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教学应告别以往的呆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职业中专的特殊性,身为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来一场大的革命,创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路,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找准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专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
分析一下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对象的现状:受大学、高职、高中扩招的影响,中专生源较差,总体水平偏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家庭贫困,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甚少。而来自城市的另一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计算机,不仅对基本操作很了解,对于某些办公软件也算精通。学习兴趣低是当前中专学生的又一大现状问题,“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来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中专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学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做精美的卡片、带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输入法、玩玩打字游戏,等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计算机的构造、信息的存贮及表示等,但其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要求学生掌握,但有些东西只要求学生了解。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才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开设的课程以实用为主,少而精,至于教学方法,不必费时讲太多的理论,主要教他们操作的方法与步骤,有些教师本来抱着让学生深入了解的心态,结果理论太多,适得其反。
二、进行课堂改革,因人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胆对课堂进行改革。课堂分为基础篇及提高篇。每节课的基础篇讲解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提高篇讲解占百分之三十。基础篇是针对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讲一些简单、使用的操作,确保他们能听懂、会操作。提高篇针对计算机能力稍强的学生,在对基础篇学会学好的同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灌输一些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常识。
三、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教好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是很不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
作为中专教师,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
五、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中专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甚至于對所有老师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应要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胜任职位需要,能够就业”更是激励着我们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专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
分析一下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对象的现状:受大学、高职、高中扩招的影响,中专生源较差,总体水平偏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家庭贫困,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甚少。而来自城市的另一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计算机,不仅对基本操作很了解,对于某些办公软件也算精通。学习兴趣低是当前中专学生的又一大现状问题,“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来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中专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学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做精美的卡片、带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输入法、玩玩打字游戏,等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计算机的构造、信息的存贮及表示等,但其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要求学生掌握,但有些东西只要求学生了解。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才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开设的课程以实用为主,少而精,至于教学方法,不必费时讲太多的理论,主要教他们操作的方法与步骤,有些教师本来抱着让学生深入了解的心态,结果理论太多,适得其反。
二、进行课堂改革,因人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胆对课堂进行改革。课堂分为基础篇及提高篇。每节课的基础篇讲解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提高篇讲解占百分之三十。基础篇是针对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讲一些简单、使用的操作,确保他们能听懂、会操作。提高篇针对计算机能力稍强的学生,在对基础篇学会学好的同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灌输一些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常识。
三、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教好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是很不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
作为中专教师,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
五、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中专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甚至于對所有老师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应要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胜任职位需要,能够就业”更是激励着我们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