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是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必备技能。实践证明,将高中数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能够高中生灵活的学习数学,也能够更加轻巧的应用数学,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是如何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呢?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相互结合
一、善于直接应用教材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这些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很好素材。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数学生活化的典型范例。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高中数学的新教材中,很多具体问题都恰当地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因此,合理使用教材,深层次地开发教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二、从现实生活中观察总结数学知识
新的数学课标是指导向真实生活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任意角”時,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起床、上学和睡觉时钟表中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另外在函数最值问题的教学时可以举出如花费最少、费用最少、用料最省等等。再如木工师傅弹墨线的方法,实际应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知识;自行车架、房屋支架、钻机铁架的骨架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一些商店的捐帘门、安全门是借助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事实上数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在统计学中更是如此。它甚至可以用来避免疫病流行或减轻它们的影响力。当我们无法对全部人口采取免疫措施时,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人必须注射疫苗以减少风险。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寻求数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课本上也在在生活中。回归生活,以数学思想解读实际问题是数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主动寻求生活中的数学
“要培养工程师使之能适应明天的技术,那么主要的力量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为学生将不得不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导数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大量的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题材,相互交流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变力作功问题中,探究:如果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力相同的方向从某一处移动到另一处,那么如何计算变力所做的功呢?象这样的探究问题不难,但可以给学生以启示,即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造生活情境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数学教学注重现实性。从客观上讲,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或教学的指导,借助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譬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之前,学生在参观本县的博物馆的课外活动中,有同学就问:“老师,博物馆中的出土文物和古生物恐龙化石都有注明它们所处的年代,考古学家是如何测算它们所处的年代呢?”他这一问,同学们也都随声附和:“对呀,老师,这是怎样推测出来呀?”我笑着说:“这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回去可以先查查资料,讨论讨论,当一回考古学家。”回来后,我就顺着学生的问题进入指数函数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下,学生带着好奇与兴奋,顺利进入了新课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修筑数学学习的“跑道”,将文本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想与课本之间有了一个斜坡。这样更能促进课堂对话,形成课堂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具有吸引力。
在已知的基础上建构未知才能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生活教学注重从已知建构未知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与价值,感受构建求知的兴趣与激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认知内驱力。
总结: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严士健,张莫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M].南京:苏教育出版社,2004(7).
[2]杨新荣.回归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3).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相互结合
一、善于直接应用教材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这些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很好素材。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数学生活化的典型范例。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高中数学的新教材中,很多具体问题都恰当地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因此,合理使用教材,深层次地开发教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二、从现实生活中观察总结数学知识
新的数学课标是指导向真实生活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任意角”時,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起床、上学和睡觉时钟表中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另外在函数最值问题的教学时可以举出如花费最少、费用最少、用料最省等等。再如木工师傅弹墨线的方法,实际应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知识;自行车架、房屋支架、钻机铁架的骨架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一些商店的捐帘门、安全门是借助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事实上数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在统计学中更是如此。它甚至可以用来避免疫病流行或减轻它们的影响力。当我们无法对全部人口采取免疫措施时,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人必须注射疫苗以减少风险。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寻求数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课本上也在在生活中。回归生活,以数学思想解读实际问题是数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主动寻求生活中的数学
“要培养工程师使之能适应明天的技术,那么主要的力量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为学生将不得不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导数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大量的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题材,相互交流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变力作功问题中,探究:如果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力相同的方向从某一处移动到另一处,那么如何计算变力所做的功呢?象这样的探究问题不难,但可以给学生以启示,即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造生活情境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数学教学注重现实性。从客观上讲,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或教学的指导,借助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譬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之前,学生在参观本县的博物馆的课外活动中,有同学就问:“老师,博物馆中的出土文物和古生物恐龙化石都有注明它们所处的年代,考古学家是如何测算它们所处的年代呢?”他这一问,同学们也都随声附和:“对呀,老师,这是怎样推测出来呀?”我笑着说:“这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回去可以先查查资料,讨论讨论,当一回考古学家。”回来后,我就顺着学生的问题进入指数函数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下,学生带着好奇与兴奋,顺利进入了新课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修筑数学学习的“跑道”,将文本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想与课本之间有了一个斜坡。这样更能促进课堂对话,形成课堂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具有吸引力。
在已知的基础上建构未知才能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生活教学注重从已知建构未知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与价值,感受构建求知的兴趣与激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认知内驱力。
总结: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严士健,张莫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M].南京:苏教育出版社,2004(7).
[2]杨新荣.回归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