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角一世界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家詹姆斯曾说过“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种方式”,选用不同的视角,故事讲述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不同视角是新意的引爆点,多角度、多层面思维运用到作文的构思中,能够增加文章的厚度。
  多视角写作,一可以体现人、事、物、景的历史纵深,在历史中感受变迁,发现深层意义和规律;二能形成对照,把不同视角下的人、事、物、景呈现于读者面前,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同中之异或者异中之同,进而感受到事物的内在联系;三使文章产生结构上的美感,使得行文摇曳生姿,更能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文字飞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鲁迅写得波澜起伏,童年视角和成人视角巧妙交织。文章的前半部分实际是写儿时的“我”不理解、不喜欢阿长,是儿童视角的运用,即摹写孩子的心理;后半部分则是运用成年视角。写《阿长与山海经》时鲁迅 46 岁,此时鲁迅已经是历经沧桑、看透世态炎凉的中年人,此时回忆童年时代的保姆则会有与儿时不同的认识。这里不是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贬词褒用,而是视角的转移。這里有一个“童年感受”和“成年回忆”之间的差异问题。成年鲁迅在回忆这段童年生活时,感情却要复杂得多。到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时,把前面孩提时代对她的印象一扫而光,表达了感激和深沉的悼念之情。
  【《孔乙己》】
  鲁迅先生曾表示《孔乙己》是他最爱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表层叙事采用第一人称,但情节铺陈并非由一人叙述完成。在其直接观察叙述背后,隐藏着聚焦孔乙己的多重眼光。因而如此精悍的文本却能够充分展现人物,让广大读者回味再三。
  其一,小说叙述人称是“我”,咸亨酒店小伙计,即本文的叙事视角。但文本除第一人称视角外,时时呈现第三人称议论孔乙己的视角转移。小伙计回忆讲述,掌柜、酒客的引述或转述充实细枝末节,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说颇费心思。
  其二,当时的与二十年后的叙事视角。小伙计既是二十年后追忆孔乙己也是当时见证他命运的人,因此既是悲剧的看客,又是冷眼笑看其悲剧的成员。“我”经历事件时是涉世不深的少年,淹没在可悲的笑声中,和他人一样对“讨饭一样”的孔乙己充满不屑。而二十年后追忆往事时,“我”并未反思年少的无知,却利用叙述者的话语权力继续以漠然态度对待叙述对象,诱导读者以同样冷漠的态度参与到对孔乙己的戕害中。所以,少年、成年以及叙述者“我”在一定程度上重合,构成一种同谋关系。一般而言,第一人称回忆式小说中少年与成年的视角迥异。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成年会对年少时的幼稚进行反思。而这篇小说里的小伙计则不然,二十年后忆起往事其态度和口吻并无显著差异,形成了叙事上一种特殊的张力。只有到了故事结尾孔乙己的悲剧中,读者才大约感受到隐含作者的情感暗示,从而反观自身,从冷漠中挣脱出来。如此匠心独具的处理有助于我们“积极投入阐释过程,不断作出自己的判断”,获得对作品更为深刻的理解。
  可见,不同人物视角的多重透视,既丰富了故事的生活内容,也创造了文本的多重意蕴。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时作了删改,删去了原文的开头和结尾。人教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提到下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这篇小说在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现照录如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删改使小说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删改前,《我的叔叔于勒》是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叙述结构。删改后,从“叙述者”的角度看,《我的叔叔于勒》由“故事外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变为了“故事内人物叙述者/人物叙述者”。这样课文节选部分的叙述者就只能由未成年的若瑟夫一人承担,由他来讲述“于勒叔叔”的故事。由于故事叙述者变得单一,因而叙述的角度也缺乏变换。
  从原文的开头可以看出,小说是由“我”的视角来讲故事的,“我”因为看到同伴若瑟夫给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五法郎的银币,觉得很奇怪,于是引出若瑟夫讲的故事来。之后小说是以“若瑟夫”的视角来讲故事的。但课文节选部分的叙述视角却不是成年的若瑟夫,而是回忆中的未成年的小若瑟夫“我”——于勒的侄子,这是小说主要的叙述视角,小说结尾又转回到成年若瑟夫的叙述视角。
  删去了原文的开头和结尾,使这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大打折扣,也使得小说的解读变得平庸化和单一化。
其他文献
时间如水,中间仿佛有河,你过不去。车流穿梭,她,转瞬湮灭在人潮中。  你回首,看见梦里花落知多少?  思量思量,焉得不思量?  这样血肉相连,当时也只道是寻常!呵,失去后才销魂蚀骨地寻常。  你不在身边,不论今宵,酒醒何处,也不过杨柳岸、晚风残月。人过画堂,满地月光惘然。  这是谢雨晗的文字,细腻、温婉、感性,十分切合那种缠绵悱恻的场景。  早在去年6月,那时谢雨晗读初二,她妈妈就发来了好多篇她的
期刊
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的2018世界无人机锦标赛中国队选拔赛于8月24—26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作为与机器人格斗、电子竞技并称“三大新兴智能科技运动”之一的无人机竞速,这两年在全球可谓掀起一股热潮,被称为“空中F1”。浙江丽水13岁小将胡乾惕将代表中国参加2018世界无人机锦标赛。  2018年10月7日,我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敲开了即将代表中国参加2018世界无人机锦
期刊
转眼,又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记忆中,这个节日永远是淡淡的,却又那么特别。  月饼在早些时候便已备好了,还是白天,便已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微妙的气息开始酝酿。一家人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依然各自忙碌着。但脸上隐隐透出的兴奋,却在无声宣告着节日的来临。  直到众鸟归巢,蓝白的天空渐渐暗沉下来,落日的余晖被几片浮云遮掩,再到云层慢慢散开,皎洁的月光便带着丝丝清凉的温柔,如一泓冷泉,倾泻而下。夜晚,才是这个
期刊
我对晚饭花这种花并不怎么欣赏。  我没有从它身上发现过“香远益清” “出淤泥而不染”之类的品德,也绝对到不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这是一种很低贱的花,比牵牛花、凤仙花以及北京人叫作“死不了”的草花还要低贱。凤仙花、“死不了”,间或还有卖的,谁见过花市上卖过晚饭花?这种花公园里不种,画家不画,诗人不题咏。它的缺点一是无姿态。二是叶子太多,铺铺拉拉,重重叠叠,乱乱哄哄的一大堆。颜色又是浓绿的。就算
期刊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10月1日的运动会选拔开始。那天中午,我们在操场举行班级运动员選拔大会。  我想,班主任王老师肯定想象着我们班人才辈出、全班同学踊跃参加,大家一定争先恐后地报名,报名人数甚至超过了所需人数,只好通过操场上比赛一番才能确定人选。所以她才把选拔场地从教室挪到了操场。  可是,理想丰满,现实却是骨感。报名的人并没有几个,零星举手的同学,也都是一副气馁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运动水平,仿佛站在
期刊
自从妈妈心血来潮,做了一顿蛋炒饭以后,我就一直念念不忘。可惜,以家里爱吃面的清淡传统,这样色香味俱全,却油腻腻的饭肯定是极难“博得皇恩”的。但在家时,又实在馋得忍不住,所以我决定:我要靠自己“炒”出一片天!  我立刻行動起来,靠着一点模糊记忆将食材准备好,并把步骤一一列出来,贴在灶台上,然后撸起袖子满怀自信地干起来。  我先捏起一颗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碗壁上一磕,一条蜿蜒的裂缝便横亘在蛋壳中间
期刊
编者按  统编版语文教材强调读写结合,积极利用课文开发有效写作课程,以此作为单元写作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这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师,也是我们杂志对写作教学的积极探索与不懈追求。  为展示教材读写结合的成果,也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期“特别策划”推出一组由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第五中学的包国华老师发起主持的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改写——同一篇课文,不一样的改写版
期刊
许荣哲在台湾被誉为“70后最会说故事的人”,他为自己的著作《小说课·壹》取的副标题是“折磨读者的秘密”——這是从读者角度而言的。若从写作角度而言,这种“折磨”多是体现在主人公身上的。  比如,主人公要实现其梦想,可是通往梦想的路途是漫长而又曲折的。从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作品的可读性上来说,这种“遥远”和“曲折”就是对主人公的“折磨”,这种“折磨”本身很好地体现了作品的精彩程度,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
期刊
如果说是春让小草嫩了起来,夏让花草繁茂了起来,秋让瓜果成熟了起来,冬让江面安静了起来。那么,是阳光,使四季活了起来。  春天的草地,处处可以觅到阳光的痕迹,春天的阳光从不躲藏,像母亲温柔地、轻轻地为刚出生的小生命披上一层薄薄的金色纱衣。小草是新的,泥土的芳香仿佛也是新的,花儿渐渐地露出脸,沐浴在阳光下,像一位羞涩的少女。我踏着满地的金纱,同样享受着阳光,渐渐地,我感觉到许多丑陋的东西正从我的身体中
期刊
语文老师认识学生,一般从认识他们的字开始。我第一次关注到映霏,就是因为她的字。映霏同学的字很飘逸,是很帅气的那种,以至于起初我误以为面前的作文出自某个男生之手。映霏的作文除了保量还保质,有些同学凑字数尚且不易,遑论“我手写我心”,而映霏的作文篇篇有“思”——思考到位,思维清晰,思想深刻。当我将文字与人对起来后,发现用“莞尔一笑”这个词描述映霏同学最适合不过了——眸子会发光,不笑也似笑,阳光、谦逊、
期刊