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不等式的三种常用办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证明不等式问题是高考的一大难点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讲解证明不等式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换元法、反证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等,来帮助学生提升解题的效率.
  一、换元法
  换元法是指运用一个字母或者变量替换不等式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个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的方法.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法”“增量换元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确保换元前后定义域的等价性.
  本題主要运用了三角换元法,通过选用适当的三角函数来换元,把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证明结论.
  二、反证法
  有些证明不等式问题,从正面求证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反证法来解题,即证明不等式,进而由题设及不等式的性质,推出该假设存在矛盾,从而得出A>B的结论.凡涉及所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唯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等字眼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运用反证法来解题.
  三、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在证明不等式问题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判断不等式的大小和证明不等式成立.在证明不等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化简.
  在运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时,学生要注意分清已知结论和待证明结论,防止把未证明结论当作已知结论使用.
  总而言之,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有很多,这三种是常用的方法.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解题的需求,灵活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化简,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证明结论.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这类作品的特点,从读、演、评三个点入手,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品,让他们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思考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例如,在讲解《雷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期刊
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与沟通,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将散乱的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出来指导?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重点内容。“问题链”不是简单地将问题集合在一起,而是使其有层次、有梯度地出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解读文本。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借助“问题链”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以生为本,设计“问题链”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要兼顾各种因素。一是要考虑不同文本的主题、
期刊
如今,“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遭到了质疑和批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就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详细谈谈。  一、课前: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互动  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互动,让他们熟悉课文内容,与文本交流,与其他同学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
期刊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教师对某个单元的课文进行系统的讲解或分阶段讲解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习者对整个单元的课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注意单元目录下的单元主题,找到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单元整合教学的几种策略。  一、整体感知,确定单元主题  在开展单元整合教学之前,教师要整体感知,确定单元的主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其内容,无法欣赏其中的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三种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将古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如今,各种流行音乐深受高中生的喜爱。其实,它们和古典诗词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抓住古诗词和
期刊
小说阅读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专题式微课,让学生集中复习,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下面,笔者就说说设计专题式微课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知识点要全面  一节微课的时间大约在五分钟左右。而专题式微课往往是研究某一专题的一组视频。在设计专题式微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弄清楚,按照知识点来设计微课的内容,并给这组视频命名,尽
期刊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词义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其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是三字或多字的,但大多由四字组成。成语故事引人入胜,语言凝练精美,内涵意味深长。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学习成语。  要点一:学多义成语要寻根究底,不能只知常用义,而不知其本意。  “
期刊
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赛课活动,并评选出三位优秀教师。三位教师均执教同一篇课文《方山子传》(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中的推荐作品,苏轼的一篇人物传记,文言文)。当然,他们的课有很多亮点,但是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一个关于教学目标,即“的”;一个关于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即“矢”。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避免出现无“的”放“矢”和有“的”放“雾”的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文本。教师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1.开展阅读教学,传递正能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传递正能量,让他们成为热爱生活、拥有正确的交友观、人生观的人。  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
期刊
都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是中学生们的生活往往都在“两点一线”之间,遇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多数学生不愿写这些寻常的人和事,总觉得这些人与事“不够新鲜”,即使写出来,也如同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可是,要知道“平平常常才是真”,作文应该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需要学生立足于生活,写出“凡人小事”的味道。为此,我曾经执教过一堂作文指导课,现在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教师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