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依存的历史,相应的思想文化也是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东西方世界,每一次的人类社会大的变动,都伴随着思想文化的变动。基于本土文化视角看待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变动大致表现为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化的融合、新文化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究其根本,是一种科学的思想,在其传播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当地实际,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在其传入中国后,更是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之文化根基,孕育出更适合中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合;中国化
一、文化交流是人类交流不可避免的产物
现有资料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们之间愈加密切的联系而向着更高程度发展。早期的是人类社以族群部落为单位,相对隔绝。各部落文化也各有差异。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文字。后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交流”一次的解释,谢觉哉在《书同文,语同音》中说道:“字难写:‘提起笔有千斤重’;话难说:‘字同音不同’。这是我们学习文化和交流文化的很大‘绊脚石’。”这便是“交流”所带来的内在影响,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同时对优秀的文化进一步产生学习的行为。以古希腊为例,雅典的民主政治被奉为典范,似乎只要提到民主,就要提到雅典。这个时代经典而不孤独,虽然它最终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并不影响后世者对他的崇拜与追随。哪怕不愿提及,也不能忽略战争对于文化交流融合的客观作用。亚历山大虽然完成了对雅典等地的征服,但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并没有消亡,古罗马统治时期,尤其亚历山大本人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他在亚非欧三大洲的土地上,開启了长达数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尽管他的非正义战争为后人所诟病,但是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他使古希腊的文化影响力扩大了。
二、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 百余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开展了近百年的探索,与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新的文化进入中国,势必与中国本土在某些方面文化产生冲突,毕竟马克思主义是起源于西方的哲学。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可一蹴而就,两大文化皆具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就像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很早就出现了,然而只有十月革命才让人们心中有了信心,这信心就源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具体而言:首先,在20世纪初期,各类思想指导下的救亡图存运动均宣告破产,马克思主义作为各类思想中的一员却在实践中被保留了下来。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至少,在阶级基础上来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走封建主义更是无稽之谈。其次,马克思主义能够存活下来,其原因也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发展性。生搬硬套,“本本主义”在后来的实践中都被证实是错误的。实事求是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而实事求是,就是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更好的适应中国,更好的发展中国。由此也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说法。
三、文化融合促使新文化的产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传统文化的新文化,不仅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区别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 对于融合一词的理解,应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那一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为了适应中国国情而发展了的那一部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一国两制、三个代表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 在实践中要对融合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一,二者思想内涵具有明显的相通性,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存在对立统一的观点,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阴阳学说”核心相同。而从世界观角度加以解析,共产主义思想与“大同社会”的文化理念存在相似性。其二,两者的精神内涵具有相同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想象自古便注重人与社会的问题,如民本思想、大同社会的传统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点中的群众观点和共产主义观点精神内核存在一致性。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包容性, 自古以来的中国,无论经历过多少文化的冲击,多少战争,其同化能力都是不可小觑的,这种能力从另一角度说就是包容力,这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也是使中国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连续不断的文明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不是单一原因所产的结果,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历史必然性。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文化的发展有对社会具有反作用。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文化亦是如此,普遍联系的文化相互交流、沟通、融合,最终会发生一个质变,导致新文化的产生。由此看来,便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现象,又一个合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 娇,杜 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的相关探索. 考索·探微. 2019, 42:252-253.
[2]刘 岩.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思考. 智库时代.281-28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合;中国化
一、文化交流是人类交流不可避免的产物
现有资料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们之间愈加密切的联系而向着更高程度发展。早期的是人类社以族群部落为单位,相对隔绝。各部落文化也各有差异。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文字。后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交流”一次的解释,谢觉哉在《书同文,语同音》中说道:“字难写:‘提起笔有千斤重’;话难说:‘字同音不同’。这是我们学习文化和交流文化的很大‘绊脚石’。”这便是“交流”所带来的内在影响,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同时对优秀的文化进一步产生学习的行为。以古希腊为例,雅典的民主政治被奉为典范,似乎只要提到民主,就要提到雅典。这个时代经典而不孤独,虽然它最终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并不影响后世者对他的崇拜与追随。哪怕不愿提及,也不能忽略战争对于文化交流融合的客观作用。亚历山大虽然完成了对雅典等地的征服,但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并没有消亡,古罗马统治时期,尤其亚历山大本人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他在亚非欧三大洲的土地上,開启了长达数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尽管他的非正义战争为后人所诟病,但是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他使古希腊的文化影响力扩大了。
二、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 百余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开展了近百年的探索,与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新的文化进入中国,势必与中国本土在某些方面文化产生冲突,毕竟马克思主义是起源于西方的哲学。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可一蹴而就,两大文化皆具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就像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很早就出现了,然而只有十月革命才让人们心中有了信心,这信心就源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具体而言:首先,在20世纪初期,各类思想指导下的救亡图存运动均宣告破产,马克思主义作为各类思想中的一员却在实践中被保留了下来。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至少,在阶级基础上来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走封建主义更是无稽之谈。其次,马克思主义能够存活下来,其原因也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发展性。生搬硬套,“本本主义”在后来的实践中都被证实是错误的。实事求是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而实事求是,就是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更好的适应中国,更好的发展中国。由此也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说法。
三、文化融合促使新文化的产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传统文化的新文化,不仅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区别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 对于融合一词的理解,应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那一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为了适应中国国情而发展了的那一部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一国两制、三个代表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 在实践中要对融合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一,二者思想内涵具有明显的相通性,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存在对立统一的观点,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阴阳学说”核心相同。而从世界观角度加以解析,共产主义思想与“大同社会”的文化理念存在相似性。其二,两者的精神内涵具有相同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想象自古便注重人与社会的问题,如民本思想、大同社会的传统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点中的群众观点和共产主义观点精神内核存在一致性。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包容性, 自古以来的中国,无论经历过多少文化的冲击,多少战争,其同化能力都是不可小觑的,这种能力从另一角度说就是包容力,这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也是使中国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连续不断的文明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不是单一原因所产的结果,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历史必然性。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文化的发展有对社会具有反作用。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文化亦是如此,普遍联系的文化相互交流、沟通、融合,最终会发生一个质变,导致新文化的产生。由此看来,便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现象,又一个合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 娇,杜 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的相关探索. 考索·探微. 2019, 42:252-253.
[2]刘 岩.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思考. 智库时代.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