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一】
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48年,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俄语,1951年被派往苏联学习,1958年毕业并获得了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导弹研创工作。他的一生和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他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还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2009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素材解读
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积极探索和无私奉献;而航天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孙家栋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开拓,使中国航天取得了诸多殊荣。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耕耘,数不清的技术攻坚,以及强烈的爱国志向……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披星戴月,无怨无悔,甘心为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付出谱写出了中国航天的壮歌!
适用话题
科技、探索、奉献、爱国
【素材二】
火海救人英雄——王锋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居民楼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志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五六十米的距离,全是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被报道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2016年5月底捐款已达250余万元。不幸的是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素材解读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他人;有一种品质叫勇敢,即使危险摆在眼前也要奋力一搏。王锋便具有这种精神和品质。在火场面前,他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营救遇难的村民,自己却快被烧成了“炭人”。生命诚可贵,奉献价更高,一个普通的农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担当”。
适用话题
忠义、生命、勇敢、奉献、英雄
【素材三】
山村教师——支月英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上,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素材解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能在偏远山村坚守三十六年的教师更值得尊重。支月英做到了,她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一干就是数十年。她不求回报,只愿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山路难走,她却走了三十六年;风雨兼程,她却依然守候在山村。她燃起了希望的火种,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乡村学子的心灵之路。
适用话题
教书、奉献、坚守、信念、平凡
【素材四】
耶鲁村官——秦玥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秦玥飞还和耶鲁大学的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个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素材解讀
从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到一名大学生村官,很多人会质疑秦玥飞的选择。然而,秦玥飞的态度却是坚定的,他播撒理想的种子,在那片青山绿水中生根发芽。他改善乡村环境,完善养老机构,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服务期满后他并未离开,而是从一个村子走向另一个村子,还招贤纳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输血”到“造血”,实现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用实际行动为“最美村官”画上绚烂的一笔。
适用话题
选择、无私、坚守、创业、致富
【素材五】
歼15飞行员——张超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连续完成两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飞行后,他驾驶117号战机执行最后一个架次飞行任务——陆基模拟着舰接地。可是,就在他近乎完美地精准着陆后,已经接地滑跑的飞机突报“电传故障”,机头急速大幅上仰,在超过80度仰角情况下猛然下坠。在这危机关头,张超果断处置,想尽最大的努力保住战机,然而推杆无效,他被迫跳伞,坠地的他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之一,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素材解读
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闪耀出无限的光辉。张超在执行任务时,因为飞机突发故障而受伤遇难。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竭尽全力“保机”,彰显了大局观、大情怀。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心中有国,全力以赴,这是新时期的军人风采。张超牺牲了,却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适用话题
爱国、危难、果断、无私、英雄
【素材六】
大国工匠——李万君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积极参与国内还是空白技术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等转向架的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验数据。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要多。
素材解读
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时间和努力,而在填补我国高铁技术空白的“战役”中,李万君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钻劲儿,打造出了高铁技术的一片蓝天。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长期的探索与钻研,是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大国工匠”脚踏实地地工作,使“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适用话题
钻研、工匠、坚守、务实、创新
【素材七】
最美医生——梁益建
梁益建,醫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他学成归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筹款。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筹到钱就回来接你。”一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到了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筹到的金额近500万元。
素材解读
梁益建身为医者,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这是他的工作守则。他不仅为患者节省医药费,还积极筹款来帮助患者。他的善举如缕缕春风,吹走了患者的烦恼,又似绵绵细雨浸润了患者的心田,形成了一股正能量。而且,他还是一个讲信用的人,言出必行,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适用话题
善良、无私、助人、承诺、生命
【素材八】
红丝带学校创办人
——郭小平
郭小平,山西省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2004年,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这里,艾滋病感染儿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接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2006年9月1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这件事在社会上引发不少争议,但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希望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能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2011年,临汾红丝带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行列。2014年,彭丽媛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素材解读
艾滋病患儿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比正常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与呵护。作为一名医者,郭小平关注艾滋病患儿,并克服种种困难创办了红丝带学校。他给艾滋病患儿带去了希望,更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有光,就要照耀;有热,就要散发;有爱,就要给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适用话题
爱心、教育、坚守、弱者、帮助
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48年,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俄语,1951年被派往苏联学习,1958年毕业并获得了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导弹研创工作。他的一生和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他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还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2009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素材解读
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积极探索和无私奉献;而航天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孙家栋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开拓,使中国航天取得了诸多殊荣。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耕耘,数不清的技术攻坚,以及强烈的爱国志向……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披星戴月,无怨无悔,甘心为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付出谱写出了中国航天的壮歌!
适用话题
科技、探索、奉献、爱国
【素材二】
火海救人英雄——王锋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居民楼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志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五六十米的距离,全是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被报道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2016年5月底捐款已达250余万元。不幸的是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素材解读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他人;有一种品质叫勇敢,即使危险摆在眼前也要奋力一搏。王锋便具有这种精神和品质。在火场面前,他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营救遇难的村民,自己却快被烧成了“炭人”。生命诚可贵,奉献价更高,一个普通的农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担当”。
适用话题
忠义、生命、勇敢、奉献、英雄
【素材三】
山村教师——支月英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上,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素材解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能在偏远山村坚守三十六年的教师更值得尊重。支月英做到了,她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一干就是数十年。她不求回报,只愿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山路难走,她却走了三十六年;风雨兼程,她却依然守候在山村。她燃起了希望的火种,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乡村学子的心灵之路。
适用话题
教书、奉献、坚守、信念、平凡
【素材四】
耶鲁村官——秦玥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秦玥飞还和耶鲁大学的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个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素材解讀
从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到一名大学生村官,很多人会质疑秦玥飞的选择。然而,秦玥飞的态度却是坚定的,他播撒理想的种子,在那片青山绿水中生根发芽。他改善乡村环境,完善养老机构,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服务期满后他并未离开,而是从一个村子走向另一个村子,还招贤纳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输血”到“造血”,实现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用实际行动为“最美村官”画上绚烂的一笔。
适用话题
选择、无私、坚守、创业、致富
【素材五】
歼15飞行员——张超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连续完成两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飞行后,他驾驶117号战机执行最后一个架次飞行任务——陆基模拟着舰接地。可是,就在他近乎完美地精准着陆后,已经接地滑跑的飞机突报“电传故障”,机头急速大幅上仰,在超过80度仰角情况下猛然下坠。在这危机关头,张超果断处置,想尽最大的努力保住战机,然而推杆无效,他被迫跳伞,坠地的他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之一,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素材解读
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闪耀出无限的光辉。张超在执行任务时,因为飞机突发故障而受伤遇难。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竭尽全力“保机”,彰显了大局观、大情怀。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心中有国,全力以赴,这是新时期的军人风采。张超牺牲了,却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适用话题
爱国、危难、果断、无私、英雄
【素材六】
大国工匠——李万君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积极参与国内还是空白技术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等转向架的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验数据。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要多。
素材解读
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时间和努力,而在填补我国高铁技术空白的“战役”中,李万君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钻劲儿,打造出了高铁技术的一片蓝天。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长期的探索与钻研,是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大国工匠”脚踏实地地工作,使“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适用话题
钻研、工匠、坚守、务实、创新
【素材七】
最美医生——梁益建
梁益建,醫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他学成归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筹款。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筹到钱就回来接你。”一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到了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筹到的金额近500万元。
素材解读
梁益建身为医者,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这是他的工作守则。他不仅为患者节省医药费,还积极筹款来帮助患者。他的善举如缕缕春风,吹走了患者的烦恼,又似绵绵细雨浸润了患者的心田,形成了一股正能量。而且,他还是一个讲信用的人,言出必行,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适用话题
善良、无私、助人、承诺、生命
【素材八】
红丝带学校创办人
——郭小平
郭小平,山西省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2004年,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这里,艾滋病感染儿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接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2006年9月1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这件事在社会上引发不少争议,但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希望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能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2011年,临汾红丝带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行列。2014年,彭丽媛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素材解读
艾滋病患儿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比正常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与呵护。作为一名医者,郭小平关注艾滋病患儿,并克服种种困难创办了红丝带学校。他给艾滋病患儿带去了希望,更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有光,就要照耀;有热,就要散发;有爱,就要给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适用话题
爱心、教育、坚守、弱者、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