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分析回顾150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150例病人手术均取得成功,且经过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为肝包虫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肝包虫病;围手术期;护理
3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91-02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西北畜牧区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给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而作为包虫病的一种,肝包虫病占该病的发病率最高,约为70%,其病因为棘球蚴侵入人体肝脏所导致,临床上又分为囊型肝包虫病和泡型感包虫病,并以前者为多见。目前,还没有较为有效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该病,外科手术是其临床主要治疗手段,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则是确保手术治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近两年来我院共为150例肝包虫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并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资料为2011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手术患者共计15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畜,如犬、牛羊等接触史,且入院时均经Casoni实验,B超、CT等检查确诊为肝包虫病。以上150例患者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2-67岁,平均39.5岁;病程3-17年,平均6.4年。疾病分型:单发性囊性肝包虫病108例,多发性囊型肝包虫病42例,所有病例囊肿大小在4.5-22cm之间。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摘取为主,药物治疗是手术前后的重要辅助手段。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和预防感染。手术中常规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抢救过敏休克的准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右上腹肋缘下或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外囊剥除术69例,内囊摘除术54例,肝叶切除术27例。
1.3结果1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感染、过敏反应、肝功不全和死亡比例等出现。术后1-2天,患者可以适量进食并可下床做轻微活动,术后2-4天,可去除血浆引流管,术后一周左右,可以拔除囊腔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0-21天,平均14天。
2护理
15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分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導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2.1术前护理
2.1.1健康教育牧区群众对卫生知识的了解一般都较少,对肝包虫病更是没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卫生习惯上,对该病都没有积极的防护措施。同时,因为对疾病及治疗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顺利治疗。因此,从患者入院就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多种较为直观的教育方式,如图片讲解,发放简单易懂的小手册等,向患者和家属普及该病知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要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
2.1.2心理护理因患者大多对自身所患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且患者和家属还对手术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治疗费用等产生很多担忧和焦虑,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惧、焦虑等。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如耐心的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必要时采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患者交流,增强亲切感,多去鼓励患者,多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的选择。
2.1.3营养支持及胃肠道护理肝包虫病患者营养状况一般较差,术前应给予三高食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补充营养,同时禁食生、冷、硬食品,在禁食期间(术前6-8h)可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此外,术前一天给予肠虫清2片/次,2次/天,术前置尿管和胃管,并保证充足睡眠。
2.2术中护理
2.2.1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首先要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状况,要第一时间提醒医师,并按医嘱立即处理。其次,护理人员务必注意不能使患者腹部受到挤压,以免包虫囊肿破裂。
2.2.2器械配合及消毒处理器械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包虫隔离措施,手术中注意手术台、手术野的保护。对于内囊摘除术,手术要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可采用浸湿20%盐水的方纱垫充分保护病灶周围组织,备双吸引器防止穿刺孔囊液及原头节外溢造成原头节播散。包虫囊残腔内注射15%-20%高渗盐水。在注入包虫囊腔杀原头节剂至少10分钟的时间内,为了更充分杀灭残腔内原头节,用20%高渗盐水纱布块反复、仔细地擦拭残腔壁。然后将用卵圆钳取除内囊或多发小子囊。此外,被污染的器械和用品要及时清理,做好术中隔离避免污染,使用的小纱布块,注意准确清点数量。术后器械、手术室均要严格按规范进行终末处置消毒、灭菌。
2.3术后护理
2.3.1常规护理术后首先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切口部位变化,询问患者术后身体反应,避免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等的发生,并注意各引流管的放置及通畅情况。同时,为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并给予低流量吸氧。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可协助病人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排痰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2.3.2管道护理为保证引流通畅,要检查和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道,安放好位置,避免出现打折、扭曲、拖出,防止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同时注意密切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尽快通知医师处理以减少并发生的发生。
2.3.3疼痛护理术后麻醉作用消失以后,患者均会出现手术切口疼痛。除妥善放置引流管以免引起牵拉疼痛之外,护理人员可采取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如放音乐、看电视、看杂志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若患者疼痛难忍,可遵医嘱,肌注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2.3.4饮食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以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日常饮食以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不食生、冷、硬食品,油炸、辛辣食品等,多吃水果蔬菜,忌烟酒。
2.4出院指导根据每位病人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建议。叮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合理用药,保证营养供应。带管出院病人要注意避免引流管脱落,并定期到医院更换引流袋和敷料,如需拔管,必须获得医生的允许和指导,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此外,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一些锻炼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小结
肝包虫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畜牧区给广大牧民的健康带来诸多威胁,降低了牧民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该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则是手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技能,以病人为中心,不漏掉一个细节,认真细致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并最终降低肝包虫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胡欢欢,伍卫平.影响棘球蚴病流行程度的因素[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28(1):58-61.
[2]仁桑,冶俊山,普布次仁.肝包虫病54例临床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10,31(2):8-10.
[3]王新慧,刘毅,张静.92例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45-46.
[4]杨炬,刘天锡.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4):378-379.
[5]张思珍.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2):37-38.
【关键词】肝包虫病;围手术期;护理
3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91-02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西北畜牧区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给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而作为包虫病的一种,肝包虫病占该病的发病率最高,约为70%,其病因为棘球蚴侵入人体肝脏所导致,临床上又分为囊型肝包虫病和泡型感包虫病,并以前者为多见。目前,还没有较为有效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该病,外科手术是其临床主要治疗手段,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则是确保手术治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近两年来我院共为150例肝包虫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并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资料为2011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手术患者共计15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畜,如犬、牛羊等接触史,且入院时均经Casoni实验,B超、CT等检查确诊为肝包虫病。以上150例患者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2-67岁,平均39.5岁;病程3-17年,平均6.4年。疾病分型:单发性囊性肝包虫病108例,多发性囊型肝包虫病42例,所有病例囊肿大小在4.5-22cm之间。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摘取为主,药物治疗是手术前后的重要辅助手段。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和预防感染。手术中常规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抢救过敏休克的准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右上腹肋缘下或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外囊剥除术69例,内囊摘除术54例,肝叶切除术27例。
1.3结果1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感染、过敏反应、肝功不全和死亡比例等出现。术后1-2天,患者可以适量进食并可下床做轻微活动,术后2-4天,可去除血浆引流管,术后一周左右,可以拔除囊腔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0-21天,平均14天。
2护理
15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分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導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2.1术前护理
2.1.1健康教育牧区群众对卫生知识的了解一般都较少,对肝包虫病更是没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卫生习惯上,对该病都没有积极的防护措施。同时,因为对疾病及治疗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顺利治疗。因此,从患者入院就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多种较为直观的教育方式,如图片讲解,发放简单易懂的小手册等,向患者和家属普及该病知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要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
2.1.2心理护理因患者大多对自身所患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且患者和家属还对手术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治疗费用等产生很多担忧和焦虑,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惧、焦虑等。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如耐心的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必要时采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患者交流,增强亲切感,多去鼓励患者,多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的选择。
2.1.3营养支持及胃肠道护理肝包虫病患者营养状况一般较差,术前应给予三高食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补充营养,同时禁食生、冷、硬食品,在禁食期间(术前6-8h)可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此外,术前一天给予肠虫清2片/次,2次/天,术前置尿管和胃管,并保证充足睡眠。
2.2术中护理
2.2.1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首先要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状况,要第一时间提醒医师,并按医嘱立即处理。其次,护理人员务必注意不能使患者腹部受到挤压,以免包虫囊肿破裂。
2.2.2器械配合及消毒处理器械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包虫隔离措施,手术中注意手术台、手术野的保护。对于内囊摘除术,手术要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可采用浸湿20%盐水的方纱垫充分保护病灶周围组织,备双吸引器防止穿刺孔囊液及原头节外溢造成原头节播散。包虫囊残腔内注射15%-20%高渗盐水。在注入包虫囊腔杀原头节剂至少10分钟的时间内,为了更充分杀灭残腔内原头节,用20%高渗盐水纱布块反复、仔细地擦拭残腔壁。然后将用卵圆钳取除内囊或多发小子囊。此外,被污染的器械和用品要及时清理,做好术中隔离避免污染,使用的小纱布块,注意准确清点数量。术后器械、手术室均要严格按规范进行终末处置消毒、灭菌。
2.3术后护理
2.3.1常规护理术后首先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切口部位变化,询问患者术后身体反应,避免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等的发生,并注意各引流管的放置及通畅情况。同时,为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并给予低流量吸氧。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可协助病人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排痰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2.3.2管道护理为保证引流通畅,要检查和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道,安放好位置,避免出现打折、扭曲、拖出,防止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同时注意密切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尽快通知医师处理以减少并发生的发生。
2.3.3疼痛护理术后麻醉作用消失以后,患者均会出现手术切口疼痛。除妥善放置引流管以免引起牵拉疼痛之外,护理人员可采取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如放音乐、看电视、看杂志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若患者疼痛难忍,可遵医嘱,肌注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2.3.4饮食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以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日常饮食以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不食生、冷、硬食品,油炸、辛辣食品等,多吃水果蔬菜,忌烟酒。
2.4出院指导根据每位病人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建议。叮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合理用药,保证营养供应。带管出院病人要注意避免引流管脱落,并定期到医院更换引流袋和敷料,如需拔管,必须获得医生的允许和指导,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此外,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一些锻炼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小结
肝包虫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畜牧区给广大牧民的健康带来诸多威胁,降低了牧民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该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则是手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技能,以病人为中心,不漏掉一个细节,认真细致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并最终降低肝包虫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胡欢欢,伍卫平.影响棘球蚴病流行程度的因素[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28(1):58-61.
[2]仁桑,冶俊山,普布次仁.肝包虫病54例临床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10,31(2):8-10.
[3]王新慧,刘毅,张静.92例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45-46.
[4]杨炬,刘天锡.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4):378-379.
[5]张思珍.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