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创新精神、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学生今后学习语文,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和创新能力,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在文学海洋里自由翱翔感受以及领悟美呢?现结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味谈点浅见。
1.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活动,对于学习有了自己的比较模糊的一套学习方法,如果能够进行积极引导,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学习重要性,将大大促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人们以往对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认为这只是对部分优秀学生而言。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享有自主行使的权利,具有绝对的自主权。而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创新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创造,也包括对原有的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对其使用价值的重新发现。由此可见,人人都有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因此,中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注意开发每个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语文学科性质对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要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还一门特殊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经途径。从中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来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让他们切实掌握汉语这一母语和运用汉字这一最古老最具文化底蕴的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应该是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彻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必由之路。
3.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创新能力”即人打破定势、标新立异,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扬弃旧质,创造新质的能力,表现为思维的直觉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幻想性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超越性的集中现。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在理论上主要借鉴叶圣陶"引导自学"理念,主体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控制论等理论。在对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语文与创新能力培养时应注意:正确看待"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两者的关系,是进行本实验的认识基础;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最恰当的学习形式"; 教师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3.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哪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新课程要求课堂不再只停留在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上,更应创设情景氛围,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和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发展并是否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不断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语文学科内容可以无限延伸要生活之外,它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中有用,用中有学,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死记硬背是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紧跟教师步伐,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说法,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形容一个人超强的记忆力是“博闻强记”。语文是一门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的课程,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依靠记忆规律和要记忆的知识的特点进行记忆。死记硬背是临时抱佛脚的表现,而“博闻强记”就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超强的记忆能力不是一日就能培养起来的。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他们记忆的方法,减轻学习负担、记忆重量,练就一身快速记生词、成语、熟语等的本领,为课前预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扎扎实实进行对话和课文预习。"读"是预习对话和课文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反复朗读,读会,读通,甚至读熟。对重要的词组、句子以及当时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要及时做上记号,待课上认真地、有针对性地与同学探讨或听老师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或老师精心选择布置的预习题,以此来检测预习情况。
4.采取互动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自主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但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和创新灵感的出现得益于与他人的互动学习。布鲁姆建构主义理论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或者较容易融入集体,或者极易剑走偏锋,采取孤傲态度,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协作,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间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发言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5.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教学、录音机、录像机、投影儀、幻灯片、语音实验室等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通过语言图象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增加了真实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在求异中创新,质疑中创新,想象中创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和创新能力,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在文学海洋里自由翱翔感受以及领悟美呢?现结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味谈点浅见。
1.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活动,对于学习有了自己的比较模糊的一套学习方法,如果能够进行积极引导,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学习重要性,将大大促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人们以往对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认为这只是对部分优秀学生而言。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享有自主行使的权利,具有绝对的自主权。而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创新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创造,也包括对原有的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对其使用价值的重新发现。由此可见,人人都有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因此,中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注意开发每个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语文学科性质对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要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还一门特殊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经途径。从中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来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让他们切实掌握汉语这一母语和运用汉字这一最古老最具文化底蕴的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应该是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彻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必由之路。
3.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创新能力”即人打破定势、标新立异,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扬弃旧质,创造新质的能力,表现为思维的直觉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幻想性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超越性的集中现。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在理论上主要借鉴叶圣陶"引导自学"理念,主体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控制论等理论。在对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语文与创新能力培养时应注意:正确看待"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两者的关系,是进行本实验的认识基础;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最恰当的学习形式"; 教师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3.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哪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新课程要求课堂不再只停留在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上,更应创设情景氛围,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和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发展并是否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不断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语文学科内容可以无限延伸要生活之外,它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中有用,用中有学,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死记硬背是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紧跟教师步伐,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说法,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形容一个人超强的记忆力是“博闻强记”。语文是一门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的课程,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依靠记忆规律和要记忆的知识的特点进行记忆。死记硬背是临时抱佛脚的表现,而“博闻强记”就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超强的记忆能力不是一日就能培养起来的。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他们记忆的方法,减轻学习负担、记忆重量,练就一身快速记生词、成语、熟语等的本领,为课前预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扎扎实实进行对话和课文预习。"读"是预习对话和课文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反复朗读,读会,读通,甚至读熟。对重要的词组、句子以及当时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要及时做上记号,待课上认真地、有针对性地与同学探讨或听老师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或老师精心选择布置的预习题,以此来检测预习情况。
4.采取互动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自主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但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和创新灵感的出现得益于与他人的互动学习。布鲁姆建构主义理论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或者较容易融入集体,或者极易剑走偏锋,采取孤傲态度,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协作,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间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发言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5.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教学、录音机、录像机、投影儀、幻灯片、语音实验室等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通过语言图象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增加了真实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在求异中创新,质疑中创新,想象中创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