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有“审美下流”的趋势,即审美往下走的意思,把异端的、少数人的甚至畸形怪诞的,当作我们社会主流的时髦话题和行为来加以对待。一个社会对于性别审美,还是需要有比较健康,与社会经济生产需要,性别认同较一致的取向。
“花样美男”从本世纪初的大流行,到“土直男”被大范围diss,让人们误以为“花样美男”的地位已经获得了显著提高。事实上,很多男人,甚至女人对不那么“爷们儿”的男性仍然怀有极大的敌意,而这种敌意在最近这段日子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可以说,2018年对“娘炮”的讨論,比前几年来得更凶猛一些。百度指数显示,“娘炮”的搜索指数在今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比2013年的最高热度高出一半。
“娘炮”话题就此引爆社交网络。
从“男孩危机”到“娘炮危机”
“大概是在六七年前,社会上掀起过一次‘男孩危机’的大讨论,当时除了说男孩的学习不如女生之外,关于男孩‘女性化’‘不阳刚’的争论其实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
父母突然发现原本“太闹”“不好带”的男孩子,如今却变得越来越文静腼腆,还有些不善于交际。于是,大人们开始犯愁了:这小男孩怎么都不像小男孩了?
当时,有在小学任教多年的老师坦言,现在都不敢批评男孩,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他们立马脸就红了,要是再说上两句,那眼泪就要出来了”。不同年级的女生也对男孩们的“男子气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学四年级的琳琳说,学校有些男生很讨厌,头上抹摩丝,说话阴阳怪气;初二的小媚说,他们班好几个男生都随身带着小镜子和小梳子,照镜子比女孩儿还多。高一的晓纯说,班里的男生老跟我抢看时尚杂志,比女生还疯狂。
另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男孩女性化倾向明显,勇敢担当的精神几乎没有;48.5%的人觉得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
而当时争论的焦点在于——有专家认为,缺乏“父”教造就“娘娘腔”。“一个人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男孩要从榜样身上学习宽广和包容、坚强和果断。如果缺少正确的男性榜样,将会给男孩的成长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如果男孩一直生长在女性圈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结。
而反对派则说,要求男孩具备阳刚气、女孩要有温柔心是因循刻板的性别角色意识,强调男孩更需要运动、实践和体验,而女孩更需要文学、阅读和审美也缺乏依据。在反对派看来,随着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和男子一样在公共领域拼搏、奋进,男子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家务劳动和子女抚育,并被证明他们同样具有抚育性和关怀天性。加上信息社会、和平时代对强悍、勇猛气质的期待弱化,纤弱、柔顺也不再是社会所青睐的女性特质。
“但当时的这个争论在后来就不了了之了。”陆晓文坦言,“男孩女性化”主要还是学校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是圈养教育留下来的后遗症,而当初‘男孩女性化’的争议正是现在社会出现‘娘炮’的基础。”
争夺背后的博弈
如果追根溯源,小鲜肉之风和阴柔之美风起,“韩流入侵”可算作是重要的源头。
资料显示,“韩流”发端于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遭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韩同政府提出“文化立国”进行产业升级并试图摆脱危机。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韩国在各个层面都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精心构造着支撑“韩流”在全球范罔大肆流行的坚硬的“举国体制”。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上任之后,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2001年8月,韩国政府在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基础上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卢武铉执政时期,韩同坚持系统化援助的原则,对文化。产业大肆补贴。2010年,韩同文化产业振兴院更是提出了2000、亿韩元200个项目的计划,采用政府公共基金投资、100%使用国家预算或者民间共同投资的方式,对文化产业加以扶持。
与此同时,韩国也在国内不断暗中抵制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内的影视剧作品,以及来自日本的文化产品,以此来保护当时还是非常孱弱的本土文化产业。
就这样,在举国体制以及贸易保护的双重政策之下,韩国文化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凶猛地外向出口,入侵中国和日本——对这两国的出口占到韩国文化产业产值的五成以上。
其中,韩流副产品——男性阴柔化审美,实际上是商业化社会中为了迎合女性这一消费主流群体,以及韩国病态审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碰撞也越发激烈。从前几年的韩国男星眼线风潮到近几年掀起的“小鲜肉”,无疑是东洋的日韩刮来一股强劲的“伪娘风”。动漫、画报、音像、影视等作品出现了很多男孩女儿相的形象。以“耽美文化”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在商业文化的助推下,以女性为消费对象,创造出“小鲜肉”这类让传统文化为之侧目的字眼。
换句话说,小鲜肉等审美形象的塑造,是女性用户理想中男性的投射。
于是,在国内的影视节目中,长相秀气的明星越来越多,如被称为“娘炮大本营”的《偶像练习生》。而就是这些被批不男不女的“娘炮”明星,却很受粉丝追捧,长期霸占微博热榜,艺人新媒体指数居前列。
这种投射本身当然没有问题,但鉴于文化产业不仅是产业本身,还涉及文化审美和国家气质等深层结构,所以这种入侵正如著名编剧汪海林炮轰小鲜肉时所言,威胁到了国家的审美安全,而且对青少年造成了糟糕的导向。
但商业的力量不容小觑。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说:“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