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语文认知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认知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活动作为与语文核心素养对接的轴心,精心设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外国小说选修《山羊兹拉特》为例,谈谈如何以活动为轴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聚焦单元话题,锁定活动目标
《山羊兹拉特》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小说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但一堂课的课时与容量毕竟有限,因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成了教学的不二的选择。《外国小说欣赏》每一单元提供的小说文本,都是按某一个话题所择定的,单元话题正是这个单元小说的基本元素。第七单元的话题是“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从编者的意图角度入手,把教学聚焦到“情感”这个点,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小说中的“动情点”深入开掘文本,组织学生揣摩并借助朗读体验山羊的内心的情感,理解小说中情感的处理方式。
二、精心设计主问题,架构活动框架
钱梦龙先生说过:“要尽力找到一根可以把许多知识的‘散珠’,串联起来的‘线’,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而神不散’。”这里所说“线”,余映潮先生将其称之为“主问题”,即“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學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改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在锁定了《山羊兹拉特》中“情感”这个开掘点后,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主问题:请结合阅读体验,说一说这篇小说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并追问你为什么会被这些语句感动?用这两个主问题带动学生围绕文本开展语文活动,架构起清晰的课堂活动框架。
三、组织课堂活动,深入开掘文本
1.抓住细节,开展品读活动
当学生在主问题的驱动下,找到了《山羊兹拉特》中的感人的语句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泪流满面”“也哭了起来”“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只得”,组织学生开展品读活动,引导学生读出阿隆一家的不舍与无奈,读出作者对贫穷者的悲悯情怀。
2.铺设情境,开展体验活动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铺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当学生读出《山羊兹拉特》第四段中“信任”一词的理解后,为了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入了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一段演讲辞:
二战以来,家庭正在失去其精神基础。没有什么技术成就能减轻现代人的失望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对战争、革命和恐怖活动的惧怕感。我们这一代人不仅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不信任人类自己,不信任慈善机构,还常常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信任。
通过这段演讲辞来铺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从人类的普遍处境的角度,更深地去体验去感受兹拉特的这份信任的可贵。
3.借助读写,入境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活动,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教师要通过课堂练笔活动,引导学会借鉴经典文本的写作特色与技巧进行创作。例如《山羊兹拉特》中人和羊之间情感双向流动的语段,即阿隆与兹拉特的对话部分的品味是整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读写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初步体味人和羊之间双向流动的情感;通过朗读评点活动,加深对人和羊之间双向流动的情感的认识;通过用自己的话替换掉“咩”,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等入境体验活动,加深对人和羊之间双向流动的情感的感悟;通过课堂追问,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情感的处理方式——节制胜于放纵。
4.比较阅读,交流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中写了哪些情感,怎样来写这些情感的,为什么要写这些情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就一堂优质课而言,它还缺少一点厚重感。因此《山羊兹拉特》这堂阅读教学课,还需要拓展。
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小说中情感处理方式的认识;通过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通过教师总结,形成理性认识。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中预留了弹性空间,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时间。整堂课以山羊兹拉特那唯一的声音“咩”收束,以此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5.布置作业,开展探究活动
作业,它应该要成为一座桥梁,将课内课外打通,让学生在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由课内走向课外,从“这一篇”走向“这一类”,拓宽视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基于以上的考虑,又设计了两个思考题作为课后的作业:
(1)试分析爱是怎样推动《山羊兹拉特》的情节发展的。
(2)以《山羊兹拉特》为例,说一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说以人和动物的关系来完成情感题材的书写。
这里是设计,先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情感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使学生体会到“爱”是怎样改变兹拉特命运的;再通过探究性作业,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对“人与动物”这一文学题材领域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堂课聚焦单元话题“情感”,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到了新视界的融合。实践证明,灵活地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选用典型材料设计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能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语文认知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认知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活动作为与语文核心素养对接的轴心,精心设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外国小说选修《山羊兹拉特》为例,谈谈如何以活动为轴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聚焦单元话题,锁定活动目标
《山羊兹拉特》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小说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但一堂课的课时与容量毕竟有限,因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成了教学的不二的选择。《外国小说欣赏》每一单元提供的小说文本,都是按某一个话题所择定的,单元话题正是这个单元小说的基本元素。第七单元的话题是“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从编者的意图角度入手,把教学聚焦到“情感”这个点,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小说中的“动情点”深入开掘文本,组织学生揣摩并借助朗读体验山羊的内心的情感,理解小说中情感的处理方式。
二、精心设计主问题,架构活动框架
钱梦龙先生说过:“要尽力找到一根可以把许多知识的‘散珠’,串联起来的‘线’,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而神不散’。”这里所说“线”,余映潮先生将其称之为“主问题”,即“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學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改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在锁定了《山羊兹拉特》中“情感”这个开掘点后,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主问题:请结合阅读体验,说一说这篇小说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并追问你为什么会被这些语句感动?用这两个主问题带动学生围绕文本开展语文活动,架构起清晰的课堂活动框架。
三、组织课堂活动,深入开掘文本
1.抓住细节,开展品读活动
当学生在主问题的驱动下,找到了《山羊兹拉特》中的感人的语句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泪流满面”“也哭了起来”“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只得”,组织学生开展品读活动,引导学生读出阿隆一家的不舍与无奈,读出作者对贫穷者的悲悯情怀。
2.铺设情境,开展体验活动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铺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当学生读出《山羊兹拉特》第四段中“信任”一词的理解后,为了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入了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一段演讲辞:
二战以来,家庭正在失去其精神基础。没有什么技术成就能减轻现代人的失望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对战争、革命和恐怖活动的惧怕感。我们这一代人不仅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不信任人类自己,不信任慈善机构,还常常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信任。
通过这段演讲辞来铺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从人类的普遍处境的角度,更深地去体验去感受兹拉特的这份信任的可贵。
3.借助读写,入境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活动,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教师要通过课堂练笔活动,引导学会借鉴经典文本的写作特色与技巧进行创作。例如《山羊兹拉特》中人和羊之间情感双向流动的语段,即阿隆与兹拉特的对话部分的品味是整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读写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初步体味人和羊之间双向流动的情感;通过朗读评点活动,加深对人和羊之间双向流动的情感的认识;通过用自己的话替换掉“咩”,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等入境体验活动,加深对人和羊之间双向流动的情感的感悟;通过课堂追问,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情感的处理方式——节制胜于放纵。
4.比较阅读,交流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中写了哪些情感,怎样来写这些情感的,为什么要写这些情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就一堂优质课而言,它还缺少一点厚重感。因此《山羊兹拉特》这堂阅读教学课,还需要拓展。
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小说中情感处理方式的认识;通过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通过教师总结,形成理性认识。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中预留了弹性空间,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时间。整堂课以山羊兹拉特那唯一的声音“咩”收束,以此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5.布置作业,开展探究活动
作业,它应该要成为一座桥梁,将课内课外打通,让学生在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由课内走向课外,从“这一篇”走向“这一类”,拓宽视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基于以上的考虑,又设计了两个思考题作为课后的作业:
(1)试分析爱是怎样推动《山羊兹拉特》的情节发展的。
(2)以《山羊兹拉特》为例,说一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说以人和动物的关系来完成情感题材的书写。
这里是设计,先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情感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使学生体会到“爱”是怎样改变兹拉特命运的;再通过探究性作业,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对“人与动物”这一文学题材领域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堂课聚焦单元话题“情感”,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到了新视界的融合。实践证明,灵活地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选用典型材料设计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能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