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岛武郎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长篇小说《一个女人》作为他的代表作受到极高的评价。本文从作者的思想角度出发,深入主人公叶子的内心,剖析小说反应的社会现实,把握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关键词有岛武郎 白桦派 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43-02
白桦派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闪耀着别样光辉的流派之一。其作家大部分出身于上流社会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青年知识分子,但他们本身又违背本阶级的主潮流,是彻底自由主义的个性尊重者,能够从各种旧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作品的形式与表现方法上有许多创新。作品大都充满深厚的人道主义,大胆地主张自由主义,追求自我理想,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同派中的另类者”之称的有岛武郎尤其如此。他是“白桦”的中坚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社会意识强,敢于接触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
一、关于《一个女人》的创作
《一个女人》是有岛武郎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其成型经历了两个阶段,历时漫长的九年。1911-1913年作者以《一个女人的一瞥》连载于《白桦》杂志。1919年作者重新修改,续写了后篇并正式定名为《一个女人》。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的代表之作而且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主人公叶子的形象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她就是有岛武郎同学森广的未婚妻佐佐城信子。作者留学美国遇到同学听到了信子的故事,因此这成为了小说创作的契机。提起自我意识觉醒的近代女性,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是一个公认的典型。《一个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叶子也被赋予了相同的使命。叶子生活在明治中期一个上层知识分子家庭,才貌兼备,心高气傲,热情奔放,为了追求理想爱情可以抛弃一切,被社会所不容最终沦落。作者把叶子的角色设置为中日甲午战争后体验到“不可思议的觉醒”的新女性形象,她勇敢地追求自我,直面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向往和男子一样的自由地位并倾其所有。
关于创作意图,有岛曾解释道:我是想在那部书中把信子的肖像描绘成一个开始觉醒而自己却不知道方向,出生于社会却不懂得如何应对的任性、敏感、激进的女性。真正爱自己、尊重自己本能而又感到女性没有一定地位的人们,我想会被主人公盲目的叛逆、执着与挫折感动的。
二、叶子的本能生活主义
叶子在19岁时倾慕天才的记者木部,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和种种阻挠,恋爱并结婚。但是,婚后的叶子逐渐意识到把自己牢牢攥在手中的木部“不过是个一无是处、平庸懦弱、精神萎靡的男子”,她的爱情“只不过两周时间就逐渐冷却”了。于是叶子又以两月前奋不顾身的态度坚决离开了庸俗虚伪的男人,甚至向母亲宣称丁字是自己与他人的孩子,以此与木部断绝一切联系。
为了寻找自我,她要继续前进。父母死后,照顾两个妹妹的重担落在叶子身上,此外年幼的女儿还要抚养,加上亲戚们的冷漠与绝情,孤立无援的叶子不得不投靠远在美国的木村。而木村并不是做为爱人存在的,去美国的憧憬与其说是向往与木村今后的美好生活,不如说是美国式的自由生活吸引着叶子。木村清楚地知道叶子姐妹的内情,不仅愿意承担一家的所有负担,甚至后来叶子私奔几近身败名裂之时还继续相信她,愿意接受她。
在叶子眼里木村对自己的爱是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木村这么做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他自己,她只是充当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有岛武郎如此安排叶子的态度正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主张。作者从小就受到基督教思想的浸染,更在札幌农业学校时代成为了一名教徒。自己的思想也受到长期压抑,数年后终于毅然弃教摆脱了桎梏。
木村就是以不断积德的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出现在叶子面前的。相对于木村,叶子不相信寄希望在虚无的宗教上人生就能获得幸福。她追求灵肉合一,忠于自我意识,过着“恣情任性”的生活。对于无法令她产生爱情又围绕在身边的男子或是被自己识破本质后的无聊男人,“叶子都曾让他们潜入到跟前来,但在即将近身之时就突然撒手决绝。至于被弃绝的不少男性,看来与其说对叶子有所怨恨,毋宁说对自身的兽欲感到羞愧。”
有岛武郎讲过,被男子夺走了一切的女性只能通过出卖宝贵的贞操来让男性认同她们的存在。但是不自由的妥协又使女性本能地对男子生出憎恶之情。男女间的斗争由此产生。同时女性又无法舍弃与生俱来的本能,即对男子纯真的依恋。正是这一对本能互相地矛盾造成了妇女的悲惨命运。这是作者自己对于这部作品发出的心声,也是对叶子从思想上进行的根本性的概括,因为她正是在即较量又依恋的两极感情支配下生活着。
叶子有着张扬的自我和独立的个性,她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也是当时的传统女性所望尘莫及的。她追求的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这一信念在小说前半部分支持着叶子坚定地嫁给木部并在不久后离婚独自抚养孩子。但是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远涉重洋投靠毫无感情的木村。照此发展下去叶子似乎有向世俗屈服的嫌疑,而且整部小说的光彩也将暗淡得多。于是作者安排了叶子与事务长仓地的不期而遇,叶子的信条、作者的创作意图都得以贯彻。
爱情的发生纯属双方本能地吸引,对方的种种外部条件诸如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家庭背景以及学识教养都可以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所产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亢奋情绪能使双方不由自主地设法接近、靠拢对方。无疑叶子与仓地也属于此,仓地一开始便已迷上叶子,抛妻弃子。自诩“对所谓男子全能洞察”的叶子遇到“自高自大、粗鲁讨厌”的仓地时也不由得为他“男性的某种强烈的牵引力感到动搖”而无法自拔。叶子认为只要得到仓地可以至一切于不顾。因为对叶子来说,“除了听从自己的需求之外,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有岛武郎在据说花费了五年多时间的长篇评论《爱是恣意夺取》中提出了人生活的三个阶段,即习性的生活、理智的生活和本能地生活,并且认为只有本能生活才扎根于真正自由的生活本源,是一切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元生活。他写道:“个性不依赖外界的刺激,而是凭借一种内在必然的冲动推进自己的生活。我暂且称之为本能的生活。”自然地,作者也把这一思想体现在叶子身上赋予人物生命力。
三、关于叶子悲剧的根源
作者用同情的态度刻画了叶子这一自我觉醒、反抗封建观念、与旧传统决裂的新女性形象。然而这种思想就是不遵守社会的规范,即只有顺从才是女子的本分,必须与其他妇女一样行为处世,否则就意味着反抗,不仅是向作为支配者的男性,对习惯于屈从并主张维持社会现状的同胞也构成了威胁。小说里的内田、田川夫人、古藤以及叶子的亲戚们就是惶恐不安的社会保守力量的代表,他们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内田对叶子闭门不见,田川夫人利用报纸对叶子和仓地的恋情大肆渲染。古藤虽然总会在必要的时候处理帮忙,但实际上是憎恨和哀怜的态度,他希望叶子能够全身心地托付给木村,走女子的正道,而亲戚们对归来后的叶子则彻底不闻不问了。
叶子和仓地的结合不为世俗所容,遭到整个社会的排斥而无处安身立命。仓地被公司开除,铤而走险贩卖海图当了卖国者,最后销声匿迹。而叶子也因纵欲健康恶化,变得多疑且歇斯底里,抱着对人世的愤恨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他们始终被矛盾包围,既无法若无其事地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轨道,又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特别是叶子还经受着心里和生理上双重的折磨,长期处于困境当中。他们离经背道又不真正具备反抗强大社会的力量,因此最后反被社会吞噬走向毁灭是合理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命运。
然而作者笔下的新女性还停留在只期望能够创造一个个人的小天地,自己支配生活,只局限于个人感情的阶段。她是在一种近似于向男性报复的自我意识支配下,凭着自己的才色反抗男性世界。作者本人也没有找到彻底改变妇女命运的根本出路,当然就无法期待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能有比利用肉体更为高明的手段了。宫本百合子的评论一针见血:作者跟叶子一起辗转反侧但最终还是未能挖掘出造成叶子不幸的原因。叶子临死之前回顾短暂的人生,认为二十六年是个错误,但并不知道是谁的罪过,作者的思考似乎也没有更深入下去。在经济基础方面,叶子在生活上不断需要男子,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作为女人全部的幸福快乐和自尊,而她从未想过要自主地去打开经济上的僵局。当时的环境使得叶子不可能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这是叶子也是现实生活中女性蒙受不幸的最大原因,而作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点。
四、结语
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描写了《一个女人》里真心要过“本能生活”的叶子的形象,对她在男性世界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寄予了深切同情。但由于作者自己也未能替受压迫的女性找到解决的办法,小说最后只能以女主人公灭亡为结局。另外,作者描写叶子一直在经济上利用投诚者木村这点无疑使新女性带上了工于心计的色彩,对主人公典型形象的刻画是有损害的。
但是不管怎样这都不影响《一个女人》作为一部杰出小说的地位。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在发表之初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反而在作者死后进入昭和时期经过正宗白鸟的极力推荐才广受好评。毫无疑问,接触当时社会现实、具有深刻批判意识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的代表之作,而且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参考文献:
[1]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2]有岛武郎.叶子.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中村新太郎.日本近代文学史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宮本百合子.宮本百合子全集第十卷.日本:新日本出版社.1980.
[5]有岛武郎.现代日本文学.日本:筑摩书房.1977.
[6]有岛武郎.日本文学全集.日本:集英社.1971.
关键词有岛武郎 白桦派 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43-02
白桦派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闪耀着别样光辉的流派之一。其作家大部分出身于上流社会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青年知识分子,但他们本身又违背本阶级的主潮流,是彻底自由主义的个性尊重者,能够从各种旧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作品的形式与表现方法上有许多创新。作品大都充满深厚的人道主义,大胆地主张自由主义,追求自我理想,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同派中的另类者”之称的有岛武郎尤其如此。他是“白桦”的中坚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社会意识强,敢于接触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
一、关于《一个女人》的创作
《一个女人》是有岛武郎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其成型经历了两个阶段,历时漫长的九年。1911-1913年作者以《一个女人的一瞥》连载于《白桦》杂志。1919年作者重新修改,续写了后篇并正式定名为《一个女人》。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的代表之作而且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主人公叶子的形象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她就是有岛武郎同学森广的未婚妻佐佐城信子。作者留学美国遇到同学听到了信子的故事,因此这成为了小说创作的契机。提起自我意识觉醒的近代女性,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是一个公认的典型。《一个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叶子也被赋予了相同的使命。叶子生活在明治中期一个上层知识分子家庭,才貌兼备,心高气傲,热情奔放,为了追求理想爱情可以抛弃一切,被社会所不容最终沦落。作者把叶子的角色设置为中日甲午战争后体验到“不可思议的觉醒”的新女性形象,她勇敢地追求自我,直面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向往和男子一样的自由地位并倾其所有。
关于创作意图,有岛曾解释道:我是想在那部书中把信子的肖像描绘成一个开始觉醒而自己却不知道方向,出生于社会却不懂得如何应对的任性、敏感、激进的女性。真正爱自己、尊重自己本能而又感到女性没有一定地位的人们,我想会被主人公盲目的叛逆、执着与挫折感动的。
二、叶子的本能生活主义
叶子在19岁时倾慕天才的记者木部,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和种种阻挠,恋爱并结婚。但是,婚后的叶子逐渐意识到把自己牢牢攥在手中的木部“不过是个一无是处、平庸懦弱、精神萎靡的男子”,她的爱情“只不过两周时间就逐渐冷却”了。于是叶子又以两月前奋不顾身的态度坚决离开了庸俗虚伪的男人,甚至向母亲宣称丁字是自己与他人的孩子,以此与木部断绝一切联系。
为了寻找自我,她要继续前进。父母死后,照顾两个妹妹的重担落在叶子身上,此外年幼的女儿还要抚养,加上亲戚们的冷漠与绝情,孤立无援的叶子不得不投靠远在美国的木村。而木村并不是做为爱人存在的,去美国的憧憬与其说是向往与木村今后的美好生活,不如说是美国式的自由生活吸引着叶子。木村清楚地知道叶子姐妹的内情,不仅愿意承担一家的所有负担,甚至后来叶子私奔几近身败名裂之时还继续相信她,愿意接受她。
在叶子眼里木村对自己的爱是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木村这么做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他自己,她只是充当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有岛武郎如此安排叶子的态度正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主张。作者从小就受到基督教思想的浸染,更在札幌农业学校时代成为了一名教徒。自己的思想也受到长期压抑,数年后终于毅然弃教摆脱了桎梏。
木村就是以不断积德的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出现在叶子面前的。相对于木村,叶子不相信寄希望在虚无的宗教上人生就能获得幸福。她追求灵肉合一,忠于自我意识,过着“恣情任性”的生活。对于无法令她产生爱情又围绕在身边的男子或是被自己识破本质后的无聊男人,“叶子都曾让他们潜入到跟前来,但在即将近身之时就突然撒手决绝。至于被弃绝的不少男性,看来与其说对叶子有所怨恨,毋宁说对自身的兽欲感到羞愧。”
有岛武郎讲过,被男子夺走了一切的女性只能通过出卖宝贵的贞操来让男性认同她们的存在。但是不自由的妥协又使女性本能地对男子生出憎恶之情。男女间的斗争由此产生。同时女性又无法舍弃与生俱来的本能,即对男子纯真的依恋。正是这一对本能互相地矛盾造成了妇女的悲惨命运。这是作者自己对于这部作品发出的心声,也是对叶子从思想上进行的根本性的概括,因为她正是在即较量又依恋的两极感情支配下生活着。
叶子有着张扬的自我和独立的个性,她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也是当时的传统女性所望尘莫及的。她追求的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这一信念在小说前半部分支持着叶子坚定地嫁给木部并在不久后离婚独自抚养孩子。但是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远涉重洋投靠毫无感情的木村。照此发展下去叶子似乎有向世俗屈服的嫌疑,而且整部小说的光彩也将暗淡得多。于是作者安排了叶子与事务长仓地的不期而遇,叶子的信条、作者的创作意图都得以贯彻。
爱情的发生纯属双方本能地吸引,对方的种种外部条件诸如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家庭背景以及学识教养都可以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所产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亢奋情绪能使双方不由自主地设法接近、靠拢对方。无疑叶子与仓地也属于此,仓地一开始便已迷上叶子,抛妻弃子。自诩“对所谓男子全能洞察”的叶子遇到“自高自大、粗鲁讨厌”的仓地时也不由得为他“男性的某种强烈的牵引力感到动搖”而无法自拔。叶子认为只要得到仓地可以至一切于不顾。因为对叶子来说,“除了听从自己的需求之外,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有岛武郎在据说花费了五年多时间的长篇评论《爱是恣意夺取》中提出了人生活的三个阶段,即习性的生活、理智的生活和本能地生活,并且认为只有本能生活才扎根于真正自由的生活本源,是一切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元生活。他写道:“个性不依赖外界的刺激,而是凭借一种内在必然的冲动推进自己的生活。我暂且称之为本能的生活。”自然地,作者也把这一思想体现在叶子身上赋予人物生命力。
三、关于叶子悲剧的根源
作者用同情的态度刻画了叶子这一自我觉醒、反抗封建观念、与旧传统决裂的新女性形象。然而这种思想就是不遵守社会的规范,即只有顺从才是女子的本分,必须与其他妇女一样行为处世,否则就意味着反抗,不仅是向作为支配者的男性,对习惯于屈从并主张维持社会现状的同胞也构成了威胁。小说里的内田、田川夫人、古藤以及叶子的亲戚们就是惶恐不安的社会保守力量的代表,他们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内田对叶子闭门不见,田川夫人利用报纸对叶子和仓地的恋情大肆渲染。古藤虽然总会在必要的时候处理帮忙,但实际上是憎恨和哀怜的态度,他希望叶子能够全身心地托付给木村,走女子的正道,而亲戚们对归来后的叶子则彻底不闻不问了。
叶子和仓地的结合不为世俗所容,遭到整个社会的排斥而无处安身立命。仓地被公司开除,铤而走险贩卖海图当了卖国者,最后销声匿迹。而叶子也因纵欲健康恶化,变得多疑且歇斯底里,抱着对人世的愤恨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他们始终被矛盾包围,既无法若无其事地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轨道,又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特别是叶子还经受着心里和生理上双重的折磨,长期处于困境当中。他们离经背道又不真正具备反抗强大社会的力量,因此最后反被社会吞噬走向毁灭是合理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命运。
然而作者笔下的新女性还停留在只期望能够创造一个个人的小天地,自己支配生活,只局限于个人感情的阶段。她是在一种近似于向男性报复的自我意识支配下,凭着自己的才色反抗男性世界。作者本人也没有找到彻底改变妇女命运的根本出路,当然就无法期待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能有比利用肉体更为高明的手段了。宫本百合子的评论一针见血:作者跟叶子一起辗转反侧但最终还是未能挖掘出造成叶子不幸的原因。叶子临死之前回顾短暂的人生,认为二十六年是个错误,但并不知道是谁的罪过,作者的思考似乎也没有更深入下去。在经济基础方面,叶子在生活上不断需要男子,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作为女人全部的幸福快乐和自尊,而她从未想过要自主地去打开经济上的僵局。当时的环境使得叶子不可能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这是叶子也是现实生活中女性蒙受不幸的最大原因,而作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点。
四、结语
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描写了《一个女人》里真心要过“本能生活”的叶子的形象,对她在男性世界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寄予了深切同情。但由于作者自己也未能替受压迫的女性找到解决的办法,小说最后只能以女主人公灭亡为结局。另外,作者描写叶子一直在经济上利用投诚者木村这点无疑使新女性带上了工于心计的色彩,对主人公典型形象的刻画是有损害的。
但是不管怎样这都不影响《一个女人》作为一部杰出小说的地位。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在发表之初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反而在作者死后进入昭和时期经过正宗白鸟的极力推荐才广受好评。毫无疑问,接触当时社会现实、具有深刻批判意识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的代表之作,而且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参考文献:
[1]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2]有岛武郎.叶子.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中村新太郎.日本近代文学史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宮本百合子.宮本百合子全集第十卷.日本:新日本出版社.1980.
[5]有岛武郎.现代日本文学.日本:筑摩书房.1977.
[6]有岛武郎.日本文学全集.日本:集英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