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较多,包含了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等.有些非解析几何问题运用解析几何知识来求解,可优化解题的方案,提升解题的效率.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答非解析几何问题,主要是将某些式子看作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然后利用解析几何中曲线的定义、性质、图形、公式等使问题获解.
例1.在矩形 中, ,动点 在以点 为圆心且与 相切的圆上.若 ,则 的最大值为().
解析:如图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结合题意可知点 .
因为 ,由 得 ,
所以点 ,于是 .
又易知 ,所以 .
设 ,则 .
设 ,根据解析几何知识可知:直线 与圆 有公共点,
所以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 ,
所以 ,解得 ,所以 .
解答上述例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利用变化中的不变量(即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定值)构建关于 和 的等式;然后借助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求得 的最大值.
例2设 ,其中 ,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当 变化时, 的最小值是__.
解析:构造点 ,则易知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点 在抛物线 上.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画出 和 对应的图形如,图2.设抛物线 的焦点为 ,因为准线方程为 ,根据解析几何中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所以 .
对 求导得 ,如图3所示,曲线 在点 处切线 的斜率 ,所以切线 的方程为 .
由 可得 ,又 ,所以 ,
所以 ,所以 .
故所求 .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求解的关键在以下两点:一是通过构造点和圆锥曲线,充分利用双变量代数式 的几何意义;二是借助曲线的切线以及图形的直观性,分析双变量代数式 何时取得最小值.在解含有双变量的代数式的最小值问题时,我们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构造(如点、直线、圆锥曲线等),以便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以及数形结合思想来使问题获解.
例3 .如图4,在 中,点 在边 上,满足 ,若 ,则 的面积为__.图4
解析:结合图形特点,我们可以先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灵活运用有关解析几何知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解题.
解:建立如图5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根据解析几何知识可知:直线 的方程为 ,即 ;直线 的方程为 ,即 .
设点 ,点 ,则
的中点 的坐标为 ,从而可得
,即 . ①
又由 得 . ②圖5
结合 ,将①②联立可解得 ,所以点 .
故 .
该解法主要是从代数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直线方程求得有关交点的坐标,进而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结果.在处理解三角形中的有关长度、面积等问题时,如果利用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较难顺利获解,可考虑灵活运用相关解析几何知识去探求解题的思路,简化解题的过程.
综上,关注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交汇,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灵活运用解析几何解答非解析几何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以及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解题的技能.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
例1.在矩形 中, ,动点 在以点 为圆心且与 相切的圆上.若 ,则 的最大值为().
解析:如图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结合题意可知点 .
因为 ,由 得 ,
所以点 ,于是 .
又易知 ,所以 .
设 ,则 .
设 ,根据解析几何知识可知:直线 与圆 有公共点,
所以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 ,
所以 ,解得 ,所以 .
解答上述例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利用变化中的不变量(即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定值)构建关于 和 的等式;然后借助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求得 的最大值.
例2设 ,其中 ,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当 变化时, 的最小值是__.
解析:构造点 ,则易知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点 在抛物线 上.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画出 和 对应的图形如,图2.设抛物线 的焦点为 ,因为准线方程为 ,根据解析几何中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所以 .
对 求导得 ,如图3所示,曲线 在点 处切线 的斜率 ,所以切线 的方程为 .
由 可得 ,又 ,所以 ,
所以 ,所以 .
故所求 .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求解的关键在以下两点:一是通过构造点和圆锥曲线,充分利用双变量代数式 的几何意义;二是借助曲线的切线以及图形的直观性,分析双变量代数式 何时取得最小值.在解含有双变量的代数式的最小值问题时,我们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构造(如点、直线、圆锥曲线等),以便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以及数形结合思想来使问题获解.
例3 .如图4,在 中,点 在边 上,满足 ,若 ,则 的面积为__.图4
解析:结合图形特点,我们可以先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灵活运用有关解析几何知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解题.
解:建立如图5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根据解析几何知识可知:直线 的方程为 ,即 ;直线 的方程为 ,即 .
设点 ,点 ,则
的中点 的坐标为 ,从而可得
,即 . ①
又由 得 . ②圖5
结合 ,将①②联立可解得 ,所以点 .
故 .
该解法主要是从代数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直线方程求得有关交点的坐标,进而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结果.在处理解三角形中的有关长度、面积等问题时,如果利用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较难顺利获解,可考虑灵活运用相关解析几何知识去探求解题的思路,简化解题的过程.
综上,关注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交汇,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灵活运用解析几何解答非解析几何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以及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解题的技能.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