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再生磷酸酶-1和肝再生磷酸酶-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的表达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fu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肝再生磷酸酶(PRL)-1和PRL-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RL-1和PRL-3在BIU-87和T24细胞株种的表达,采用博伊登室(Boyden chamber)体外侵袭性实验计算BIU-87和T24细胞株穿膜情况。

结果

BIU-87和T24细胞株中PR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72±0.037和0.304±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0,P=0.000);PRL-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8±0.039和0.298±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94,P=0.000)。PRL-1 mRNA和PRL-3 mRNA在BIU-87和T24细胞株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941、0.997,P=0.017、0.000)。BIU-87和T24细胞株中PRL-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000±1.870和4.40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4,P=0.029);PRL-3蛋白分别为8.200±0.836和5.200±1.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0,P=0.003)。PRL-1和PRL-3在BIU-87和T24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58、0.942,P=0.010、0.017)。Boyden chamber体外侵袭实验显示,BIU-87细胞株穿越Matrigel膜的细胞数为(148.800±6.418)个,T24细胞株为(102.200±6.34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9,P=0.000)。

结论

PRL-1和PRL-3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中呈高表达,这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双基因重组载体对乙醇作用下兔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随机分为6组:(1)正常组:正常培养BMSCs,无基因转染;(2)模型组:无基因转染BMSCs;(3)无关序列组:10 μl无关序列载体转染BMSCs;(4)沉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siPPARγ)组:10 μl siPPARγ基因载体转染BMSCs;(5)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目的探讨人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基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骨质疏松患者(n=18)及非骨质疏松患者(n=18)血液标本Lipocalin-2 mRNA表达量;下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Lipocalin-2基因,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的发现为胶质瘤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IDH与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IDH与胶质瘤诊断、治疗、预后等临床问题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总结IDH基因突变与胶质瘤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为胶质瘤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研究方向。
目的建立并经鉴定可用来监测贴壁细胞生长和细胞染色过程的基于芯片组装而成的无透镜显微镜组件系统。方法通过将样本放在一个厚1 μm Si3N4基层在一个5兆像素、CMOS成像元件平面和2.2 μm像素尺寸的MEMS巢式芯片上。采用样品与成像元件平面间的距离的变化,使直径≥15 μm的细胞成像。这套组件被用以培养和监测胆管癌细胞TFK-1的生长形态(2 d),并监测细胞的色素染色。结果TFK-1细胞在培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严重并发症。一般认为SAH后DCI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痉挛(CVS)。SAH后炎性反应、凝血系统激活、内皮细胞的激活、纤溶级联反应受损可能导致微血栓的形成,进而发展成DCI。尸体解剖已经证实了SAH后微血栓的存在。明确微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微血栓在DCI中的作用对SAH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上清液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分离制备SVF上清液(SVF-CM),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低氧、复氧损伤模型,进行细胞增殖、凋亡检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SVF-CM组、SVF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术后24 h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行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苏木素-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SVF-
目的探讨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BMSC-Exo)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BMSC和软骨细胞培养;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突变型HIF-1α修饰的BMSC分泌的外泌体(BMSC-Exomu)及正常BMSC分泌的外泌体(BMSC-Exonor);噻唑蓝(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性;Western blot分析BMSC-Exos调节细胞凋
目的以尿液脱落细胞为来源,构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特异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方法收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尿液180 ml,通过离心,分离出尿液脱落细胞并进行培养,然后使用病毒系统对该细胞进行重编程,获得状态良好的细胞并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包括多能性基因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核型鉴定、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表面标志物、拟胚体(EB)悬浮球实验和甲基化检测等多种检测手段。结果获得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通常起源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长骨干骺端,其恶性程度高,可在数月内发生肺转移。尽管诊断治疗手段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其预后效果不佳,患者生存率仍非常低。微小RNA(miRNA,miR)是一段18~25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参与调控转录后水平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影响肿瘤微环境并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着重对miRNA在骨肉瘤基础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