师们在课堂
期刊
【摘 要】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出台,我们的老师又一轮投入到对新课标的解读中去。其中,除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一教学策略,见习作教学之如画风景?  一、细节观察,添习作血肉之满  有一次,批改周记,发现很多同学都写了“狗”的故事。原来,上星期班级莫名地来了一条小黑狗。“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它,它一声不吭,靠在我的手臂上,竟然闭上眼睛打起了瞌睡……我看着这
期刊
新学期开始了,刚上了一个星期的音乐课,就有学生来找我了。  “老师,我们想开个班级音乐会。”  我不禁想到以前这个班在高一的时候我组织他们开的一场“班级音乐会”的情景:没几个人愿意给大家表演,音乐会冷场了。最后还是我点名叫几个同学起来唱了几首歌,就这么草草地收场了事。“音乐会”并没有达到认识大家,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效果。看着站在我面前的这个连他们班主任老师都头痛的“调皮大王”,我还真怕他把一
期刊
题记:“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恩格斯  2012年3月28日至4月2日期间,我们晋江市陈埭镇中学课改片区组织了部分学校行政和骨干教师前往山东,参加了“全国初、高中高效课堂特色名校现场多维度解析研讨会与齐鲁典型名校有效教学策略考察观摩活动”。无论是在泉城济南和课改名家对话交流,还是和一线名师分享经验成果;无论是到杜郎口中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的思考,提问、分析、探索等智力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呢?现以现行小学语文第九册为例略作说明。  一、要注意发挥教师提问的示范引路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具有示范引路作用。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抓住课文重点,激发学生兴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在实施要求上,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关键词。其中,“参与”是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主体参与的空间和平台提出必要的策略。  【关键词】主体;参与;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奠定是以一定的学生参与度为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就谈不上“主体”体现。优化课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根据学困生成因调查和学习反思分析,我从“学困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进行尝试和探究,逐步形成了“活动单导学”课堂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有效学习  【问题的提出】  活动单导学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學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
期刊
以下是2011年某次教研活动时,一位老师对《老王》的解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内心对老王充满了愧怍之心呢?  生: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还不够好!  师:那么,大家认为作者应该怎样做呢?  师:比如在老王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生:可以请他进来坐坐。  师:对啊,可以请他进来,而不仅仅是把钱给他。这样或许作者可以不那么愧怍了!  师:看来这样的愧怍之心源于“人道主义精
期刊
本学期笔者有幸听取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听完本课之后,笔者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课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不失为一堂经过认真打磨的堪称成功的师范课。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能够在执教者的课堂上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  首先从课堂的导入而言,一堂好的公开课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演出,而课堂导入无疑就是序幕,高潮没来到来就已经抓牢了观众的眼球。执教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大国崛起》的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