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新课程的改革、美术课与其他课的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了或忽略了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校外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特殊性造成其评价有着自己不同的个性和要求。但相对于这种特殊性而言,美术评价体系就显得相对滞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容易走入误区。作为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想从自己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其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压力,一提起学习就烦。而作为校外美术教育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的,所以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里他们没有被完全压抑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校外美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学生的年龄、层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所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技巧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面对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对于儿童美术作品不能用“对不对”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和现实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学错误,比如“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人的身子长出了动物的脑袋”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作品,有些家长回去看过后,就说:“这是什么啊?你看你画的画,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啊,哪的人长出了动物的脑袋?山为什么是紫色的?”这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科学的论断,结果往往就限制了学生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模式日益僵化。如果我作为教师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和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在我们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就要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知识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力差等因素。只要能在作品中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无论是否符合科学的标准,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今后绘画的风格、兴趣培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影响都是深远的。
二、不能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长和我交流,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往往就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作品好坏的标准,我认为这种评价太片面、太主观了。孩子对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知识技能也没有成年人高,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有着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更应该注重作品的内涵,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情感世界。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技法,不能用简单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依据,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画出来的东西非常写实,但是长此以往,可能培养的结果单纯就是培养了一个画匠而不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天才。
三、不能以喜不喜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参照,要学生都向自己看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对于美的事物的见解和主张,不能简单地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来说,我所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人之多,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观都培养的和我一样,那么世界上岂不是多了成千上万个相同的我了吗?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充分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等级不要分得太清楚,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发展。
四、校外美术教育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校外美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的“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坏”来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会尽量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是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的热情去画。哪怕画得不好,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美术成长的记录袋,增强评价的实效性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啊?”在教学的最初,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只是从好与坏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可是我发现对于那些被评价为不好的学生来说,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打击,往往有的学生就此放弃美术的学习。看到这种结果我发现作为老师来说,我简单的评价可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每一个进步的过程和不足,我通过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袋来进行记录。它包括学生学习时间、学生每一次的成长进步、学生作品反映出的个性特征和不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结果、师生互评结果,既有测试性评价更有非测试性评价。这样就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改变教师一言堂,真正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增加家长对学生了解,改善师生关系。
总之,在我们的校外美术教育中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和综合能力为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出轨,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其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压力,一提起学习就烦。而作为校外美术教育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的,所以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里他们没有被完全压抑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校外美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学生的年龄、层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所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技巧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面对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对于儿童美术作品不能用“对不对”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和现实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学错误,比如“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人的身子长出了动物的脑袋”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作品,有些家长回去看过后,就说:“这是什么啊?你看你画的画,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啊,哪的人长出了动物的脑袋?山为什么是紫色的?”这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科学的论断,结果往往就限制了学生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模式日益僵化。如果我作为教师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和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在我们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就要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知识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力差等因素。只要能在作品中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无论是否符合科学的标准,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今后绘画的风格、兴趣培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影响都是深远的。
二、不能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长和我交流,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往往就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作品好坏的标准,我认为这种评价太片面、太主观了。孩子对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知识技能也没有成年人高,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有着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更应该注重作品的内涵,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情感世界。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技法,不能用简单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依据,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画出来的东西非常写实,但是长此以往,可能培养的结果单纯就是培养了一个画匠而不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天才。
三、不能以喜不喜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参照,要学生都向自己看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对于美的事物的见解和主张,不能简单地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来说,我所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人之多,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观都培养的和我一样,那么世界上岂不是多了成千上万个相同的我了吗?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充分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等级不要分得太清楚,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发展。
四、校外美术教育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校外美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的“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坏”来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会尽量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是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的热情去画。哪怕画得不好,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美术成长的记录袋,增强评价的实效性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啊?”在教学的最初,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只是从好与坏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可是我发现对于那些被评价为不好的学生来说,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打击,往往有的学生就此放弃美术的学习。看到这种结果我发现作为老师来说,我简单的评价可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每一个进步的过程和不足,我通过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袋来进行记录。它包括学生学习时间、学生每一次的成长进步、学生作品反映出的个性特征和不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结果、师生互评结果,既有测试性评价更有非测试性评价。这样就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改变教师一言堂,真正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增加家长对学生了解,改善师生关系。
总之,在我们的校外美术教育中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和综合能力为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出轨,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