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的一滴》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材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大地的眼睛”板块的一篇课文,选自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名作《瓦尔登湖》一书。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将《瓦尔登湖》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首。课堂教学中对于选文的解读往往仅从专题和板块的角度出发,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总结为表现梭罗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也就使《神的一滴》与其他热爱大自然的文章别无两样。更难以让学生明白这部表现对自然热爱的书怎么能成为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呢?无需拓展到《瓦尔登湖》全书,细致回到《神的一滴》文本我们会发现许多:
一、瓦尔登湖到底赐予了梭罗什么
1.如梦似幻的自然风光:梭罗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游弋的时候,瓦尔登湖四周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山凹中盘成凉亭的葡萄藤,在湖面划船的作者用“圆形剧场演出山林舞台剧”来形容湖光山色美景,亦声亦色,似真似幻。
2.远离尘世的自然生活:在老家康科德城的附近,梭罗建起了自己的木屋,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文中提及“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青年时代在瓦尔登湖的日子里梭罗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似梦非梦”的漂浮;“偷闲慵懒”的度日;“挥霍虚掷”着最宝贵的光阴。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让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我的作家这般“浪费”着光阴呢?而浪费与否关键就在于梭罗到底追寻什么样的生活?“看看命运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的发生发展,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它脱离尘世的嚷扰,它没有工业文明的嘈杂。那些看似贬义的文字中传递着安乐与闲适。这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智慧。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诗意的栖居方式呢!
3.勇于战胜苦难的人生哲理:“恶魔似的铁马,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传遍全乡镇,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瓦尔登湖的树木被先后砍光,自然的风光遭受着灭顶之灾。一切看来都不可修复……但是瓦尔登湖依然顽强的生存着,而且永远年轻地生存着,在一片拔地而起的林子中,梭罗看到了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神奇而富于活力的瓦尔登湖令人无法想象的自我修复了。在感叹激动之余梭罗也体悟到了:唯有面对苦难的新生才是创造;只有内在的喜悦才能带给人获得永恒的精神欢乐;唯有在绝望中不包含任何一丝虚伪的“站立”起来的湖水才是大勇者的作品。没有经历对一切美的击碎,也就无法欣赏到真正的美。
当然瓦尔登湖给予梭罗的这些并不是平行式的,而是层层深入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欣赏到自然的美,那么无论置身于什么样的景致中都无法感受自然的魅力。也就更不要提享受自然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必将会证明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如何生存;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也教会我们栖居在这方土地上。
二、梭罗为什么在康科德河的水面上看到了与瓦尔登湖同样的倒影
“他用他的手围起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瓦尔登湖的思想深化与清澈可以在经历苦难过后的自我修复中让我们体会到。然而为什么梭罗说在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呢?到底是什么让梭罗如此的惊呼呢?
一方面就瓦尔登湖而言:它在受到工业文明的践踏后顽强地获得了新生,它与康科德和相依相伴。瓦尔登湖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代表,不仅仅是湖水,任何的自然之物身上都可以闪现出不虚伪,深刻清澈的哲学智慧。瓦尔登湖将自己的这种精神魅力传给康科德河,所以梭罗看到了同样的倒影。
另一方面就梭罗而言:在没有深刻体悟瓦尔登湖之前,梭罗就生活在康科德城,就喝着康科德河的水,为什么就没有看到和瓦尔登湖同样的倒影呢?也就是说明随着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认知变得深刻后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智慧的大自然相惜相通,它们都是上苍对于人类的馈赠。明白了这些的梭罗不仅在瓦尔登湖的湖面上,在康科德河的倒影中,就是在任何自然之物身上都可以看到那智慧的闪光,那灵魂的启迪。
三、在小诗中探寻人性、神性与自然的结合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漂浮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作品中附有的这首小诗过于晦涩难懂,选择“绕道而行”。但它却是我们走向《神的一滴》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们读懂《瓦尔登湖》的关键内容。
“这不是我的梦”意思是这就是现实,我不是在梦中,它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不是用来装饰一行诗”:梭罗说自己没有对瓦尔登湖进行修饰和美化。瓦尔登湖就是梭罗追寻的现实和理想的并存。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上帝和天堂是信仰中的,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的追寻上帝和天堂,这就是人生永恒的精神追求,梭罗就是在瓦尔登湖中找到了他信仰的上帝和天堂——自然。或者说梭罗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人最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就是自然,也可以说自然是沟通人性和神性的最佳渠道。
“我是它的圆石岸,漂浮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领悟到了自然的神秘后,梭罗觉得自己就是那瓦尔登湖畔的圆石岸,手中一握的就是瓦尔登湖的水和沙。到此实现了自己和瓦尔登湖的融合,也就是人和自然的融合。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应该理解为: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惜相融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的融合,是让那一方自然的净土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占据在我们的思想之巅。
通过这样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明白梭罗向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也能让学生在分析后体会到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步伐中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着一份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梭罗说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他可以测出人性的深浅,以及为什么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至于到底是一滴什么,我可以自由的去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
一、瓦尔登湖到底赐予了梭罗什么
1.如梦似幻的自然风光:梭罗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游弋的时候,瓦尔登湖四周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山凹中盘成凉亭的葡萄藤,在湖面划船的作者用“圆形剧场演出山林舞台剧”来形容湖光山色美景,亦声亦色,似真似幻。
2.远离尘世的自然生活:在老家康科德城的附近,梭罗建起了自己的木屋,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文中提及“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青年时代在瓦尔登湖的日子里梭罗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似梦非梦”的漂浮;“偷闲慵懒”的度日;“挥霍虚掷”着最宝贵的光阴。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让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我的作家这般“浪费”着光阴呢?而浪费与否关键就在于梭罗到底追寻什么样的生活?“看看命运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的发生发展,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它脱离尘世的嚷扰,它没有工业文明的嘈杂。那些看似贬义的文字中传递着安乐与闲适。这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智慧。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诗意的栖居方式呢!
3.勇于战胜苦难的人生哲理:“恶魔似的铁马,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传遍全乡镇,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瓦尔登湖的树木被先后砍光,自然的风光遭受着灭顶之灾。一切看来都不可修复……但是瓦尔登湖依然顽强的生存着,而且永远年轻地生存着,在一片拔地而起的林子中,梭罗看到了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神奇而富于活力的瓦尔登湖令人无法想象的自我修复了。在感叹激动之余梭罗也体悟到了:唯有面对苦难的新生才是创造;只有内在的喜悦才能带给人获得永恒的精神欢乐;唯有在绝望中不包含任何一丝虚伪的“站立”起来的湖水才是大勇者的作品。没有经历对一切美的击碎,也就无法欣赏到真正的美。
当然瓦尔登湖给予梭罗的这些并不是平行式的,而是层层深入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欣赏到自然的美,那么无论置身于什么样的景致中都无法感受自然的魅力。也就更不要提享受自然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必将会证明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如何生存;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也教会我们栖居在这方土地上。
二、梭罗为什么在康科德河的水面上看到了与瓦尔登湖同样的倒影
“他用他的手围起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瓦尔登湖的思想深化与清澈可以在经历苦难过后的自我修复中让我们体会到。然而为什么梭罗说在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呢?到底是什么让梭罗如此的惊呼呢?
一方面就瓦尔登湖而言:它在受到工业文明的践踏后顽强地获得了新生,它与康科德和相依相伴。瓦尔登湖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代表,不仅仅是湖水,任何的自然之物身上都可以闪现出不虚伪,深刻清澈的哲学智慧。瓦尔登湖将自己的这种精神魅力传给康科德河,所以梭罗看到了同样的倒影。
另一方面就梭罗而言:在没有深刻体悟瓦尔登湖之前,梭罗就生活在康科德城,就喝着康科德河的水,为什么就没有看到和瓦尔登湖同样的倒影呢?也就是说明随着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认知变得深刻后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智慧的大自然相惜相通,它们都是上苍对于人类的馈赠。明白了这些的梭罗不仅在瓦尔登湖的湖面上,在康科德河的倒影中,就是在任何自然之物身上都可以看到那智慧的闪光,那灵魂的启迪。
三、在小诗中探寻人性、神性与自然的结合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漂浮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作品中附有的这首小诗过于晦涩难懂,选择“绕道而行”。但它却是我们走向《神的一滴》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们读懂《瓦尔登湖》的关键内容。
“这不是我的梦”意思是这就是现实,我不是在梦中,它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不是用来装饰一行诗”:梭罗说自己没有对瓦尔登湖进行修饰和美化。瓦尔登湖就是梭罗追寻的现实和理想的并存。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上帝和天堂是信仰中的,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的追寻上帝和天堂,这就是人生永恒的精神追求,梭罗就是在瓦尔登湖中找到了他信仰的上帝和天堂——自然。或者说梭罗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人最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就是自然,也可以说自然是沟通人性和神性的最佳渠道。
“我是它的圆石岸,漂浮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领悟到了自然的神秘后,梭罗觉得自己就是那瓦尔登湖畔的圆石岸,手中一握的就是瓦尔登湖的水和沙。到此实现了自己和瓦尔登湖的融合,也就是人和自然的融合。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应该理解为: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惜相融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的融合,是让那一方自然的净土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占据在我们的思想之巅。
通过这样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明白梭罗向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也能让学生在分析后体会到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步伐中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着一份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梭罗说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他可以测出人性的深浅,以及为什么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至于到底是一滴什么,我可以自由的去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